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析
作者: 沈燕摘 要:语文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大单元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对单一知识点的关注,将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来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从提炼单元主题、合理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22
“核心素养”在2014年首次被引入教育领域,从此成为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语文学科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包括语言素养、思维素养以及文化素养,体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下需要改变传统以课文为单元的教学设计,而是放眼整个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整合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1.整合单元内容
在进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仅根据内容进行划分,应当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单元主题提炼。例如,第五册第一单元包含《今生今世的证据》《五味》《大堤上的事情(节选)》《道士塔》和《云南冬天的树林》五篇文章,本单元都属于现代散文,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身边的琐碎事件和事物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深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理趣。这些散文虽然内容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个性书写、自由言说的特色。
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梳理,调整原有的课文顺序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中描写了大量大西北乡村的事物,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有一些精辟的议论,学生要对这篇散文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是《五味》,这篇文章轻松有趣,学生要从朴实平淡的叙述中感受情趣和雅致,感悟作者的匠心独运;《大地上的事情(节选)》这一篇课文则是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的散文,作者以温情的笔法记录身边或者自然界的事物,文中渗透着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哲理式的感悟;而《云南冬天的树林》这篇散文也是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而表达哲学性的思考,可以将其与《大地上的事情(节选)》这篇课文进行整合,集中学习,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感受不同散文的写作方式,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的思考;最后是《道士塔》,这篇散文相比前几篇更具文化底蕴,也引发了作者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思考,更具感染力。
2.聚焦核心要素,展开言语实践
本单元的语文核心要素是“自由自在的书写”,要充分整合本单元教材内容。首先,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体会作者书写散文的手法、思路,借助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己所见的事物叙述清楚,同时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或者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事物描写中。例如《云南冬天的树林》这课文,作者分别从“树叶、叶色”和“心境、意向”两个角度来突出云南冬天的独特性,从“落叶”这一意象入笔,细腻地描述了自然的纯真,简单直白的描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注重细节,化动为静,微弱的生命意象在作者笔下被放大,同时对虫、鸟、蚁、光等的描写交相呼应,彰显出作者“天人合一”的人生思考,也处处体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在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观察身边的事物,同时从不同角度思考,引发学生对周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将个人感受以散文形式记录下来。
3.提炼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十分明确,就是通过学习不同形式的散文学会“自由自在的书写”,本单元所包含的五篇课文代表了五种不同风格的散文,而通过学习不同作家散文的书写形式,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在“表达与交流”环节,《口语交际:致辞》以及《写作:写出一个“我”来》也都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在最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舌尖上的记忆——语文沙龙活动》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的。因此,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就需要紧紧围绕“自由自在的书写”这一主题来进行。
二、确定单元目标,合理创设情境
单元目标则是需要立足整个单元,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新《课标》及学习内容来确定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计划将目标分解到不同学习任务中。
情境创设能够为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任务意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重要帮助。
例如,在《大地的事情(节选)》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笔墨详细描绘了他眼中的大地万物,将自然界中的一切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都看作与自己相互平等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思考。大地有着广阔的胸怀,能够容纳一切自然事物,而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感受到大地的温情。关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在情境创设方面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万物平凡无奇的背后隐藏的巨大魅力,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散文。
而这一单元都是对散文的学习,作者们几乎都是从身边事物出发,抓住细节、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和体会,最终将所看、所想、所得以细腻的笔触落于纸上,个人情感与景物描写浑然一体。因此,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身边事物变化,同时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并学会将这种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散文。
三、结合情境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在单元情境任务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要有真实性和开放性,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情境任务来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本单元紧紧围绕“自由自在的书写”这一任务情境展开,共整合了三个学习任务、五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境中进行真实的任务和活动,并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一个任务是“哪些事物可以作为证据?”关于这一任务的两个活动为“《今生今世的证据》中的证据都有哪些?”和“从你身边事物入手,谈谈你发现的证据”。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对《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测试学生对“证据”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第二个活动则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从身边事物入手,善于观察发现,并进行思考,尝试将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第二个任务是“寻找味道”,活动为“说一说你喜欢的味道以及关于它的故事”,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方的风俗人情不同,饮食偏好也不同,让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在地区说一说自己喜爱的味道,同时讲一讲关于记忆中味道的故事,从学生生活入手,从琐细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有趣的事物,并将平淡的事物也能描述得有滋有味。第三个任务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共两个活动:“读一读《大地的事情(节选)》,感受作者对四季的描述和思考”和“写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学习和研读,感受作者在对自然界四季变化描写的过程中所用的写法和引发的哲理性思考,然后将自己喜欢的季节细致地描述出来,并对此进行思考。
在进行这几个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方面,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结合所学课文,锻炼学生观察事物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四、对语文元素进行任务整合
语文元素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如果将这些语文元素合理组合到一起,就能形成绚丽多彩的语言文化,我们将各种类型的语文元素组合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对语文元素进行学习,则单调、枯燥,不易理解,而且也不能体现出语文的魅力。语文学习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进而才能把握语文的真正内涵,这是一个丰富且完整的学习过程。
例如第五册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大地上的事情》通过描写景和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趣,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在写作实践中,虽然要求学生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在真正写作过程中却要求学生如何对周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来书写,通过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详细描述,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描写景和物的文字与语句,来感受散文语言的美好,同时通过语言之美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生在学习了《今生今世的证据》《大地上的事情》等文章之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对于整个单元的学习都要创设情境,这样既能实现学习目标,也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借助“生活启示录”这个情境打破单元教学的单一性,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提升。
另外,结合单元特点,围绕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感悟名家哲理”“解读哲学创作”“创作生活感悟”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读和写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能力体系。在这些实践活动的指导下可以形成“生活启示录”,不仅可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能彰显学习效果。整个单元的学习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会如何阅读、如何进行情感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类似于这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改变了以往以能力点和知识点为体系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以单篇课文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文本解读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使知识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这种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鲜活的、实用的、有价值的,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帮助和促进意义。
五、开展自主构建的实践活动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为了提升学生主动接收信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自己构建实践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增强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感知,同时通过自主构建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系统的学习观念,这样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做到深度阅读、精准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创建情境,解决真实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然后提出假设,自主设计问题,再进行探究、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开展批判性讨论和思考,形成更多新的认知策略,并且通过批判性思考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深刻感悟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现知识迁移,并自主设计学习方式、学习流程和学习目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就是对多种问题进行有效整合,使单篇文章的内容集合到一起,进行分层次讲解。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入分析,然后将原有的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任务群,这种组合方式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具“框架式”和“弹性化”,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大单元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构建式学习,这种新的任务群可以称为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构建的与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人文教育主题,可以通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重组,然后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阅读、鉴赏和写作、交流、表达等来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情感体验,并在自主构建的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改变了以知识点为体系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语文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生动有趣的,是有生命活力的,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娟《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初探——新教材第二单元任务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学语文》2021年第4期。
[2] 王森森《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代诗歌单元教学微探——以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古诗教学为例》,《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5期。
[3] 蒋蓉《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中职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小说单元为例》,《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
[4] 沈芸《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