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创新小古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任莉

摘 要:小古文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角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家长开始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古文具有短小精悍、内涵深远的特点。通过创新小古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创新、阅读等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在小古文教学中感受情感美以及语言美,进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创新 小古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2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学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核心素养渗透进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小古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能够为学生未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和四个方面,三大板块包括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四个方面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二、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小古文教学中的意义

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小古文教学中,使得小古文教学不再只是涵盖知识层面的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具体表现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其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小古文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在适宜的教学方式下深入理解小古文的含义。大部分学生在初学小古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引导,再加上小古文与人们生活中所接触的语言略有不同,学生在初学中难以理解。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小古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趣味性教学能够尽快理解小古文的含义,同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综合素养的关键期,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创新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想情感、语言积累、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能力、个性品格等方面协调发展,达到育人作用。

三、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部分老教师依旧习惯性地照本宣科,按照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学生极易产生“厌烦”心理。部分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但过于依赖多媒体同样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这样的教学习惯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会适得其反,使得教师不会再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虽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不利于学生学习小古文,更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以及小古文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古文篇目较少,缺乏创新和延伸

相比较于文言文来讲,小古文篇目较少,可以用来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化常常以寓言、历史故事等文化载体进行传播,小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小古文时缺乏创新,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不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创新和延伸知识点方面有所缺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在教授学生小古文时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并调整教学设计,从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出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学校缺乏培养优秀师资队伍的意识,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够重视,虽然有一部分学校还在组织监督教师教学的活动,但部分教师会因工作较辛苦不重视评比活动,只是为了应付督查组按时完成教案设计,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明显提升,还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需要转变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式,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对策。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因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使得小古文教学效果较差,部分基础较高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从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1.读写中建构,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积累、梳理、交流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文言文语感。具体做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朗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不断积累小古文词汇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古文词汇的印象。大多数小古文都是需要背诵的,背诵小古文对小学生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创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教学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角色扮演教学加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情感阅读加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等,教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小古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学生方法自然也会不同,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朗读和书写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和其他课文的区别,在书写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小古文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古文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通过扩写小古文,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以小古文《学弈》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词含义以及理解小古文的所表达的意思。在这篇寓言故事里,学生要明白做事需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感阅读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导入,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极易被动画片吸引,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再去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朗读示范,再由学生跟读,学生在跟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由于小古文中“何哉、与”所表达的都有疑问句的意思,学生在识记阶段需要掌握其含义,将情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从而加快背诵速度。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可以及时积累相关词汇,例如诲、鸿鹄、弗若之矣等词汇,为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小古文读写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过程。

2.想象中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提升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在教授学生小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猜想小古文的后续故事,并用文言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与其他小古文的对比阅读,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对小古文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具备求知欲的情况下自主学习,从而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表演的方式进行识记理解,将故事用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会思考古文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小视频或者小组探究学习了解小古文的特点。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思维以及辩证思维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古文中的生词,让学生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思想以及小古文中人物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教师让学生思考关于辩论的事件,通过获得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抢答,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说出自身的感悟。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说法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情境里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讲解小古文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两小儿辩日》的动画片,让学生对这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播放中可以暂停,让学生思考后续事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以此来挖掘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力。学生在观看后可与自己续写的故事进行对比,并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再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教师需要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词汇含义,深入理解小古文的教育意义,培养自身良好品质的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3.鉴赏中丰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小古文中获得启发,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学习情境,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小古文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借助相似的小古文,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多层次感悟小古文的魅力,通过对比鉴赏,更好地理解小古文中的人物,把握人物特征,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学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鉴赏文章能够深入了解小古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小古文中的文字美、情境美等,教师可在小古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的看法。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对小古文的看法进行多元化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与其他小古文做对比,使学生对辩论性质的小古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自主搜索小古文,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搜索的小古文进行小组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给学生提供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小古文所体现出的美也是不同的,例如景物美、想象美、文字美、抒情美等,小古文所展现出的不同的美也是小古文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需要将审美因素渗透进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古文的过程中感受美,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理解词汇的含义,为在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引导写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古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积累词汇加深对小古文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创作面向全体同学,及时关注创新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并因材施教。部分学生因过分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对应的指导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思路。通过适宜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找到写作技巧,挖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力。教师通过写作教学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创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升自己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能够为学生后期学习长篇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熟读成诵”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古文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只有反复理解诵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在掌握小古文的词汇以及特点的情况下,才能在后期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时,会深入理解小古文,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部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语文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则需要重点关注,让学生反复诵读。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进修学习以及固定的教评活动了解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喜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有具备学习兴趣才会愿意阅读,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所在,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小古文的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为未来学习长篇文言文打下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小古文的教学,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读写中建构,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在想象中发展,提升学生思维素养;在鉴赏中丰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满足学生对美的需求;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建构知识体系;反复诵读并加深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习长篇文言文奠定基础;通过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策略下,调动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郑磊《弘扬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古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临沂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刘艺婧《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古文教学分析》,《语文新读写》2022年第6期。

[3] 刘兆颖《小古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47期。

[4] 汪静东《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创新小古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年第11期。

[5] 刘昔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途径》,《读写算》202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