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精细化管理研究
作者: 马骁摘 要:对于一名合格的初中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好班级,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尤其是新的环境下,班主任应培育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成才。此时,就需要班主任转变以往落后的管理思想,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以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重点对初中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立德树人 班级管理 精细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7.041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中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而言,比较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文化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有损道德的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学校深刻反思自身的教育目标是否正确,教育策略是否与教育目标相适应。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身上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在大多数人眼中,班主任扮演的管理者的角色,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管教。其实不然,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也应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为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入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并转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来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一、立德树人与精细化管理概述
1.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基本任务,在教育工作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重要的学习阶段,但是因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若此时学校与家长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立德树人还能够教会学生做事,在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与身边人和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做事能力。
另外,通过立德树人,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伟人身上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养成每日事每日毕的习惯,从而达到最终目标。这样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2.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最初是应用在企业管理模式中,指的是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目的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贯彻到每个环节中,并发挥出作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后随着精细化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其内涵更为丰富,如今在教育教学体系中也同样适用。具体来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教学体系中,主要是让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在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与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可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具体来讲,精细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将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规范,而基于立德树人的精细化班级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与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进而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
2.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班主任基于立德树人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决定行动,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3.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叛逆期,且对事物的认知也与成年人有着不同,许多班主任教师会因此感到烦恼,在班级管理时往往无从下手,甚至有时会因为不恰当地采用强制手段,加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基于立德树人实施精细化的班级管理,通过德育,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清晰自身的认知,明确未来的发展,同时借助柔性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空间和机会,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基于立德树人的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是必然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学习是这一阶段本该做的事情,但因为大多数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是产生厌烦情绪,长期下去,就会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而采用精细化管理实施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提高其自制力,进而在学习领域获得进步。
三、初中班主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
要想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首先应当营造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班级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与活动的场所,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就需要初中班主任营造积极、活跃的班级管理环境。比如,可从教室环境着手,班主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老,以及人之幼”。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并将这些思想主张绘制成板报或横幅,让学生能够时刻看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德育,起到警醒、约束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可通过主题班会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一些英雄人物、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督促自己和提高自己。
2.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较多且烦琐,加之本身精力有限,所以对于班级中的突发情况并不能做到时刻关注,甚至有时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在没有明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容易带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色彩,这便使得部分学生感到不公平,进而产生逆反的心理,在班级中表现为处处与教师做对,违背班主任的要求,这并不利于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精细化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具体来讲,班主任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并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这样班主任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对症下药”,班主任也能在学生心中具有信服力,进而主动地配合班主任开展立德树人的工作。
3.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成长档案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在身体与心理方面均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为了能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并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发展。
具体来讲,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要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将德育有效渗透至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也需要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起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身点滴进步的同时,真正让立德树人工作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因为家庭方面的影响,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会有自卑的心理。此时,就需要教师加强与这部分学生的沟通,并与他们约定,无论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都会给予其表扬,并将他们的进步记录到成长档案中。同时,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势,但也有自己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的成长档案渐渐变厚,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性格也会越来越开朗。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以及成长时间,这样才能够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4.从班级生活着手,实施精细化管理
初中班主任的精细化班级管理,也应着眼于点滴、日常,通过精细化管理班级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需要初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多观察学生,包括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和行为举止,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切忌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而应以温和的方式提醒他们,并及时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应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与学生协商、沟通的方式,共同制定班级的日常规章制度,并要求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遵守。比如,不能打架斗殴、不随地扔垃圾、不扰乱课堂纪律等。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定接受度更高,长此以往,学生也能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
5.重视学生的学业管理,教会学生正确管理情绪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采用精细管理方式来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时,也需要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学业管理,并有效管理学生的情绪,教会学生正确管理情绪。在初中学习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因为大多数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选择逃避,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此时,就需要班主任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需要教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身的情绪,应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面对问题,应主动积极地去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业成绩。
比如,针对班级中一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在一次考试中因为发挥失常而失去信心,在后面的每次考试中还会表现得非常紧张,长期下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会越来越消极,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对学生进行开导,并教会学生正确的管理自我的情绪,如在考试之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不被困难打倒,敢于面对困难,终究会有所收获。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进而提升学业水平。
6.精细化组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德育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可通过精细化组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满足这一阶段学生发展需要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快乐,陶冶情操,得到思想上的升华,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班主任可将主题班会转移到校外,可围绕“尊老爱幼”这一主题,让学生变身成为志愿者,到敬老院中帮老人做一些家务。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能够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提升。
7.建立“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机制,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班主任在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应当建立“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机制,以往家校一体的双向沟通管理机制,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十分有限,教师可尝试建立家庭、学校、学生、社区“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从而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8.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员,也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甚至被学生模仿。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精细化班级管理的实施,也需要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不断加强学习,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获得学生的信服,从而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的来说,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有效落实的一项内容。对此,需要初中班主任从实际情况出发,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个层面和各个细节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效用,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垚《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探究》,《文学教育》2020年第9期。
[2] 郭红丽《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5期。
[3] 李静《刍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3期。
[4] 杨金元《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亚太教育》2019年第12期。
[5] 景鑫《解析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华夏教师》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