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圣军

摘 要:随着当前的教育形式不断发展,大单元教学也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大单元教学能够让教师以单元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新《课标》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尽快引入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清晰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引入大单元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还能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进而使教师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以语文部编版教材内容为依据,阐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探求相关的策略,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2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语文的教育作用,实现课程优化。随着教师的不断探索,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渐设计出更具创新意义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但现在不少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概念方面的认知还十分模糊,对其真正意义也并不了解。大单元教学所呈现的是新式教育理念,属于时代教育产物,具有与时俱进、全面系统、层层推进的特点。大单元教学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知识的分散化,让学生更便于学习。学生在不断学习当中完成知识迁移,发挥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还能在学习中完成主体性构建;且大单元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提升。

如今,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还有较多不足,教师、学校、学生都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若不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就难以彻底落实大单元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完善大单元教学的细节,推动落实。

一、当前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安排不当

对大单元教学来说,如何安排课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与传统课堂不同,40分钟课时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注意力、耐心方面看,上课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越大,因此,在教学时间设置上,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优化。缺少严谨的教学时间安排就难以提升教育效果。学校需要统筹时间安排,综合考虑学生状况,科学规划教学时间。

2.教学模式混乱

在当下语文教育中怎样实施大单元教学活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教育模式较为混乱,不少教师并不重视大单元教学,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倾向。教师也未能结合学情开展大单元教学,学生在学习时把握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教师应用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基于学情,明确重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找出适合学生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3.教学思想落后

不少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及价值认识不足,在课堂上忽视了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仍停留在单一的课文讲授上。即便有部分大单元教学的形式被纳入其中,实际教学时还是将重点放在单篇文章上,没有将其和其他文章整合起来。这种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时代,也没有把握好大单元教学的精髓。

4.教学内容固化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以单元教学为根本,对语文结构进行再创造和扩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它应当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所以,不少教师没有分清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只是讲授教材上的知识,而未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难以让学生透过教材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当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问题的成因

1.教师重视形式,忽视内容

教师始终把握着教学的大方向,但教师一旦只做到形式而没做到内容上的统一和协调,就难以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与高效教学,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形式和内容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忽视任何一点都会让课程教学受阻。教师需要明确单元教学任务,将其和大单元教学相结合,在单元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寻找教学方法,完善教育内容。

2.学生能力不足,欠缺方法

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在大单元教学中,若教师只是简单呈现学习情境、布置任务,而不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就难以取得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大单元教学,不断从大单元教学中获得成长。由此可见,缺乏教学手段,同样不利于大单元教学的推进与落实。

3.学校统筹不当,缺乏依据

很多学校对大单元教学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也只是简单强调,未真正推进落实,要想让其成为教育的催化剂,就必须将这一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当中。学校只对教师和学生做出要求,却未能全面整合课程内容,最终导致大单元教学的推进面临众多困难。课程设计需要结合众多因素,学情就是最基础的因素之一。

4.教学思想陈旧,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所以在教学期间也未将其真正落实。传统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难以在语文教育中强化自身的学科素养,学习效果也就难以提升。思想陈旧带来了诸多弊端,因此革新教育理念迫在眉睫。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具体策略

1.设定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其和单元教学的不同之处。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清晰认知语文学习的系统性,知道实现怎样的目标,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其中蕴含的素养,让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感知其中的价值,将这些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标准,教师可以布置更系统的任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看待语文科目,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再者,教师也要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帮助学生适应大单元教学新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新教学模式当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在教授第二单元“寓言”知识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此为中心开展教学。为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在本堂课之前,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任务一步步探讨寓言内容。学生要先了解单元中的所有寓言,知道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在学习中能从寓言中找出哪些道理,简要讲述《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的故事内容。学生根据四则寓言仿写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寓言故事,供全班学习。在大单元教学的层层推进过程中,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可以由浅入深地学习“寓言”知识,最终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感知寓言深意。最后,学生还可以清晰认知“寓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由此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认识到大单元教学对自己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更配合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工作。

2.创设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

在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都要为学生服务,明确自己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任务方面,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引导下,要不断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布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带领学生一步步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教师也要结合课程目标、单元语文内容等,不断将资源进行整合,将其融入具体的学习目标中,让整个大单元教学可以被持续推进下去。教师也要在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展开教学,让学生重视此类教育方式。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当学生学习到第五单元关于“奇妙的想象”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布置相应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作业。任务一,在语文小组内,先通读《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两篇课文;任务二,各个小组共同梳理文章框架,并不断调整完善;任务三,组内成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一起创作有逻辑的故事;任务四,组内学生要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共同演绎创作的故事;任务五,小组表演结束后,各个小组进行投票,选出创意性最好的一个故事,教师进行点评奖励。借助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再者,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展现自我,还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小组学习中互相提升,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3.构建语文大单元教学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懂得创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他们在学习时的疲惫感。大单元教学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不会盲目进入到语文学习任务中,而是可以从一个点入手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创设情境,把单调乏味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既定印象,让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便会更专注于语文课堂,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一步步提升自己,最终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而学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能透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当学习到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时,教师就需要从创设大单元学习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情境中感知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并对知识展开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国古典乐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探索欲开始学习。随后,教师要以问题引出话题:各位同学在童年时期,是否在乡村生活过?教师从提问入手,让学生开始思考自己记忆中的乡村,回想以前的童趣生活与美好记忆,学生在回忆之后也会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期待。教师讲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以及《清平乐·村居》时,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和文章有关的画面,让学生在画面的引导下想象三首诗中的乡村景象。随后,教师需要播放和乡村游戏相关的视频,如跳格子、斗蛐蛐、抓鱼、捉蜻蜓蝴蝶等,学生的天性会让他们燃起学习热情,进一步沉浸在此类充满童趣的氛围中,而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4.完善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无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出现到底出现了哪些学习问题,而教师自身也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但若完善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教师就能清楚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因此,新《课标》要求下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评价的完善与改进,从中找出学生的问题,并发现语文教学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再者,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在评价的帮助下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成就感,有益于其后续的语文学习,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成长与提升。最后,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评价标准,公平公正的评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传统语文教学暴露出很多问题,学生只能通过成绩判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是从成绩入手。因此,教师更需要使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围绕一个大方向,从一个点辐射到整个大单元。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习成绩难以概括学生的全部学习情况,只有尽可能多的评价内容,才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通过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到位。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大胆说出自己对大单元教学的看法和意见,而教师则要从中看出自己的问题,结合学生需要进行纠正改进,不断探索能提升自己语文教学能力的方法。

总而言之,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在小学阶段进行大单元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还是优化教师的教学教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教师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大单元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透过语文的窗口来体会不一样的世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大化。从教师方面来说,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来说,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自身对于单元知识体系的了解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新《课标》,优化大单元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晓雯、代建军《大概念统摄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教学与管理》2023年第33期。

[2] 蒋燕芳《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生长性作业的实践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年第11期。

[3] 段珍洁《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年第11期。

[4] 陈倩荣《以真实任务情境推进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福建教育》2023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