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之“精密”表达作文的实践研究
作者: 孔娟摘 要: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精密”,强调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文字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练性、思维的严密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本文以“精密”表达在作文实践中的应用为主题,对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进行了详细解析,然后深入探讨了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以期通过这方面的分析给语文作文教学带来实质性帮助,推动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叶圣陶 作文教学 “精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17
叶圣陶(1878—1961),字夜明,湖南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学家。他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叶圣陶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倡导实用主义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方面,他形成了独特的“精密”作文思想,为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学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以“精密”为核心,这一理念旨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精准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精密”作文中,叶圣陶注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准确性,强调思维的严密性,使学生在写作中不仅注重表达感情,更要注重表达的准确和深刻。
一、叶圣陶的“精密”作文教学思想
(一)“精密”概念解析
1.叶圣陶对“精密”的定义
叶圣陶对“精密”的定义体现了其对文字表达的高标准和严谨追求。在他的教学理念中,“精密”并非简单地强调文字的准确性,更包括对语言运用的精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在这一概念中,精密既是一种对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是对表达深度和思考逻辑的高度关注。叶圣陶认为,只有通过“精密”的表达,才能使作文更加生动、有力,并能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精密”在作文中的角色和意义
“精密”在作文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关乎语言的精练,更涉及思维的深入。在语言层面上,“精密”要求学生在表达时精选词汇,确保每个字准确无误,使文章语言通顺、凝练。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精密”在思维层面上的要求,即学生在表达思想时要具备逻辑的严密性,确保观点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二、叶圣陶的教学原则
(一)注重文字的准确性
在叶圣陶的“精密”作文教学思想中,文字的准确性被视为教学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旨在培养学生在表达时精选词汇的能力,确保每个字的使用都准确而得体。
具体而言,叶圣陶注重学生对词语准确含义的理解。他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深入了解词汇的多样性。通过这种注重准确性的态度,学生能够具备在不同情境中选择最合适词汇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准确。
(二)重视语言的精练性
叶圣陶在其作文教学中,强调语言的精练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方面,叶圣陶强调在写作中要追求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他鼓励学生摒弃冗长而复杂的表达方式,注重言之有物、一语中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迅速理解作者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表达时精选词语,避免使用烦琐的句式结构,从而使作文更加简洁而富有力度。
另一方面,语言的精练性也包括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叶圣陶鼓励学生通过运用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加引人入胜。
(三)强调思维的严密性
在叶圣陶的作文教学理念中,强调思维的严密性是其教学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旨在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建立清晰而有条理的思维,确保文章在逻辑上有严密的结构。
叶圣陶鼓励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深入思考。他认为只有在充分理解题材和构建清晰思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文章中展现出严密的思维。在这一原则下,学生在动笔之前,要对所表达的观点产生清晰的认识,提高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叶圣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注重段落的逻辑关系,合理组织论证材料,确保文章的脉络清晰,论证有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表达时应注重层次分明,避免在论证中出现思路跳跃或逻辑混乱的现象。
(四)提倡结构的合理性
在叶圣陶的作文教学中,提倡结构的合理性是其教学原则之一。他强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文章结构的有机安排,确保作文内容井然有序,逻辑清晰。
合理的结构要求学生在文章中确立明确的主题句。叶圣陶认为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通过主题句,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在这种原则下,学生在写作前应明确写作目的,确保文章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
三、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的实践探究
(一)文学作品分析
1.选取叶圣陶推崇的文学作品
叶圣陶极为推崇明清小说中的《红楼梦》一书,将其视为文学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作者对“精密”表达的追求。
在《红楼梦》中,叶圣陶看重的正是其中精巧的文字安排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例如,在描写人物时,曹雪芹通过对细节的关注,揭示了每个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更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达到了“精密”表达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叙事结构上,《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回环结构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了叶圣陶所强调的思维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使整个作品构成一个有机而复杂的体系。
通过对《红楼梦》这一叶圣陶推崇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到作者在表达上的“精密”追求。这一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范本,展示了“精密”作文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成功应用,进而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追求更为精准、深刻的表达。
2.分析作品中的“精密”表达手法
在《红楼梦》这一叶圣陶推崇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多种“精密”表达手法,从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语言和深刻的描写,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卓越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首先,在文字的准确性方面,曹雪芹通过精选词汇,对每个角色进行精准而富有创意的描绘。以林黛玉为例,她被描述为“樱桃口、杏核眼、梅花脸、冰雪肌、琼骨”等,这些生动而具体的词语既传达了林黛玉的美丽,又通过比喻展现了她的清丽和娇嫩。这种对词语的精准选择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在语言的精练性方面,曹雪芹以独特而简练的表达方式为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学内涵。例如,在对黛玉性格的描述中,他使用“胸中谁寄锦书来”的表达,通过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抓住了黛玉内心矛盾的复杂性,使其形象更为丰满。这种语言的简练性不仅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更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思维的严密性方面,《红楼梦》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作品严密的结构。每一位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遭遇,而这些元素在整个故事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故事体系。通过这种巧妙的结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故事的脉络,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精心安排。
通过对《红楼梦》的“精密”表达手法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准确的词语选择、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以及严密而有层次的结构,使整个作品既具有文学的艺术性,又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范本。
(二)学生作文案例研究
1.收集学生作文
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在不同写作情境下对“精密”表达的应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收集了一些学生的作文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案例一:《我的家乡》(记叙文)
学生在记叙家乡风光时,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在语言运用上,学生注重选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如“翠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学生通过巧妙的排比和对比手法,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为合理,凸显家乡的独特之处。
案例二:《环保责任》(议论文)
学生在议论环保问题时,通过对事实的准确引用和逻辑的严密推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在表达上,学生使用了大量准确而有力的词汇,如“生态平衡”“资源浪费”等,凸显了对环保问题的关切。同时,学生在文章结构上采用了明确的主题句和合理的论证过程,使整个议论过程更为有条不紊,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
2.学生作文中“精密”思想体现
在分析学生作文的同时,我们关注学生在写作中是否体现了叶圣陶“精密”思想的要素,包括文字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练性、思维的严密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
案例一:《我的家乡》(记叙文)
在这篇记叙文中,学生通过对家乡风光的描绘,运用了丰富而具体的词汇,如“翠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等。这些词语不仅准确地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感受,也展现了文字的准确性。此外,在文章结构上,学生采用了巧妙的排比和对比手法,使整个文章结构紧凑而有层次感,体现了结构的合理性。然而,在语言的精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方面,有些表达较为平淡,思路显得比较简单,需要更多的修饰和深度思考。
案例二:《环保责任》(议论文)
这篇议论文中,学生运用了大量准确而有力的词汇,如“生态平衡”“资源浪费”等,凸显了对环保问题的关切,体现了文字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精练性。同时,在文章结构上,学生采用了明确的主题句和合理的论证过程,使整个议论过程更为有条不紊,体现了结构的合理性。然而,在思维的严密性方面,一些论证过程显得比较简单,需要更深入的逻辑推理和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精密”思想,特别是在文字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方面。然而,在语言的精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上仍有提升空间。这也说明学生对于“精密”思想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提高。
3.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学生作文案例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文字的准确性方面,一些学生在描写细节时可能缺乏深度。例如,在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时,学生使用了形容词“美丽”“清澈”等词汇,但未充分展开对这些词汇的具体描写,使得描写相对平淡。这表明学生需要更加注重选词的精准性,通过详细而具体的描写,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在语言的精练性方面,一些学生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可能不够灵活,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虽然有些学生尝试使用排比和对仗等手法进行写作,但在整体语言风格上显得较为单调。这说明学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在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一些学生在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案例一中,有些段落之间的连接显得生硬,文章整体结构不够流畅。这提示学生需要更加关注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过渡句和连接词等,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三)作文教学方法探讨
1.引入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的教学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叶圣陶的“精密”作文思想。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叶圣陶的相关作品,特别是他推崇的文学经典。通过分析这些经典作品,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密”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对叶圣陶推崇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其中的精密表达手法,如文字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练性、结构的合理性等。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帮助学生具体了解这些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实践。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精密”作文思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细节描写和深度思考的主题,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练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
2.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
在引入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具体而言,在实施引入“精密”作文思想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作文评价和学生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集体评审,能够更客观地了解整体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对于“精密”作文思想教学的反馈。通过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程度、感受和反馈意见。另外,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学生作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在文字表达、语言运用和结构构建等方面的情况。
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写作理念,为了更好地引入叶圣陶“精密”作文思想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然后分析作品表达方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通过课堂互动与讨论,提高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保证写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静《叶圣陶作文教学观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好作文》2023年第14期。
[2] 王佳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求知导刊》2022年第32期。
[3] 唐桥梅、高小琳《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之“精密”表达作文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Z-c/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