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陈艳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成为高中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群。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的内涵、价值以及相应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影视资源进行跨媒介的对比阅读,构建情境进行跨媒介的再创作,组织“主题辩论”赛等方式来实现学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的提升。通过将多元化和参与度作为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推动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4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语文课程也需要适应这一变革,使之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的需求。其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成为一种尝试,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跨媒介分享与交流能力。而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及价值

1.“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在适应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的一种尝试。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方式,提高学生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该任务群通过整合学习中的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创建一个有机的学习环境。它强调使用多种媒介形式,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阅读和交流,以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多元化阅读和沟通需求。

2.“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价值

其一,该任务群培养了学生对不同媒介形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学会辨别、理解和运用不同媒介,提高对媒介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其二,该任务群提高了学生的跨媒介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任务群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把握不同媒介的特征和表达方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其三,该任务群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通过观察和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学生可以对媒介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使语文课程与信息时代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信息获取、呈现和交流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信息时代人才。

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原则

1.“立足语文”原则

“立足语文”原则是指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中,教师始终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教师应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来理解不同的信息。通过语文学科的特色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应用不同媒介形式中的语言文字,提升自身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2.“精挑细选”原则

“精挑细选”原则意味着在设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媒介资源。这需要教师对各种媒介形式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学习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准确把握。教师应从大量的媒介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资源,确保学生接触到真实、有意义且有启发性的跨媒介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能力。

3.“指导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任务设计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媒介选择、信息获取、呈现和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问题,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贯彻以上原则,教师可以使“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更加具有指导性,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1.借助影视资源,进行跨媒介“对比阅读”

借助影视资源进行跨媒介的“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原著文本和相应的电视剧或电影版本,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手法。这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评价媒介语言的运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林冲作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原著中因风瘫死在了六和寺。然而,在电视剧《水浒传》中,林冲的死因却是因宋江放走高俅心中而被气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原著和电视剧中林冲的命运差异,让学生分析两种媒介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差异。学生可以讨论这种改编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以及述说者、制作者对于林冲形象和情节的解读。通过此次“对比阅读”任务,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并思考不同媒介之间的异同,加深对文本与影视剧之间关系的理解。

通过借助影视资源进行跨媒介的“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不同媒介的特点,发现其中的差异与联系,提高对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力。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对比林冲在原著和电视剧中的不同命运,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表现手法上看,原著和电视剧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来展现林冲的故事。原著用文字来描绘林冲风瘫而死的情景,而电视剧则通过画面、音效以及演员的表演来呈现林冲因为宋江放走高俅心中有气而死。这样的改编使得林冲的死因更加直观可感,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其次,从故事主题上看,原著和电视剧所强调的故事主题也有所不同。原著强调的是义气忠诚和反抗压迫,而电视剧则更加注重情感纠葛和对人性的探讨。通过对这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作者、导演通过不同媒介形式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故事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含义,增强对不同媒介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

2.构建情境,进行跨媒介“再创作”

构建情境,进行跨媒介“再创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提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首先,在构建情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或场景,将学习任务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活动中。在进行跨媒介“再创作”时,教师可以以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为例,要求学生以小说、电影、音乐、绘画等不同媒介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媒介进行深入探究,也可以尝试将不同媒介进行融合运用,创作出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将小说中的经典场景或人物进行改编,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也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物;还可以运用音乐和影像等形式,将小说中的情节进行改编,并制作成独立的音乐或影像作品。这样的“再创作”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不同媒介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借助不同媒介进行跨界交流,提升彼此的艺术鉴赏和审美素养能力。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学生在跨媒介创作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构建情境,进行跨媒介“再创作”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策略,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3.立足媒介平台,组织“主题辩论”赛

立足媒介平台,组织“主题辩论”赛是一种有效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策略。通过组织辩论活动,学生可以以不同媒介形式为基础,展开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特定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在辩论中,学生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以杜牧的《阿房宫赋》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该篇作品的主题、意义展开辩论,还可以围绕“阿房宫”进行讨论,比如“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否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等。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介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媒介平台上进行观点陈述和辩论。他们可以运用语言文字、多媒体展示,呈现自己对于《阿房宫赋》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辩论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逐步提出观点,通过阅读、研究以及跨媒介资源的运用,加深对杜牧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辩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展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实现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主题辩论”赛,学生将能够全面参与讨论和交流,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这种策略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表达思想,实现全面发展。

4.开展家校合作,助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开展家校合作,助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可以实现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增强家庭对学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支持和理解。

一方面,家校合作可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家长可以积极了解孩子所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与教师沟通,确保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与学校教学的衔接。通过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家长可以在家庭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任务。

另一方面,家校合作可以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家长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与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例如,通过共享音频、视频等资源,家长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跨媒介学习材料。

例如,在《学习活动——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家校合作的案例进行论述。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演练视频录制下来,并与学生或家长共享视频资源。学生可以在家中反复观看自己的表演,改进自己的演技和表达能力,并与家长一起讨论。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参与表演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通过开展家校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反馈,并提高他们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同时,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5.以“多元化和参与度”为评价标准

教学任务群能够将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进行整合,通过多次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跨媒介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多元化和参与度”作为评价标准,提高任务群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以新闻报道为核心的任务群。首先,笔者选择了一篇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主要阅读材料,同时配备了相关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事件的各个方面,并进行跨媒介的比较和归纳。在任务过程中,学生针对不同媒介的形式展开思考和讨论。其中一位同学利用图片制作出了一个画册,展示了事件的各个细节;另外一位同学则准备了一段音频,模拟新闻播报的形式让大家听到真实的声音。同时,其他学生也运用写作和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展示他们对事件的理解。在评价上,笔者注重学生对于不同媒介内容的整合与分析能力,以及对新闻报道价值和公正性的思考。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点评,笔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通过此次任务群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热点事件,还锻炼了自己的跨媒介阅读和交流能力。多元化的材料和任务设计以及有效的指导和反馈,使得任务群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对比阅读、构建情境创设进行再创作、组织“主题辩论”赛、开展家校合作等策略来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教师通过将多元化和参与度作为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顾真榕《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语文世界》2023年第23期。

[2] 周静《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施策略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20期。

[3] 秦彩云《探索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策略》,《新课程》2022年第36期。

[4] 陈海峰、邓敏《非虚构写作导向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测评设计——以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劳动光荣”单元为例》,《作文》2023年第36期。

[5] 薛慧《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建构研究——以阅读〈骆驼祥子〉为例》,《中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4期。

[6] 孔德仁《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施路径》,《读与写》2021年第18期。

[7] 王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路径探微——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为例》,《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2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