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统整:基于项目导学的小学语文复习策略研究
作者: 王艳
摘 要:复习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本文立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教材,基于项目导学理念,从教考统一视角出发,整合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点,融合统整为项目式复习范式,以期探寻复习应考与儿童语文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温故知新 项目导学 融合统整 复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1.018
笔者在项目导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应考与能力增长的统一角度出发,立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必读书目、范本篇目和综合性学习单元,探索基于项目导学的融合统整式项目复习模式。
一、小学语文应考复习现状透视与分析
(一)现状透视:重应考战术轻能力培养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提出使语文学科的复习教学也在不断更新理念与方法,但仍逃不出教师讲、改、评,学生听、抄、背的怪圈,师生均身心俱累,不堪重负。学生处于复习被动接受地位,没有得到能力的提高,忽视儿童主体主动建构的复习教学,学习效率难如人意,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
1.只机械记忆,不重温课文
很多教师认为,在复习课文时不需要再回读,只要做大量练习,背知识点,“刷”大量的试卷就好。课文回读是指在复习过程中重“读”课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再熟悉一遍课文,而是重温知识的细节。
2.只埋头单篇,不统整思考
现实中,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做大量的练习就可以,花费大量精力罗列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让学生读背熟记,以致复习教学的成效无法提高。
3.只被动接受,不主动建构
我们常见的复习课绝大多数是教师一人主宰,学生默默接受。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机械重复地反复强调知识点,“剩饭”式讲解不厌其烦。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复习的思维建构过程,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复习效果不尽人意。
4.只停留舒适,不尝试拔节
教师们停留在唯分数论的时代,停留在机械低效复习的“舒适区”中。与此同时,教师的这种“守旧”思维,导致学生也愿意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只会跟随教师的复习节奏“亦步亦趋”,从而丧失了复习的主动性。
(二)归因追溯:碎片化与唯分论的后遗症
笔者在所任教的六年级复习教学随堂听课调查总结中,发现低效复习误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规划复习:内容碎片化
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计划便开始复习,对教材缺少研读和整理,导致复习无头绪,想到哪复习到哪,内容碎片且不连续,这样的复习内容忽视学情,课前课后的教学缺乏逻辑联系。
2.重分数应考:方法程序化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们普遍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以至于他们往往将答题思路统一规定为具体的格式。他们不仅规定了开头和结尾的固定语言,还像套公式一样要求学生背诵,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思维方法的培养。这种只看重分数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教育观念。
3.轻学情需要:习题答案化
在复习阶段,教师针对典型题型进行教学时,不应仅仅将解题视为“对答案”的过程。事实上,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学情,只关注正确答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虽然这种做法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却削弱了学生主动发现和思维辩证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变成只会机械地回答问题的“木偶人”。
二、“项目导学”对统整式复习的优势
(一)“项目导学”思想内涵
项目,是指在特定资源和时间限制下,按照明确的目标计划安排,开展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学习主体在项目中扮演着制定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而“项目导学”则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建构的碎片化状态,进而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的若干项目。
(二)项目导学下融合统整式复习规划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架构
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新教材在单元体例教学上的重大突破,是部编版教材最大特色之一。无论是人文主题的安排,还是语文要素的落实,单元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小小的系统,每篇课文、语文园地中的每个版块,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项目导学”下融合统整式复习规划
(1)语文要素项目统整
进行多种语文要素与能力点的融合统整,锻炼学生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语文要素的运用能力。
(2)主题篇目项目梳理
以部编版教材典型篇目为载体梳理同文主题,通过比对研究,发现群文主题篇目的共同点与不同处,掌握同类文的表达方法,主题内涵、人物刻画等,实现多个语文知识点的融合统整。
(3)名著核心项目导读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经用了大篇幅来介绍阅读的不同层次。他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里的主题阅读我们就延伸为项目导学下的主题阅读,直接目标是进入第四层次,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和赏鉴的文学素养,所以需要学习主体即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不同的项目阅读中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
(4)字词归纳项目辨析
归类识字是低年段重要的教学环节,到了高年段,教师重视的是谋篇布局,表达运用,会忽略基础字词的复习教学。教师将字词作为研究项目,通过融合和统整字词类别,从字词项目的归纳到字词项目的辨析,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搜集、处理、分类、查找、整合和评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全面贯彻汉字文化和书写认读的要求。
三、基于“项目导学”的语文期末考复习实践例析
(一)依托综合性活动单元确定项目,融合提升多种语文能力
语文综合性作为单独的考查单元,自五年级下册设置独立整组综合性单元,六年级下册是第二次整组安排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中设置项目的同时,教师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设置阅读情境。
现以六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难忘小学生活”为依托,来介绍如何通过项目设计进行融合统整式复习。
1.项目复习任务一:整理资料和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
(1)调查分析
学生认真回忆生活成长足迹,填写时间轴,具体表格或思维导图,提炼其中的主要成长足迹。
(2)解读插画
学生想象画面,依据教材中的插画内容想象创作当时的师生之间的情景对话。
2.项目复习任务二:培养学生毕业情境中策划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呈现“回忆往事”两篇文章并引导学生浏览“如何制作成长手册”阅读材料。让学生选择和讨论制作成长的角度与步骤,根据资料和同伴的回忆选定内容。了解“树状”“线状”“表盘式”“表格式”等制作形式,梳理学生的童年记忆。
(2)在以“毕业联欢活动策划”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出示例,请学生设计活动策划书。如开展“敬童年”毕业策划活动。
3.项目复习任务三:多学科跨界融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言语实践的能力
(1)仔细阅读策划案,设置活动情境,指出策划案在措辞方面的不当之处。
(2)结合毕业主题,毕业联欢会策划书开展活动,学生之间分工明确,流程清楚。
(3)统整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要素灵活设计,写一封“道别信”或以“童年”为主题的文章。
4.项目复习任务四:范本篇目培养学生分析积累和表达写作的能力
(1)拓展阅读《教师领进门》(刘绍棠)、《作文上的红双圈》(黄蓓佳)、《阳光的两种用法》(肖复兴)、《别了,语文课》(何紫)四篇主题文章,感悟童年趣事,想一想作者如何选材和组织的。
(2)综合性学习主题和写作话题举例
此任务依托“难忘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活动,勾连课内单元写作要素——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提炼写作主题。链接课内有关童年的文章:《教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圈圈》,融合写作单元的《阳光的两种用法》和《别了,语文课》几篇名家范本,拓宽学生视野,丰厚写作素材,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童年”的意义,感受师恩与友情。
(二)梳理课文范本里学习项目,实现碎片语文要素的融合统整
1.根据小说单元课后重要题目梳理小说复习的知识点,制定出相应的复习计划
这样梳理小说单元,学生不仅仅了解了一篇小说的写作意图和方法,更是对小说整体有了认识。学生通过对小说写作思想、表达形式、谋篇布局等项目要素的研究,让线状复习模式变为面状复习大项目,在项目的导学下参与研究。
图1.复习项目之——小说要点梳理结构图
2.学生建构知识梳理项目设计,开展重点知识主题讲座
通过小说项目要素的研究,学生对小说的文学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但落实到阅读实践中,还得放手给学生通过对课外其他名著的整理,讨论出多个研究的名著阅读子项目,分组参与小说子项目知识点的研究复习,最后选派组员做子项目研究主题分享。
这样的项目型复习课,不但能扩大学生阅读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整合、建构、批判的阅读思维能力,强化了项目知识点,无形中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
(三)重构名著研究项目,让多部名著核心要素的融合统整起来
整合重构基于名著文学要素点的研究项目,为学生建构了进阶学习知识体系。学生筛选总结、提出项目、研究项目,并围绕项目比较文本异同。教师打破了单一的阅读模式,对学生的思维、眼界与能力进行培养,建构了新的阅读视角与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现以六年级的阅读名著为例,笔者对必读名著的阅读核心要点进行融合统整:
1.梳理六上、六下的必读名著书目,有序重构名著的题材分类(见上图)
2.对不同名著进行重构,找到联结点
(1)共同的主题词提炼
“历险”——鲁滨逊、汤姆索亚、小王子、尼尔斯
“反叛”——小王子、孙悟空、梁山好汉、三国人物
“乐观”——鲁滨逊、汤姆索亚、小王子、孙悟空、尼尔斯
“成长”——汤姆索亚、小王子、孙悟空、尼尔斯
“英雄”——鲁滨逊、汤姆索亚、小王子、孙悟空、尼尔斯
梁山好汉、三国英雄
(2)共同的写法归纳
①注重人物细节刻画:汤姆索亚、鲁滨逊、孙悟空、尼尔斯、小王子
②小说主题形式:《鲁滨逊漂流记》(历险小说)、《骑鹅旅行记》(历险小说)、《小王子》(历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流浪历险小说)、《西游记》(神话历险小说)
③对比作用:孙悟空和猪八戒、唐僧等对比,诸葛亮周瑜对比,李逵和宋江对比
④双线叙事线索——《智取生辰纲》《汤姆索亚历险记》
⑤环境烘托——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3)链接生活项目研究
①倾吐“心声”:学生想象自己是名著中某一人物,在微信朋友圈写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特定事件下的心理描述。
②画画“自己”:学生选择喜欢的名著“人物”,根据其显著的特点给“自己”画一幅漫画。
教师将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跨学科运用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强有力地将学生的搜索、梳理、分析、比较、整合的能力聚焦融合,形成对名著阅读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名著统整项目导学中很好地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天良《着眼于范本教学》,《小学教学(语文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
[2] 刘慧芬《中考复习策略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4期。
[3] 熊宁宁《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体系思考》,《小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