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

作者: 刘彩虹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并阐述了核心素养与语文作文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指出了传统作文指导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具体包括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以期通过这些策略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实质性帮助,实现小学生语文作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作文指导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19

语文作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作文指导往往注重表达技巧和格式规范,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研究的深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文指导策略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认识不到位等缘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给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展开探究。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作文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

1.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综合发展中,具备相关能力和品质,以应对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涵盖了认知、情感、道德、创新、合作等多个维度。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核心素养的特点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各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认知能力(如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能力(如情绪管理、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如责任感、公平正义)、创新能力(如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因此,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同时,核心素养强调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中要进行灵活的转化和运用。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现实的问题,促使他们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核心素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逐渐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自己终身发展的基石。

(二)核心素养与语文作文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语文作文教学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语文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语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比如,思考和组织文章结构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表达和形象描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地进行作文实践,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第二,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更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能够运用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语文作文中能够展现更高水平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传统作文指导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作文指导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限制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作文指导过于注重作文的形式要求,如字数、段落结构、标点符号等,而忽视了内容的创新。这使得学生往往只注重形式的规范,而缺乏对于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深入思考和表达,导致作文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其次,传统作文指导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学生使用相同的写作模板。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展现独特的观点和创作风格。

最后,传统作文指导偏重于模仿和填鸭式的写作,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自身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培养挖掘问题本质和提出新观点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作文中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中,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作文指导策略。

首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教师确定适当的作文内容和难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话题和写作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其次,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可以帮助教师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作文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容易产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同时他们的个人经验也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

最后,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困难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每个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不同的强项和弱项,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评估、作品分析和个别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面临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1.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并运用其中的元素和技巧来丰富自己的作文表达方式。

2.提倡多元阅读

多元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多元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历史人物传记等,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在具体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小说、诗歌、散文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够在作文中展示多样化的主题和风格。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有争议性的作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视觉活动,如观察画面、图表、影像等,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准确观察并作出回答。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细致观察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场景中,如自然环境、社区、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自观察、感知和体验,从中获取素材,得到启发。

2.训练写作表达能力

写作表达能力是语文作文的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具体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包括常用词汇、形容词、副词、动词短语等,并提供具体的写作练习来应用所学词汇。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句子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等,并在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句子结构,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流畅性。最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段落。通过模板和范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段落组织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文实践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教师可以以小学语文《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结合该写作主题进行写作指导分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实施背景和目标设定

1.实施背景

《那一刻,我长大了》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作文,描述了一个小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逐渐成长的故事。选择以这篇作文为例进行指导实践,是因为它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能够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首先,这篇作文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描写具体的情境和细节,引发学生对成长过程的思考。作文中的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坚强和勇敢的品质,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作文,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

其次,这篇作文涉及的主题和情感内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正处在逐渐长大的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经历和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作文,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思考成长中的困惑、挫折和收获。

2.目标设定

《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作文的选用旨在通过指导实践,取得一系列明确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升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具体目标有以下三点:

第一,培养学生对成长经历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作文,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经历,反思自己的变化和成长。指导学生深入思考作文中的情境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从而培养他们观察细节、抓住重要时刻的能力,并将这些观察和思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第二,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分析作文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转化为生动、准确、感人的文字表达。

第三,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文化意识等。通过实践,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将会提升相关的技能和能力。

(二)实施过程和策略选择

1.实施过程

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作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文的主题、情感和结构。师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对成长和挑战的思考,启发他们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教师设计观察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验成长的瞬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家庭、社交等方面的成长体验,并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能够提升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参考,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选择一个关键时刻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策略选择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语文素养,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进行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和要求,鼓励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最后,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借助同学间的互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效果评估和反思总结

1.效果评估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观察力的体现、思考的深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根据具体的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打分和评价,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指导实践的反馈和自我评价。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这次实践的感受和体验,比如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成长和提升,并针对他们的反馈,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和调整。

2.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会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对整个指导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包括策略的选择、指导的效果、学生的反应等方面,然后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启示。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包括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写作技巧的运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这次实践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传统作文指导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强调机械写作、缺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通过目标设定,教师以经典文学作品和多元阅读为支撑,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效弥补传统作文指导的不足之处,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指导策略》,《作文成功之路》2023年第13期。

[2] 高茜、贾婷《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命题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23年第3期。

[3] 谢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指导策略》,《作文成功之路》2022年第10期。

(刘彩虹,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