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 蔡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我国的教育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促进平等教育、减轻学业负担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虽然学生的负担得到了减轻,但教师的负担并没有减少,由于传统中小学管理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大部分中小学的管理效率相对较低,而且还会产生非常繁重的事务,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很难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当中,因此也很容易造成“双减”政策和教育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甚至会造成教师缺少自己的时间,导致教师心理超负荷的不良状态。因此,本文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负担过重 原因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7.042

教育减负一直都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话题,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导致现代教育出现了学生压力大、学生实践能力低以及教育不公平的情况,而“双减”政策的推出则是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现状。但“双减”政策的核心本质是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但目前却有教师的负担反而加重的倾向。由于学校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事务,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诸如其他任务、等级评比等额外的工作,进而造成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研究上,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容易出现消极心态,这样不仅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还容易造成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想要“双减”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要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深入研究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提升。

一、新时期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

1.形式化检查过多

形式化检查一直是我国教育管理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官本位”现象,导致很多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仍然热衷于干涉基层教育工作,尤其是检查、评比、教育等工作,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需要面临大量的额外工作,而且这些检查和评比工作通常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大多属于“面子工程”,不仅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还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面对上级领导检查时,整个学校从学生到校长都变得非常紧张,学生需要安排打扫班级和校园卫生,教师需要快速准备相应的课程,校长也需要准备相应的事务,导致学校的日常教学被严重打乱。而且这类形式化的检查较多,同时还有外校考察、教师交流等,但检查内容几乎一致,导致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大量的重复工作。而且检查内容还涉及教师的考核和学校的评优评先,如果稍有不慎很容易影响学校的名誉问题,甚至会对教师的个人利益造成影响。很多教师还会组织去听课、交流学习、整理笔记等额外工作,这些内容不仅无法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还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负担,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去研究教学模式。而像是业务学习等形式化的学习工作,虽然本质上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但内容基本千篇一律,教育方式也非常生硬,只会让教师产生应付心理。虽然大部分形式化检查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水平,但过于形式化必然会造成教师的反感,倒不如去开展更多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研究如何改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更具有实际性。

2.会议和报告过多

会议作为促进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校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但当前部分学校领导过于注重形式化会议,导致会议内容多、会议时间长、会议次数长、会议内容不实际等情况,不仅严重挤压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课余时间,还会造成教师的反感。而教师例会作为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不过,很多校领导并不注重对教师例会的优化,导致几乎每周都会占用大量时间来开会,给教师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而报告也是如此,报告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反馈教学的日常问题,进而经过领导讨论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过很多领导并没有意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让报告成为一项强制性的任务,即使发现了问题也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

由于当前很多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了报告繁杂、问题集中、主题不明确等情况,导致会议内容非常复杂、会议时间长、会议次数多、会议下达的指令多等情况,虽然会议本身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及激励教育,但实际上会议的效率并不高,基本都是校领导进行议论、决策、下达任务,教师很难参与到会议和决策当中,造成很多问题并不能在会议中得到有效解决,反而给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3.复杂的表格填写

表格填写是学校研究教育的统计数据,制定合理发展决策,对日常教学工作展开研究的关键方式。通常教师会通过作业登记表、学生考勤表、辅导记录等表格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工作情况,因此表格的填写非常重要,但很多学校由于表格过多、内容复杂以及过于程式化,因此给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当前,中小学教师除了要负责班级内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出勤情况外,还担负着诸如问卷调查、学校其他事务性表格的填写和调查工作,导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这些额外的工作和任务,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4.突击检查和其他事务的压力

由于学校和社会的关联非常密切,因此教师除了需要面对日常的教学任务外,还会面对一些社会任务,例如社会上的形式化检查、政府的突击任务,像创建卫生文明城市、食品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等内容,虽然看似和教师毫无关系,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学校的要求,导致学校不得不安排教师参加这些工作,对正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部分城市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负责好学校卫生环境外,甚至还会让教师在课余时间负责周边街道和社区的卫生,让教师做宣传、扫地、捡垃圾、擦宣传栏,甚至开展入户调查等活动,导致教师担负了志愿者的责任,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压力。

二、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优化教育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而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我国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如果基层出现了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和改善,很容易造成管理事务多、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不足等情况,进而造成教师负担的加大。

例如,部分地区的教师编制标准容易出现教师学生比例模糊、教师工作缺乏弹性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因为教师管理学生过多、教师工作时间过长、教师工作内容过多而造成的各种压力。

而且,当前教师的考核评价也不够完善,虽然目前我国教育已经明确了分数论和升学率的错误,但部分学校依然以此来作为教师的评价指标,导致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此外,目前教师的权益保护并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教育领域缺乏教师权益保护的情况,尤其是对教师个人利益的保护,很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例如,很多偏远地区由于相关部门收入较低,很容易出现教师被拖欠工资甚至无故降薪的情况,进而造成教师积极性低下,这对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教育行政部门职责不明确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展开的领导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其核心作用就是要对各地区的教育事业展开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优化,不过,由于当前很多行政部门出现了“官本位”的思想,导致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因为形式主义给教育事业带来一些困扰,造成教育效率低下的情况。

例如,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会出现过度干涉的情况,导致形式化检查工作过多,让教师承担了更多教学之外的工作,甚至还让教师去应付各种检查以及文字资料的整理和背诵,给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而且,很多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考虑落实方法和实际情况,只会采用政治任务以及强硬的手段来让教师落实,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很多政策也落实不好,最终成为应付上级的表面工程,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善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很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热衷于精细化管理以及教师培训、政治教育等工作,但这些工作的内容都非常形式化,而且内容相当重复,无异于是浪费教师的研究时间。

3.学校管理模式不合理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带来的压力,学校的内部管理自然而然也会采用更加传统的模式,毕竟学校管理事务繁多,学校内部承担教师责任之外的教职工相对较少,加上很多学校必须要迎合上级行政单位,因此很多工作只能被迫让教师参加。

毕竟学校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很难去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只能去迎合这种管理制度,因此学校的管理部门也承担着极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会逐渐落到教师身上。由于管理模式的不断僵化,导致我国当前教育事业虽然有着很好的政策导向,但落实过程却非常难,甚至在落实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后果和实际情况,盲目强制落实只会让教师产生更多的压力。

三、减轻教师负担和压力的相关措施

1.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落实,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广泛传播,我国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让“双减”政策得到落实,才能确保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教育事业中,针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固然重要,但教师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权益保障,严格规定工作时间,让教师拥有自己的时间以及更高的报酬,确保能够吸引更多人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其次则是优化教师结构和管理方式,利用减少班级人数、采用灵活管理的方式来减轻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而评价模式的改革则需要以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并且融入职业素养的考查,让教师的工作目标以完善自身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避免再次出现唯分数论和唯升学率的情况。

2.完善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

想要彻底改变教育事业中传统的“官本位”的低效管理模式,必须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入手,确保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摒弃形式主义的思想,才能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在落实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让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更多的责任,避免再出现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要利用扁平化的管理,让相关部门能够为基层服务,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相关部门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当前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反馈的问题,并且促进问题的解决。其次是要促进政策的落实,要让教育行政部门优化政策落实的方式,确保能够派专业人员协助基层学校来落实相关政策,同时避免一些重复性、形式主义的政策落实和教师培训,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最后则是加强教育资金的投入,让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提高教师待遇,同时聘用更多非教职工管理人员,避免出现教师参与与教学无关工作的情况。

3.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基层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相互监督的,而且职责和职能也应当是相互平等的,只有二者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才能让我国教育管理水平更加完善。首先,学校基层管理要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要敢于提出意见,敢于拒绝形式主义,敢于对额外的负担说不,才能确保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负担。其次则是优化内部管理,让教师参与到管理和决策当中,利用信息技术来确保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反馈日常教学问题,并且展开合理的决策,确保表格填写、日常问题反馈、学校运行等都能利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减少开会的次数和时间,确保会议只用来快速解决大问题,从而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优化教师工作、减少教师负担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前进。

总的来说,由于我国教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漏洞,导致教师压力过大,过度繁重的工作让教师无暇改善教学方式,反而认为传统的强制教学、应试教学模式更加轻松,这也是造成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改善传统的管理理念,确保能够从根本上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冷丽《关于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7期。

[2] 赖秀龙、袁明月《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县域治理行动逻辑》,《当代教育科学》2021年第6期。

[3] 何志宏《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调查与减负措施研究》,《教育界》2020年第1期。

[4] 王海燕《减负政策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研究》,西南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5] 陈晨《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研究——基于福柯的规训理论》,《科教文汇》2021年第2期。

[6] 李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的政策评价与改进策略》,《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年第9期。

[7] 杜玉梅《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学教师非教学任务减负机制研究》,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8] 赵钱森、陈禄禄、兰丹《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内涵、类型与减负策略探究》,《教师教育论坛》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