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

作者: 许艳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之下,中学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全面优化来保证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此期间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忽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来激发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语文 阅读 问题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7.013

近几年来,传统中学教学方式与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严重不符,在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中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分析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来提升最终的教学整体质量。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概念混淆

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对阅读和阅读教学之间的理念有所混淆,阅读在教学当中是一项基本的智力技能,这是一整个过程。然而阅读教学和阅读之间的区别在于,阅读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在实践当中,中学教师要以一些典型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他们的指导来拓展阅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教学活动也是具有科学合理性的,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等多项能力。还需要注意在现代生活当中拥有一定的阅读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中学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开阔视野。从某种角度对阅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有两层含义,分别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的主体间对话,具体过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此同时,针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工作实践来看,教学者和阅读者之间还存在很多的矛盾系统,他们之间互相具有促进作用相互作用的特点,并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学阅读内容的具体价值。为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带领他们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让他们在教与学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影响与启发,进而增进两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

2.教师和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认识含糊不清

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标准背景之下,新时期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阅读的重点主要是在于对学生们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新时期的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要让学生们拥有较强的自主阅读和分析能力,这样也能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而从现代的阅读理论分析角度来看,大部分人认为阅读是一种内潜性很深的观念性活动方式,其主要的核心是对主体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来进行培养。因为在阅读学习的阶段当中,学生们需要将阅读当中的一系列重要信息进行消化并且转为内在的意识,这对中学阅读的教学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应当进一步明确。在整个教学阶段,所有的意识活动都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所以外界的知识力量虽然有一定作用,但通常情况下还是要靠学生自身来对这些工作进行完善。有学者曾经指出,对于学生教学来说,要想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其核心在于经验的接收当中必须要由主体产生一系列的质变才能有效完善。在整个处理的过程当中,学生就能主动地构建心理结构,这样他们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提升上来。针对创造的整体过程来说,也是阅读者们的主体能动性体现的重要过程,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将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出来,那么最终对于阅读的教学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整个被动的学习过程和阶段也失去了教学意义。

目前有许多教师为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所以开始尝试从封闭式的中学语文教学阅读朝着开放式的教学方向进行发展。但在此期间他们也存在一些误解性的问题,认为只要将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进行学习,就可以摆脱传统教学当中的束缚,同时更好地将教学质量提升上来。但这种方式是从一个教学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说明了当前学生和中学教师之间的角色定位还缺乏一定的明确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放羊式”的教学让学生处于一个无纪律的状态当中,进而说明了对于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清楚。教师如何掌握对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

3.教学方法的形式化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在针对新的教学内容接受期间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这样的情况之下会造成教师进行虚假教学,进而使整个教学质量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改革之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更改,保证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显著的变化。另外,还有很多教师对当前教学理论的重要内涵也没有深入的理解,将其简单理解为一问一答的形式,所以导致教学的方法存在较强的形式化。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仅仅注重对课堂上的氛围追求,对于真正的教学实践和实际要求任务并没有全面完善,所以导致在讲解的阶段很多学生不能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有效理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一种华而不实的状态,虽然教学手段和形式较为新颖,但最终在课下复习的过程当中学生还是会存在疑惑的心理。另外,由于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教师们的培训,所以会导致教学方法存在形式化的特征,不能有效将自身价值发挥出来。

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规划好阅读的教学时间,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的具体时间做好合理的规划,保证让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阅读与思考,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

举例来说,在学习《鸿门宴》这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之前应当先为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有感情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在课下对《鸿门宴》整篇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们的阅读状况来规定好具体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另外也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信任,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对自身的想法进行说明并实践,在此期间也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定期开展诵读的相关活动,设立教学情境,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与生活进行连接,来实现更好的教学提升。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们拥有较强的综合性思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基础之上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让课堂舞台能够为学生的综合实力提升奠定基础。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期间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所以造成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会产生很强烈的排斥,更不要说对于课堂秩序的遵守。这都是当前教学发展背景之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

除此以外,在实际的教学阶段,不同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所以在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之下,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教学难度。但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针对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基础性的阅读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在学习阶段遇到问题,那么教师也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作为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的方法来让学生们之间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上来,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分组工作,应当将学习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才能激发所有学生们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工作开展,那么就应当通过问题的表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以此为基础融入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在此阶段,教师也要对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们提出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表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之下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思维,敢于让学生们对教学阶段的各种问题提出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能更好地达到新的教学境界,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在具体实践当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第一,应当重视优美语句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大多数的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由优美的语句和段落来构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和意思进行理解,确保能够精准地判断整个作品的核心内容。在完成这一工作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们对文章的认知和具体内容,创建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场景,让他们对作品当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积累。与此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们日常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全面对比,如果在此阶段学生们发现文章中存在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反的情况,那么就会在产生一些疑问。这时作为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地引导他们,让学生们可以大胆地对不一致的观点进行表述,同时产生一定的疑问。

第二,主动地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由于学生的当前发展现状较为复杂,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来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

第三,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来激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在生活当中需要用到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能更好地推进阅读教学事业的开展。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会通过对静态文字材料的阅读来感受作者的心境,但这样会导致他们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感体验,由于没有身处当时的年代,所以很难体会到作者的心境。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为学生创立良好的情境,在教学的阶段要深入挖掘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体验不同时期作者的人生状况。在实践当中,教师也要借助于媒体设备来领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全方位的感受,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有关于作者的介绍和作者在文章创作阶段的情况等一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们与作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引导学生能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感悟人生真谛,并体验出不同人生的具体状况。在教学阶段,如果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主要是指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那么人文性则主要关注于现实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收获的感动和获得的成功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除此以外,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基础,才可以将学生自身的力量激发出来,进而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第四,结合现阶段阅读教学的发展情况,打造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内容。现阶段的阅读活动开展工作中,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为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进行有效拓宽,确保在课堂当中也能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让学生对各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应用到实践当中来。另外,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也要利用好人文和语文素养等内容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可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将自身价值与作用激发出来。文化的熏陶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注重利用各种手段对文化进行拓展,将有关的一些古今中外书籍和事迹都张贴在各个区域当中,进而激励所有学生,并且可以营造较强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也要在日常的读书和学习阶段将耳濡目染的一些相关事迹进行应用,以此来感召学生们,让他们可以通过对书籍的大量阅读,来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对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各项内容有深入了解。在阅读的应用阶段也要提出正确的指导方式,比如在课堂当中注重学生的阅读具体情况和速度,在此期间为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时学生也能有思路来对各项知识进行掌握与学习。除此以外,教师也要让学生们边阅读边记笔记,让学生在此期间能够拥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并且与其他阅读方式进行结合,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

归根结底,针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与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内容与方式进行结合,进而推进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在此期间在对于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没有与实际状况进行结合,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好现阶段的创新与优化工作,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连接,引发学生在此阶段的反思。教师也要对自身的综合实力进行提高,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霞《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活力》2019年第18期。

[2] 吴小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考试周刊》2018年第18期。

[3] 尹露静《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新一代(理论版)》2019年第23期。

[4] 赵波《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17年第57期。

[5] 谭玲芝《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情感读本》2022年第5期。

[6] 于海波《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12期。

[7] 李岩《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妇女》2013年第10期。

[8] 覃汉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文理导航》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