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 卓伟琼 赵紫屏
摘 要:本文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向,利用学校优势资源,融合学校“以玩促学、以趣启智”教学理念,开展“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研究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发“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期通过好玩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好玩 综合实践 课程开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3.037
2017年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
一、“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背景
2017年9月25日,国家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结合学校优势资源和办学特色,我们提出了开展“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构想。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当代少年儿童最迫切的最直接的要求,是儿童快乐童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标志和必由途径,是学的必不可少的伴侣。玩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创造发展。玩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与认同。我国著名教育学教陶行知先生把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富有乐趣的学习活动抽象为“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具象化的知识。他强调学生对综合实践富有兴趣,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玩科学的把戏”,将知识具象为学生可以亲身实践的事物,主张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活动过程,把“玩”作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
凤凰学校地处深圳市光明区中心城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菜园、果园、荷塘、蘑菇坊、创客工坊等和生态湿地,等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体验,提出“以玩促学、以趣启智”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实施“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 开发好玩的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这些资源理所当然成为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教育的活教材,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和研究性学习天地。
二、“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件、职业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为目标,挖掘学校优势课程资源,以大单元的方式构建“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以玩博物、玩种植、玩创客作为单元主题,以“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期通过好玩有趣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提升和发展核心素养,获得成长。
“玩博物”课程以自然观察探究活动为主,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开展自然观察,认识了解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特征、习性,并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引导和鼓励孩子充分发展亲近自然的本能,让孩子们在玩中观察自然、认识自然,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情感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和谐一致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
“玩种植”课程以种植体验与探究活动为主,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利用校园“开心农场”开展种植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玩种植的过程中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玩创客”课程以科创实践活动为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各学科知识寻找问题解决办法,鼓励孩子们努力将想法和创意变为现实,实现创意物化,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通过实物展示、创意演说等方式分享创新带来的成功体验和快乐。让孩子们玩创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亲历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课程的“实施”既包括课程计划、实施指南、活动方案的落实过程,更包括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生成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索、发现、创生的过程。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一般包括情境创设、主题选择、方案设计、执行过程、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等部分。笔者围绕如何实施“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好玩”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既要遵循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更要将“好玩”这一特征贯穿始终,借助真实的问题、明确的目标、丰富的情境、强烈的动机与自由探究、多学科整合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体验、探究、玩创中获得经验,增长智慧,做到寓学于乐,趣智共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注重“好玩”的情境创设,提炼“好玩”的活动主题。
情境通常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它可以由风气、习俗、事件和物质条件等形式来表现。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与社会性的,学习不应该是简单的传授与灌输,而是应该将学习者置于情境中习得知识。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和兴趣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有助于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思维之火。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通过寻求解决方法、实施解决策略,来获取经验的积累和人格的发展等。创设“好玩”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由此提炼出“好玩”的活动主题。
如在开展西瓜种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西瓜采摘活动,学生发现西瓜圆滚滚的,不好堆放,于是有学生说“要是西瓜是方形的就好了”,现场辅导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就“是否有可能种植出方形西瓜”进行讨论,并因此生成以“方形西瓜种植”为主题的好玩的实践活动。又如,在开发科创主题实践活动时,辅导教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创设自主、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感兴趣的领域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激发创新欲望,生成了婴儿防盗车、智能提醒垃圾分类箱、自动浇灌系统等系列科创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着力“好玩”的活动设计,增强“好玩”的过程体验。
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即社交本能、制造本能、艺术本能和探索本能,这四种本能产生四种相应的兴趣,即语言社交的兴趣、创作的兴趣、艺术表现的兴趣和探索的兴趣。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能使儿童的兴趣或冲动得到连续不断地释放、协调的过程,也是不断实践这四种兴趣的过程。因此,设计“好玩”课程活动方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立足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平台,使学生在“好玩”的活动中获得成长。“好玩”的课程方案设计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需要;另一方面活动的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尤为重要。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有趣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可以让过程变得更加“好玩”,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程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动力,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
如在海绵城市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模拟的方式,组建由编导、小记者、小摄影师构成的采访摄制小组,对周边居民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并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了解海绵城市建设和技术发展情况,最终拍摄制作成海绵城市的宣传短片,“好玩”的角色模拟形式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感和活动体验。
又如在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寻找春天的诗歌、绘制自然笔记、制作叶脉书签、干花装饰画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好玩”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春天,享受春天,留住了关于春天的美好记忆。
再如,在方形西瓜种植实践活动中,设计了“我是小小农技师”的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田间管理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主发现、解决西瓜种植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成果展示环节设计了“品尝会”“展览会”“爱心义卖”等“好玩”的结果呈现方式,并邀请家长和学校领导参与,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是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好玩”是课程的外显样态,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学生的成长才是课程的最终目标。根据国家发展对人的要求,我国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树立了我国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风向标”。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的目标来源,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设计真实的评价任务,在特定的情境中采用与目标匹配的多样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基于学情的处理、解释与反馈,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增强学习自信,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例如,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记录每一位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轨迹,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包括学生的疑问、兴趣、感想、体验与活动、观察日记、调查结果、访谈记录、信息收集资料汇总、教师与同学的建议、个人学习总结及作品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
“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并能诱发学习兴趣与体验的“学习场”。好玩有趣的学习历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多元正向的真实性评价让学生找回学习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在不断地反思与优化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为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洪雨露《玩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2a期。
[5] 郭元祥、舒丹《论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及其条件》,《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10期。
[6] 侯伟浩《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进展与反思》,《宜春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7] 钟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6期。
(卓伟琼,1981年生,男,汉族,广东汕尾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赵紫屏,1982年生,女,汉族,广东汕尾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综合实践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