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探析
作者: 沈思妍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标》的实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在课堂上渗透德育,从而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更加彰显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也对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在小学生的起步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7.022
语文是一门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其中蕴含着我国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和人文气息。汉语言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受了时间的洗礼,在历史长河中衍生出非常多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汉语言、接触中华文化的直接途径,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人文气息的浓厚,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小学语文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校和语文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立德树人理念分析
“立德树人”理念最开始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来的,在教育中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不仅是传承优秀教育理念的需求,更是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立德”的意思是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品德,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树人”指的是培养现代化人才,并为后来人树立榜样,这是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详细介绍。
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培养,滋生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思想品德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虽然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受到课时、考试等因素的限制,思想品德课程发挥的效果着实有限,况且由于小学语文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主动承担德育渗透的重任,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非常多的知识,德育知识就蕴含在其中,小学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们加深理解,让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尚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旁人加以引导。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加强对小学生正向引导的重要工具,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同时,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而且又不能采用强硬的教育手段,否则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德育正好可以改变这一状况,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其自身要做好示范作用,只有自身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渗透的载体
1.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识字教学,几乎每一堂课都会学习新的汉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均采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模式进行识字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多彩的氛围中学到基础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通常会先学习拼音,再学习字形,最后练习组词,打个比方,就拿“打”这个字来说,“打人”“打骂”“打球”“打鱼”等都是日常常见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中有的是负面词语,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德育渗透,在生活中“打人”“打骂”是不对的,必须要坚决予以杜绝。这样的识字教学就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性,从而达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2.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阅读教学是最为便捷的德育渗透方式,通过阅读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分析,这个过程是德育的最佳过程。小学生普遍喜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是处在主体地位的,他们对于文章中的新知识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能够融入文章中,也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德育的渗透。虽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但只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辅助作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教学,就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一文中,首先可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失信,有哪些行为是失信行为,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失信的情况。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3.习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能够展现学生内心的最有效形式。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很多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的过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大话套话,要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始终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将习作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小学习作教学通常都是以看图写文的形式出现,而主旨基本上都是与社会问题相关,比如“保护环境”“学会珍惜”等,教师在教授学生习作技巧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4.教学评价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德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阳光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评语要尽量用激励性词语,比如“就像这样,坚持认真的态度,就会有收获”,这样就会给学生以激励,有利于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阅读课文时,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大点声”,这样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教师可以找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做朗读示范,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声音洪亮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自信和魅力,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也容易交到好朋友。德育并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件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行为,将其切实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语文科目蕴含非常丰富的人文思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
1.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并且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语文教师应该深挖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找出其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点,形成情感共鸣,从而强化德育的渗透。
就拿《藏羚羊的跪拜》一文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具有感染力的段落,让学生们用心感受藏羚羊的母爱,感受老猎人对生命的尊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促使藏羚羊向老猎人跪拜?又是什么促使老猎人的举动发生变化?继而引出尊重生命的主题,从而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关于母爱的素材,体会到母爱是共通的,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对母爱的理解。
2.在情境教育中融入德育
德育在近些年的教育行业中已经出现显现出其优势和重要性,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德育思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锦上添花”,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作为渗透德育的平台,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中关于德育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氛围的渲染,搭建一个适合开展德育的课堂情境。
比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开展情境教学,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形成情感共鸣,让文章的情节生动再现。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老班长”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真实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融入其中,深刻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3.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其思想和行为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日常与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会容易成为学生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在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渗透道德理念,同时还需做到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语言,发音标准,情感丰富,在讲授文章时要全身心投入,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教学中;另一方面,语文教师的自身行为要规范,尽量不要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等情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时间观念。如果教师无意识地出现了错误行为,应该及时向学生说明并致歉。教师通过规范自身行为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大程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4.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品德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数量毕竟有限,还有非常丰富的优秀文章没有选入教材中,在正常教学之余,可以选择内涵丰富的课外读物进行辅助教学。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可以引申教材中的内容,形成课内外联动,共同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抗日英雄的故事,用先辈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熏陶学生,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让他们认识到中华百年的屈辱史,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们从心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能够积极阳光地迎接每一天。
5.重视对小学生的启发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多体现在表面上,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时尽量要用更加具象的方式呈现,以便学生理解,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地位。
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必要的时候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其次,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引申,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挖掘关于思想品德的东西,深化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良好思想品德的认知。
6.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常会起到更佳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同时,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比如尊老爱幼的活动,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通过实践并记录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德育。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融入多元的教学元素,比如可以围绕“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年”开展演讲比赛,以“诚信”为主题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锻炼学生们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上的今天”活动,让学生们寻找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以及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中,而不只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说教。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语文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开展情境教学,做到言传身教,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有效培养,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欣《文以载道立德树人——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2014年第3期。
[2] 危彦海《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6期。
[3] 慕顺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对策分析》,《中华少年》2017年第6期。
[4] 李宁《带领孩子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5期。
[5] 俞丽丝《浅议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与应对策略》,《数码设计》2019年第8期。
[6] 尹禄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神州》2019年第21期。
[7] 李雪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