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 嵇月娥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提出,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课堂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作用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3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具体实践来看,“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的一致性”尤为重要。

一、解惑——“教、学、评一致性”概述

(一)定义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实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保证评价和被评价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一致性包含学、教的一致性;教、评的一致性;评、学的一致性。

(二)研究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通常是将重点内容呈现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可以将教学重点内容以有效循环的体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评互相促进的关系,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和课堂教学能够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科学性的统一,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二、建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一)紧扣语文学科,准确定位目标

1.基于素养内涵,设定长期目标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教—学—评”的目标是指学习目标,教师课堂上的学习指导活动,学生课堂上的努力,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表现的评价都是以目标为准绳的。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目标清晰的课堂。学习目标统领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里占据核心地位。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基于语文素养内涵,以培养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制定长期的语文目标,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语文教学。学习目标是个有层次的结构体系,从课程标准到课程目标是有一致性的。若对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上层追溯,我们发现,学习目标的制定最终指向学生素养的提高。如下图所示:

2.根据教学要求,制定课时目标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应当根据每一课的语文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课时目标,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应当结合课程标准、学段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教育资源,做到教学目标简单、具体,以便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小目标,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目标制定中,目标与目标之间要有关联,有进阶,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下图所示:

例如,在阅读性文本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若有背诵任务的,往往目标中增加:背诵课文。低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必有学写生字的教学目标。在第二课时的目标中,往往是对课文的理解,或理解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或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六年级上册《草原》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就制定为:(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由“所读的文字想开去”。(2)体会作者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增强热爱草原的感情。

这样制定的课时目标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模糊性,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能通向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基于目标导向,进阶课堂教学

1.设计学习活动,创设有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并通过设计学习活动,创设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搭石》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提高阅读速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力读书,提高阅读速度。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三读课文,但每次读课文的要求有所不同:(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语境猜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所用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3)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想象画面,初步了解课文主旨。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能有意识地关注自己阅读的速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落实了本单元所指向的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积极开展同桌合作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写作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推进任务进阶,达成教学效果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内在联系的任务,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进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对诗句传递的作者情感进行探究。(如表1)

表1中,教学活动对应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对应教学目标,每个任务还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双向建构,教学板块与教学目标的互相渗透,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根据课堂表现,发挥评价作用

1.评教的互相融合,优化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反映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

教学评价应包括课程设计和实施、学生表现、教学方法和效果等多个方面,注重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体现多样化和指导性。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准确、客观,要赋予学生评价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评价,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持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作用。多元评价是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通过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2.借助评价的表格,嵌入教学活动

“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方式,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嵌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评价表格,将“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三个教学板块:(1)小组内自由诵读自己搜集的一首最喜欢的诗歌。(2)小组合作向全班展示诗歌朗诵。(3)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板块,设计学生活动相应的评价表格,然后将这些评价表格嵌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表2)

这样的课堂评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在语文综合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审思——“教、学、评一致性”之展望

(一)追求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的关联性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以为,在课堂上教师教了就是学生学到了;学生学到了就学会了。事实并非如此。从教师的教到到学生的学到,从学到再到学会,两者构成怎样的自然生成的关联,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会—学到—学会,是一个转化、内化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努力运用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在课堂上努力构建一种前后承接、循环进阶的系统,让语文课堂呈现“教而成学”“学而成效”的状态。

(二)追求目标导学和评价促学的循环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并不是新鲜出炉的“新事物”,有些语文教师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思路,让语文要素真正在每节课上生根开花。平时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与目标怎样形成良性循环,还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教研中且研且思,努力使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来正确处理目标导学和评价促学的关系,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总之,坚持并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可以推进语文课堂改革,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因此,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林晓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21期。

[2] 叶桂珠《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亚太教育》2023年第13期。

[3] 姜瑞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探究》,《学苑教育》2023年第19期。

[4] 林友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