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语文学习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若军
摘 要:一个学生从入学接受教育,到完成全部学业步入职场,从此便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影响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正规的学习教育是优化这些影响因素的主要途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形成文化素养、提升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加强礼仪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和水平、强化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力等极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找到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融入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技能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职业生涯发展 影响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7.021
一、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轨迹
一个学生从入学接受教育,到完成全部学业步入社会,从此便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一个人的纵向职业生涯发展是指在同一职业领域或者相似领域的深入发展,具体体现在知识、技能、思想境界、岗位或者职位的提升与晋升。一个人的横向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个人在不同职业领域的发展,个人横向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够使个人的职业生涯迸发出青春活力,同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有利于延长个人的职业生涯寿命。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实现健康良性和螺旋式的上升发展,首先要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和多条职业生涯发展路线。通过对多条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作出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也就是这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如下图所示:
一个人可以在一个领域不断提升和晋升,当在这个领域发展遇到瓶颈或者对其他领域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可以选择跨界发展,也就是实现职业生涯的横向发展,即进入不同发展领域,这样也可以延长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二、影响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内在因素
主要是来自学生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的个人因素在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关键基础性的作用,也决定着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这些因素主要包含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程度、性别以及年龄、个人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受教育的程度和学习领域、个人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先天因素不可更改,比如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还有一些是通过学习教育可以改变的,比如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这些都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路线,所以正规的学习教育通过影响改变一个人的内在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2.外在因素
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外在因素中的社会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等都对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学生个人所从事的行业,改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分析和了解影响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社会、家庭和环境因素,有助于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在变化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新突破。
三、中小学语文学习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中小学阶段进行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运用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1.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个人的语言积累,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运用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管理能力。
2.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个人的阅历,学史明鉴,拓宽视野,丰富思维,提升思想水平和境界,增强学生个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3.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可以强化学生个体的思辨能力,增强个人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宽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人提升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应急能力。
4.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个体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潜能,改进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5.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可以使学生个体养成终身学习能力,这是每个个体一生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促使个人做到自爱、自律和自强,适应知识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
6.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可以使学生强化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生活情调,提升个人情商,净化心灵,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四、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技能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融入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技能教育的途径与措施如下:
1.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表达技能,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积累词汇和语料。使学生突破文化修养、思维水平、综合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依赖丰富的词汇和语料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又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感受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2.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与提升学生个体的思想,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完成:第一是让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丰富经历与阅历,开阔视野,对书中或者现实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二是要让学生多阅读,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丰富,使学生有所收获,同时使精神得到滋养,使境界得到提升。
3.为了培养学生的情商,提升学生的智商。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可以明确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英雄人物形象,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形成极大的精神感召力,使学生产生乐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形成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
4.通过文学鉴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他们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丰富内心世界,提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净化心灵,使自身的思想境界变得纯洁而又高尚,同时使学生个体变得富有同情心、宽容心、仁爱心,心胸宽广,形成健全的人格。
5.进行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增加对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了解,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增加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学习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掌握我国数千年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学生在古典文化的洗礼中,也会变得自强自立、懂得忠孝礼仪、知荣知耻、明是非、识大体、懂进退、重责任。
6.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职业兴趣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当前社会上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学生个体在中学阶段思想基本成熟,要提前进行职业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宏观分析,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做出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职业规划进行评估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五、影响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2.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学习基础
学生自身的条件也是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应培养关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积累。
3.学校拥有的语文教学软件和硬件资源
教学的软、硬件资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但教学软、硬件资源配置不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4.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时间长短
长时、高效和重复的学习会提升学习的质量。
5.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运用频率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用能实现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同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六、终身教育理念下中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终身教育理念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取决于学生在学校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硬性需求和延伸需求,为了提高学生们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对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进行创新,以适应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要贯彻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语文教学的教育管理体系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管理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环境,所以构建健康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能够为学生学好语文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教学环境、社会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学校的语文教育管理作出优化,以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
2.优化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内容
旧的语文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优化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去除陈旧的以及低效的学习情景和任务,增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内容。
3.创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结构,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跨地区跨学校的虚拟教研组织
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组织机构的创新及调整,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跨地区跨学校的虚拟教研组织,并且完善这些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能和内容,使其健康发展,让其能够满足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需要。对这些虚拟组织要制定评审体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打分,并且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通过不断地改革完善吗,使学校的语文教学保持新鲜的生命活力。
4.培养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提升新时代学生的创新素养,要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加强对中小学语文教育队伍的创新能力的建设,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理念的培训,并且要对培训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5.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的建设
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素质教育,以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理念,全面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系统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形成以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开放、宽容的创新文化,高水平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系,精准高效的教学与活动体系,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最终建成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级管理、协同实施的以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为核心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6.建立中小学语文教学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操作性强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评价内容和权重,充分尊重和保障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实施的自主权,鼓励支持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激情,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全面系统性以及时效性。
优化中小学生关于语文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权重,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倾听学生关于语文教学的需求,使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同时在评价中强化学生创新素养测评结果的运用,使得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目的性更强。
7.构建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立体化、多元化、务实高效的保障体系。
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强化专业素质,强化师资保障;收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总结和推广等优秀案例;强化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论支撑和宣传引导;强化专项资金的支持,设立中小学语文教研项目的专项研发资金,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项的规划编制、研究实施、实验、项目成果等应用推广领域。
参考文献:
[1] 杨昇华《浅谈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操作》,《新课程》2017年第4期。
[2] 艾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21期。
[3] 张华云《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学周刊》2013年第3期。
(张若军,1977年生,男,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