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韩晓霞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材改革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语文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在教学中,从学科特征、心理特征入手,能够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单元较以往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侧重于对语文知识体系中核心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是对统编版教材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统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03
掌握阅读技能之后,学生在语文考试时的阅读分数不仅能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方法,灵活使用课本,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分层解释,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水平,巩固阅读教学成果。小学语文统编版教科书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条件下进行独立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不但可以将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使得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内容有所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视、听、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在考试时,阅读和写作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学生必须在读、写两方面同时努力。因此,有必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
纵观我国的小学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占据很大比重,所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快提升。
首先,读书有助于个人对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好时机,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各方面知识,从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实施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语文测试中的成绩。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有限。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技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正确的答题策略解答问题,这对学生取得更高的语文分数是有帮助的。实施阅读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作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阅读学习写作,会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让其在做习作题时可以更好地扩展知识,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先进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国内有些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在课堂上要将学生的主观性调动起来,鼓励学生自我探索,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为使学生阅读时对相关的知识要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些教师会举办各种各样和阅读有关的活动,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经验不足,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方法单一,学生对阅读活动不感兴趣,使教学活动出现“形式主义”,学生把这部分时间当成玩耍时间,进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不主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安排背诵句式句型这种生硬死板的作业,致力于寻找高水平的词语或句型让学生背诵。接着,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简历进行介绍,分析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让学生完成相关作业。虽然与传统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太过单一,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师还需要改进教学模式,引入更多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受到教师素质和授课能力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变,国民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在我国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比较低,首先,这部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造成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降低。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把考试作为教学目的,导致其教学比较无趣。小学语文教师需在教学中避免过分强调考试技巧,要注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
3.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过短
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越来越少,这使得学生缺乏阅读的机会。学生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无法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仅仅关注教材,缺乏相关的课外扩展,导致学生缺乏课外知识,从而影响了其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教科书中的文章时,也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阅读课上,教师应该积极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优质的课外书,让学生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分析理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其综合素养。
同时,教师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学校还可以在每个教室的角落放一些有趣的书籍,并定期更换,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资源,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学校和家庭也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推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
4.阅读教学缺少人文关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文本中体会到其中人文情怀。然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关怀。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阅读技能的提高。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温暖和人性的关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些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为了提高成绩而教学,忽视了阅读材料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很难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阅读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评论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人性的善良。
5.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淡薄
当今社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重要。尽管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接受了科学的教育观念,但也有部分人仍然沉浸于过时的思想中,不愿意更新教学模式。这些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学生在学习中一直不能占主导地位,而处于被动状态,这将严重影响其学习自主性。
除此之外,一些语文教师认识到,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至关重要。因此,即使教师想要改变现状,但因为没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无法掌握学生的阅读具体情况,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没有得到培养,所以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三、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策略
1.通过情景,丰富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具体感受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创设情境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讲解《精卫填海》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山海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学习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相关的影视作品,用影视作品来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激发其对文章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启发学生,在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神话,并思考这些神话与现实生活的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回忆和探讨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更能帮助学生认清神话和现实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山海经》,领略那些鲜活的传奇故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积极备课,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爱上阅读。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改变自己陈旧的想法才能教好学生,重视“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其次,应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有效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新途径,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在每节课的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足的方面作出相应的指导。这将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以情感人,突出人文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以情动情,突出人文关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才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在讲授《丑小鸭》时,教师应在上课前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探索性阅读,了解其创作背景,并让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朗诵,把丑小鸭的悲惨遭遇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文情怀,从而体会到感情的力量。在这样的人文情感的驱使下,学生还会主动地去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因此,在授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详细分析教材,做到以情感人,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
4.提倡课外读书,增加学生的才智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而不是仅仅对统编版教材中的文章进行讲解,应让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来扩展其知识面,使学生学会阅读,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首先,在阅读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课本上的文章加以延伸,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读完《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推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本书,并让学生从阅读中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阅读这些课外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向其传授阅读技巧,让其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展开精读和细读活动。这样的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既可以扩展教材的内容,又可以巩固阅读训练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其次,以《和大人一起阅读》这篇课文为例,文章强调的是学生与家长、教师、朋友共同合作阅读。低年级的学生还无法完全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所以需要家长帮忙,这既能给家长与学生更多的交流的机会,也能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总而言之,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也需要参与其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寻找并理解文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与父母共同进行阅读,用各种方法来提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自主性,从而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5.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阅读能力
在此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阅读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在此基础上传授阅读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养成和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容易地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有效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科学的方法来实施阅读教学,使其达到最优化。语文教科书是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依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当学生拥有了正确的阅读方式之后,学生的自主阅读才能实现。在课堂上,教师还应结合已有的教材与学生自身的情况,通过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和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林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路径浅探》,《教师》2022年第36期。
[2] 陈宏《浅析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鲁迅专题”的教学为例》,《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6期。
[3] 黄芸《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方略》,《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20期。
(韩晓霞,1975年生,女,回族,甘肃临潭人,大学本科,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