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写作教学提质策略探究
作者: 时玮芬摘 要:“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质量?回归写作课堂教学的本质来思考,写作课是让学生学会写作,让学生由不会写变得会写,由写不好变得写得好。从教师角度讲,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建构,确定学习目标、聚焦学习重点、提炼写作技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写作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讲清重点难点,讲清知识体系;学生课做好前预习,课堂上在思考讨论中落实“学”,在修改展示和评析中落实“会”,亲历写作全过程,充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写作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双减” 写作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2.013
“双减”是教育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面对“双减”带来的新变化、新冲击、新挑战,要真正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轻装前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学会写作》教学为例,探究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单元整体建构,讲清知识体系
(一)确定学习目标
本写作专题是“学会记事”,写什么事呢?主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教材在“写得有感情”这部分,建议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并没有对本次写作的选材和主题做出明确的指导和建议。
事实上,每个人亲身经历的事特别多,例如阅读、交友、成长、成功、失败等;全体同学共同亲身经历的事情也特别多,例如第一次上学、做核酸、考试进步、军训等。
我们经常说要在阅读中学写作。部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由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组成。阅读部分有《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经典选文,主题为人间亲情。本单元提示明确指出:亲情是人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阅读本单元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写作专题的目标应与前边阅读部分保持一致,前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写一个家庭故事,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个过程确定了本次写作选材与主题。知道了写什么,下一步便是具体如何写。
《学会记事》专题的正文中强调了“学会记事”三个重点:写清楚,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写得有感情,这是更高的要求;另外还要锤炼语言,抓住细节,写得感人。
总之,“学会记事”的学习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确定:在记事技巧方面学会写清楚、抓细节,在选材和主题方面学会写家庭故事,进一步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聚焦学习重点
本写作专题确定了“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学习目标,哪一个是重点呢?我想,“进一步体会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贯穿在写作的始终,而写作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则是学习的重点。
教材上“学会记事”的写作技巧之一是“写清楚”。怎样写清楚呢?三个要点:一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二要重点写、详细写事情的经过;三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
第一个要点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以《散步》为例,让学生填写表格,指出起因、出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结局具体是什么。因为例子来自本单元阅读部分的课文,学生非常熟悉,理解非常透彻,学生能很快明确:事情写清楚,就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难度不大。因此,本写作专题宜将“写全要素”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但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来处理。
“写清楚”的第二个要点是“事情经过要重点写、详细写”,但是教材并没有对这个要点作出明确的指导。这个要点可从确定写作重点和详写重点两方面来理解,其中最难的应该是如何确定重点。怎样确定重点呢?与第一个要点的思路一样,进行单元整体建构:以《秋天的怀念》《散步》为例,分析事件的经过中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最后提炼出确定重点的指导方法:“详写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最强烈的、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最能表现亲情主题的情节,即围绕主题定重点”。这部分的教学非常重要,也有很大难度,应作为本专题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
“写清楚”的第三个要点是按照合理的顺序写作,从本单元阅读部分中的课文来看,它们采用的叙述方式基本上都是顺叙;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能顺叙好一件事就很好了。因此,从单元整体建构的角度,此要点可不作为教学内容来处理。
总之,“写清楚”的三个要点,前两个要点“写全要素”“事情经过重点写、详细写”作为教学内容;其中“事情经过重点写(围绕主题定重点)”是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而“按一定的顺序写”并不作为教学内容来处理。由此可见,学习重点也是基于单元整体建构有取舍和聚焦的。
同样基于单元的整体建构,本次写作与阅读部分一样,不把选材与主题作为学习重点,而是以《记一次家庭聚餐》命题写作来解决“写真实发生的事、说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写得有感情”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体验亲情。另外,基于单元整体建构,把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添枝加叶写细节”作为另外一个学习重点。
(三)提炼写作技法
“学会记事”的一个重要技巧是“添枝加叶写细节”,怎样添枝加叶?根据单元整体建构的理念,回顾阅读部分的课文,分析其中有没有经典的细节很好地传情达意?答案非常肯定:有!
查看本单元各课的助学系统,大家会有所发现。《散步》详写“我”面对矛盾的心理这个细节:“他们都听我的”—“走大路的好处”—“走小路的好处”—比较利弊得失—确定走大路。这个心理变化写得一波三折,生动有趣。再看《秋天的怀念》写到了母亲听到我的响声过来安慰我的过程:连用“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四个动词,作者将母亲过来安慰我的过程,通过动作分解的方式将瞬间拉长,写出了母亲的紧张、担当、坚强;作者用修饰词语“悄悄地”来修饰“走出去”,用“偷偷地”修饰“听”这个动作形成细节,写出母亲的细心、体贴、无奈、对儿子的不放心等,两处细节均极具表现力、感染力。通过对阅读部分典范文章的分析,添枝加叶的方法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调动多种感官”,在详写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可以写自己看到了什么,还可以写听到了什么,还可以写心里想到了什么,每一种感官的过程都可以进行细节描写;将某一动作或经过“瞬间拉长”;将看、听、想等动作或经过用修饰语做到“对象细化”。另外,上文提到的“写全要素”“围绕主题定重点”,这些写作技法均可以从本单元阅读部分的课文提炼出来。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写作技法,这三方面学习内容的确定,均基于单元整体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有关“学会记事”的相关重点、难点知识体系。课文的阅读、专题的写作二者紧密结合,学生的写可以变得有必要,有依据;有参照,有指导;有内容,有方法;学以致用,学而能用;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坚实的保障。单元整体建构,形成知识体系是写作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学生亲历写作,彰显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进行合作式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务实扎实。
(一)课前做好预习
叶圣陶先生讲过,在指导以前,先得令学生预习。本写作专题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创作自己亲身经历、体现家庭亲情的短文,不少于200字。全体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任务,教师课前也要对全体学生作文进行浏览,课堂上教师还要认真仔细地组织师生进行点评:例如,学生齐读存在典型问题的两篇例文,之后师生共同评议,汇总普遍存在的三类问题,形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要点。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小马过河,学生要自己下水,亲自感受水的深浅,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作的整个过程,再感受教师指导,二者才会有比较,才会领会,才会学会修改,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二)在思考探究中真去“学”
在“事情经过重点写”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合作探究应贯穿始终。
学生首先回顾《散步》,独立思考本文重点写、详细写了什么内容;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基本上能明确回答详写散步经过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这部分内容;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重点写、详细写这部分内容,经过交流研讨,学生明确“可以使文章一波三折”是其中一个原因,为了更好地突出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敢于担当的主题是详写更重要的目的;继而师生可共同提炼出“围绕主题定重点”的写作技法。至此,学生的活动并不能结束,学生应迅速进入实践演练和修改提升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首先阅读某例文的前半部分,说说作品详写了什么,讨论应该怎么结尾;之后阅读例文的结尾;将大家研讨出来的结尾与例文原来的结尾相比,学生就能明确例文详写部分与主题不一致的问题。教师点出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后,同学们讨论假如例文主题不变,详写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当完成例文的主题与详写内容保持一致的修改任务后,学生不能停止实践活动,而是要再读、再改自己的作文,看自己作文的主题是否与详写的内容一致。如果一致,给大家展示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详写了什么;如果不一致,假如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应该详写什么。最终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写母爱父爱,可详写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点写晚辈对长辈的关怀;写父母爱情可重点写详写他们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写彼此的支持可重点写家庭的一些变故及每个人的表现……
同样,在“事情经过重点写”“添枝加叶写细节”这两个环节,学生也要在思考和研讨中经历品析范文、提炼技法、修改作品、展示成果等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写作课是让学生学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而不是教师“讲”写作。
(三)在写作、修改、展示、评析中真学“会”
谁学会“学会记事”?当然是学生学会。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并不是以讲代学,尤其是写作课上,学生的写应该是写作课上最主要的活动。
在“添枝加叶写细节”这个环节中,师生根据《散步》《秋天的怀念》提炼出了调动多种感官、瞬间拉长、对象细化三种技法。之后每位同学都重新阅读自己的作品,找出自己认为重点写、详细写的部分,找出最能触动自己的一个地方,运用学到的三种方法进行细节描写。这个环节完成之后,要有多位同学交流展示的环节,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现在是怎么写的,用到了哪种技法。之后全体师生再评析、再修改,真正地落实“学会”。
在“写清楚”的“写全要素”“围绕中心确定重点”这两个重要环节,学生也都有足够的时间,提笔在自己的作品上进行勾画、修改、调整、补充,有足够的时间由部分学生展示自己修改的结果,学生在写作、修改、展示、评析中学写,进而学会写。
总之,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上在思考研究落实“学”、在修改展示和评析中落实“会”,是写作课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提高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策略。
三、《学会记事》教学设计示例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把事情“写清楚”“抓细节”等技法,学会记事;
2.写家庭故事,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主要学习过程
1.反馈课前写作任务情况
(1)展示两篇学生习作,师生评议。
(2)汇总普遍存在的三类问题:条理不清;详略不当;叙事平淡。
2.读写结合,边读边改
(1)写全要素
梳理《散步》事件的来龙去脉,提炼技法:过程完整要素全。实践演练,修改提升:请同学们阅读自己的作文,勾画、明确、补充要素。
(2)详写过程
一方面,品读《散步》详写部分,提炼技法:围绕主题定重点。另一方面,实践演练,修改提升:①阅读某一例文的前半部分,说说作品详写了什么,应该怎么结尾。②将自己设想的结尾与例文结尾相比较,明确例文详写部分与主题不一致的问题。③假如例文主题不变,讨论文章应该详写什么。④修改自己作文。看自己的作文是否与详写的内容一致。如果一致,给大家展示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详写了什么;如果不一致,假如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应该详写什么。⑤再评再议再修改。
(3)写好细节
一方面,品读《散步》“分歧部分”、《秋天的怀念》母亲关照我的细节描写,提炼技法“添枝加叶抓细节”:①“调动多种感官”——可以写自己看到、听到、想到什么?侧重心理变化的描写、场面的描写、周围不同人物的描写。②“瞬间拉长”——把短暂的过程扩展开来写,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③“对象细化”——对事物的细节进行刻画,就像用放大镜看东西,使对象的细部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另一方面,学以致用、修改提升:①尝试运用三种方法,修改你认为的重要经过、场景等细节。②学生谈谈原来的内容,现在的内容,并进行对比。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四)布置作业:利用课堂所学,修改、完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家庭故事”,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