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李丹[摘 要] 职业本科教育在当前背景下发展正当其时,职业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应适时重新定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快速发展。针对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在办学定位和发展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提出了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在办学、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方面的定位。从五个方面提出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策略,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职业本科培养目标的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5-0005-04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1]、《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2]《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3]等,推进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将商务英语(专业代码:870201)更名为应用英语(专业代码:370201),这是职业本科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建设的新起点,需要确定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定位与发展策略。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用英语专业的定位
《办法》中明确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开展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用英语专业的办学、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定位方面的研究,对推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
(一)在办学定位上坚持职业教育类型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4]非常明确地指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的定位,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种类型教育。《办法》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贯穿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及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定职业教育类型的定位、职业教育属性和职业教育特色,大力培养国家和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坚持为服务区域及周边经济发展而办,为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企业效益而办,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要坚持为更高质量的就业而办,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6]使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学一行、爱一行、有竞争力和就业信心、好就业、就好业。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体现高层性、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职业本科教育要体现高层性,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职业本科教育要体现职业性,职业性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基因所在,教学过程要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的学生要对工作领域熟知、对工作岗位熟悉、对工作技术熟练,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和职业证书;职业本科教育要体现技术性,技术性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本质要义,培养的学生要突出复杂关键技术的掌握,创造性地使用新技术,解决生产一线复杂的中高端产品和中高端服务的技术实践问题;职业本科教育要体现实践性,高层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要围绕实践开展技术理论教学、强化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和复杂操作技能的训练。
(二)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办法》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生要能够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职业教育专业培养定位是面向区域经济,培养能够解决生产中较复杂的问题和操作复杂设备的人才。校企应共同制订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较深厚的高层次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解决复杂操作技能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人才培养标准体现新理念、新业态、新技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毕业生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中高端服务,具有综合技术技能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在办学模式定位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办法》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办专业。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必须主动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与应用英语专业群相关企业深度合作,与优质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优质企业合作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学生培养。要在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上进行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践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等。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四)在教师队伍建设定位上坚持高水平“双师型”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行业企业从业经历、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非常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办法》对“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兼职教师教学任务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创新高水平“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新机制,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贯通机制和评价机制。[7]以“培匠人 育匠心 铸匠师”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并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校企协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企行业共同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兼职师资库”,建立企业专家与院校教师双向聘用制度,全面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定位
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英语语言基础、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方法、国际商贸业务等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现场口译及资料翻译、涉外业务处理等能力,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翻译、机器翻译译后编校、国际商务、外贸业务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8]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应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本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高级实务操作技能,具有熟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熟练运用英语从事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涉外文秘与翻译、旅游与会展等行业的相关岗位工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科学文化,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具备跨文化交际和涉外事务处理能力: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相关文化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胜任涉外口笔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应具备职业技能:具备从事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跨境电子商务、英语翻译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策略
根据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教育的要求,以应用英语专业的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以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为核心,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保障,以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依托,制定培养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策略。[9]
(一)产教融合,创新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高层次和职业性,具有高端性、创新性、复合性、发展性的特色,构建“英语+商务英语/英语教育/涉外文秘与翻译/旅游与会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熟练应用英语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上勇于探索和大胆实践,学校与企业共同将新工艺、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等融合到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将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探索具有“双元”特点的现代职业本科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应用英语专业主要设置四个方向:商务英语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涉外文秘与翻译方向、旅游与会展方向。职业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升级应用英语专业的传统方向,以职业为核心,努力加大专业建设的创新力度,以岗位为重点,确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方向,在区域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与定位。[9]职业本科院校要强化校企合作共建的管理机制,强化自身产教融合的特征,做大与产业、企业融合发展的规模,参与国际协同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适合职业本科应用英语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应用英语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建设的基石,建设以“通识基础课程+应用英语专业技术知识课+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应用英语专业实践课”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遵循定位应用英语专业群的岗位→确定应用英语专业群岗位的典型任务→确定应用英语专业群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应用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结构→制定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设计应用英语专业课程的项目和任务。应用英语专业技术、知识课程:综合英语、应用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技巧、英语翻译理论、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国际商务礼仪等;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商务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应用英语口笔译、机器翻译译后编校、英语商务信函写作、国际商务谈判英语、跨文化交际、海外客户开发与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沟通技巧等;应用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涉外商务接待、机器翻译译后编校、国际商务谈判及业务磋商、海外客户开发及平台运维等实训。在翻译公司、学校、跨国公司、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全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应用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的职业能力,培养满足应用英语专业群职业岗位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英语专业实施课证融合,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专业资格、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中高级VETS证书、二级三级CATTI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1+X”跨境电商B2B、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物流师、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把证书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应用英语专业课程教育之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