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优化

作者: 王臻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进行研究与创新。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背景及意义入手,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07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而初中语文作为沟通交流的基础学科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阅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阅读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思考、理解等方面的能力,随着语文中考的改革,阅读对考试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让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有必要完善阅读的教学模式。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我们掌握母语的关键课程,对个人的交流、成长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阶段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课程之一,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及基本素质,对他们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视野、见识的重要手段,其地位逐渐提升,多元化、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可提升他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与深化。语文科目中阅读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它是反映学生对阅读理解、语言语感、判断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及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任务驱动则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它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特征。因此,对阅读学习的研究与分析也比较多,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但具体的成果也不尽相同,本文在充分借鉴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的阅读教学经验,探求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及优化方法,完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

一、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初中教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均发生了较大改变,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情境想象力成了必然趋势,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开阔学生视野,可以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及潜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1.研究的背景

阅读教学中生硬的提问,对问题没有精心设计,导致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缺乏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阅读效果的提升。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对阅读的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首先,阅读教学模式落后,对阅读问题的设计不合理,阅读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作为老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无法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其次,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不少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重视的程度不够。

初中教育随着外部环境的转变而不断变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灵活性差,教学培养方面较为空洞,当然其中的原因比较多,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彻就是其中之一,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文学素养培养效果不佳。初中语文学习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而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仅仅机械地将语文课本内容讲授出来,课堂本身就相对枯燥,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接受度非常低,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树立信心,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

2.研究的意义

阅读中的问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语文教师来说,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问题设计是语文阅读中的重要过程,良好的问题设计会充分考虑问题切入点、问题思路、问题连贯性及问题形式等关键环节,通过问题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素养,同时对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对学生来说,高品质的问题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良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利于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考及解决阅读时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理解、学习效果及效率产生较大的阻碍,有必要对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

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判断上,我们大部分是依据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考试与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阅读得分率很低,特别是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上、涉及中心思想方面的问题上理解出现偏差,学生没有将阅读考查的思路弄清楚,理性驾驭语段的能力不强,他们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回答方法、技巧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更多是感性思维,违背了理性原则,阅读成绩差也在意料之中。

2.传统教学模式明显

初中语文教学依然存在满堂灌的问题,整个课堂缺乏互动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地讲,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度不够。在面临升学考核的压力下,不少语文教师将考试成绩看得很重,一切以考试成绩为目标,教师将可能的考点一股脑地讲授给学生,而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学习特别吃力,还可能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3.设计问题的效果较差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存在一定不足,缺乏问题的精心设计,让阅读教学的成效一般。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设计的问题是“这篇文章描述的画面是不是部分童年时期的生活情境?”在学习《春》时,教师设计阅读类似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朱自清?”“文章是不是描述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象与画面”,这种“是不是”类型的问题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设计的问题就显得不恰当。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教师设计问题“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答案没有方向性,发散性太强,学生没法回答,等等。

4.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我们知道,初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还有的来自偏远山区,他们的家庭情况也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父母受教育情况、工作情况及经济状况也有着很大不同,导致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也是千差万别。语文教师要综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让任务驱动法融入语文教学中,这也提升了初中语文教育工作的难度及挑战,教师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异同点进行区别化的授课,提升初中语文教育的效果,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目前,不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设计难题,对学生阅读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设计原则进行总结,促进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1.设计的问题要紧扣短文核心

语文教师要对短文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核心、重点、难点及细节,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围绕阅读的核心,找准问题设计的主题及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可以统领全文,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让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素养。

例如,进行《孔乙己》的教学时,可以针对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来设计问题,设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将他的精神状态(高傲、自以为是)表达了出来,将孔乙己独特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为什么用站着?为什么刻意提示穿长衫?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以及对孔乙己的命运有何暗示?这一系列的用词刻画了孔乙己怎样的社会地位(底层、贫穷),他的社会命运也就一目了然,让孔乙己这篇课文的主题较为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阅读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及参与度,让他们可以从问题来思考文章主旨,实现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升华。因此,语文教师要优化阅读问题的设计,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体会文章内容用词的巧妙,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可以从初中学生的年龄、情感、喜好及心理特点入手,将充满童趣的短文内容从“事情”的角度进行分节,选择核心内容及主要情节来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个情节或段落最重要、最精彩,并解释具体的理由。通过紧扣主题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回忆与体会童年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打造情景教学模式

教师要完善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幽默感,将短视频、教学设备、音频等融入学习过程,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实时性强、智能便捷、交互性好等优点,打造情景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形象、具体、逼真、动态的学习情景,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素材,充分尊重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利用视频语音教学软件,让教学内容实现生动化,将课堂设计成可以让高中生拥有想说、对话、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情景课堂。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可以利用网络、投影设备、多媒体等技术设备措施,打造智慧课堂,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可以搜集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和补充教学信息,让语文教学更具吸引力,给学生体会语言文化魅力的机会,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4.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

阅读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答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开放性、挑战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他们现有知识及短文内容,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让他们可以探寻新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设计效果,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世界上的花多种多样,为什么作者却唯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是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且答案也是相对开放的,可以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去理解、回答问题,答案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考及探究精神,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

阅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教师对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断调整与创新,但很少有人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探究,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重视不足,不能让学生对短文的核心思想进行充分思考与分析。因此,有必要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进行优化。

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需要教师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阅读教学模式,保持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从文章的主题、学生实情、问题启发性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阅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忠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优化》,《科教导刊》2020年第6期。

[2] 章兴文《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主问题》,《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3] 崔清平、李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探究》,《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4期。

[4] 蒋秀玲《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7期。

[5] 钱雪华《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读写算》2017年第3期。

[6] 张培凤《“问题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策略》,《小学教学参考》2016年第4期。

[7] 祝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华夏教师》2020年第6期。

[8] 王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内蒙古教育》2020年第4期。

[9] 盘建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探究》,《课外语文》2021年第27期。

[10] 姜雪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5期。

(王臻,1978年生,女,汉族,山东菏泽郓城县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