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 徐霞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眼视光技术专业面临新的挑战,亟须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进行改革。分析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的特点和建设思路,并以眼镜光学技术为例,探索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建设实践,以期提高眼视光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眼视光技术;新形态教材;眼镜光学技术;职业教育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1-0105-04
教材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需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并“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使教材能够更好地贴合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育人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自发布以来,关于新形态教材建设内涵、特点等探索层出不穷[2-4]。其中,数字教材顺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于一体,使教材具备交互性、测评性等特点而颇受关注[5-10]。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指出要引导地方、行业和学校按规定建设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2023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提出职业教育“五金”建设新要求,即“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进一步强调教材在育人中的重要性。本文从眼视光技术专业角度出发,讨论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的特点和思路,并以眼镜光学技术为例探讨数字化眼视光技术专业教材开发实践。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现代眼视光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近视率的逐年增加,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材是培养人才的载体,一套有前景的教材既要符合教师的教学,也要符合学生的需求,传统的眼视光技术专业教材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形式单一、更新慢、融合度不高,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和新理念改革的需求。因此,开发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态教材已成为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国内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现状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涌现出大批关于新形态教材的特征内涵、开发策略和探索实践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希玛眼科集团合作成立的“深职院·希玛眼视光学院”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形态教材开发与应用的典型案例。双方通过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开发职业资格证书等“九个共同”的办学模式,学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融合了新技术和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
(一)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的特点
1.集成性与系统性
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包括该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等,是自成一体的课程教材体系,而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单打独斗。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还涵盖了临床技术、实验方法、科研动态、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内容。这种集成性与系统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眼视光学知识,构建科学且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并具有专业前沿动态的敏锐性。
2.先进性与实用性
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应注重介绍眼视光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实用技能,改变传统教材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弊端,教材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反映眼视光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教材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和企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企业所需技能的提升。这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素养,真正能够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为未来的眼视光学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互动性与智能化
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应紧跟时代步伐,采用多媒体、大数据、AI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材与学生的互动。运用AI技术、虚拟实验、动画、在线测试等功能,一是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的展示,提高了学习兴趣,理解了自己所学知识。二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教材还应具有智能化特点,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度,提供个性化推荐学习资源,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某个已学知识点,但是印象不深刻或者已经忘记,可以通过点击知识点的形式跳转到已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学习。这种互动性与智能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育才性与育人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期对教育根本任务的回应是“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而教材体系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育人的载体应该充分将与教材体系相关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新教材体系中,做到育才与育人相结合。
(二)眼视光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
1.理念更新
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材观”单纯注重“教教材”,是从教师角度来编写教材。教材既然是教学的载体,必须注重“用教材”,从学的角度编写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重难点的讲解和引导。
融合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与时俱进,而不应该墨守成规,新时代的教材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强化实践环节: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实践磨炼,而实践不应仅仅体现在线下实际操作上。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临床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实操训练可以应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来呈现,让学生通过新形态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学会线上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创新
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主动性稍差,所以新形态教材可以单独增设一个模块,介绍眼视光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及时将眼视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边界:新形态教材中不仅涵盖与课程相关的传统眼视光学知识,还应涉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学、工程学等相关领域,构建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强化人文关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产教融合: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教材内容及学习资源,建设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高质量育人教材,增强教材的适应性。
3.形式多样
多媒体教材: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
增强教材互动性:通过在线讨论、问答、模拟实验等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检测。
三、眼镜光学技术新形态教材建设探索实践
眼镜光学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基于眼睛的光学特性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而构建的。这门课程系统地讲授了与眼睛和眼镜有关的光学基础知识,并详细介绍了各种矫正眼镜片的结构、成像特点和对应屈光不正的矫正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眼镜定配技术、接触镜验配技术、屈光检查等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该门课程对于眼视光技术专业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必考的课程。
(一)眼镜光学技术新形态教材的形式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11]。”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数字化教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交互性强、行为跟踪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眼镜光学技术作为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偏理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开发数字化教材,既能实时更新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创新性成果,也能整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和VR、AR多种媒体资源,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攻克知识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智能助手进行实时互动和答疑,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所以数字教材势在必行。
(二)内容设计贴合岗位需求,融合“岗课赛证”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应与实际职业岗位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度契合。职业院校应将学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识岗”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企业环境认识;第二阶段是“跟岗”阶段,即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学习和见习阶段;第三阶段是“顶岗”阶段,即岗位实习或定向培训阶段。眼镜光学技术作为眼视光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处于识岗阶段,承担着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岗位知识、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的作用。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相关赛事考点、资格证书考点,以及考虑到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关系,设计的眼镜光学技术教材内容(见图1)。
(三)课程思政引领,构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充分发挥眼镜光学技术教材的育人功能,使之与眼视光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体系同力同行,协同育人[12]。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其中与物理光学相关的知识和镜片的成像原理等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所以从知识点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眼镜光学技术思政元素见表1。
(四)增设配套数字资源和交互测试模块
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想象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所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辅助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新时代教材应当充分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对空间构想能力要求高的知识点做成视频、动画和三维视图等资源,让学生更具象化地理解知识点,例如:球面透镜视觉像移现象可以通过提供互动式的交互动画,让学生移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自行观察像的移动方向和镜片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凸透镜的逆动规律和凹透镜的顺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总结能力。数字化教材同时配套微课、思政数字素材、前沿动态等模块,提高教材的适应性。
增加数字教材的交互性测试模块,能够与学生产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测试模块,实现个性化学习,也可以让教师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开发和建设新形态教材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契机,建设对接岗位需求、融合“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打造优质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优质教材,为培育优秀的眼视光技术人才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