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联合引导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谢颖 吴婧梅 徐丽莉 罗渝

体验式教学联合引导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

[摘           要]  探索了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结合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验设计,将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120名二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技能考核中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更高。研究证明,体验式教学联合引导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体验式教学;引导式教学;老年护理学;教学效果;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5-0117-04

一、引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学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质量。当前老年护理学教学仍存在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研究尝试将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结合,以期提升老年护理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具有专业素养、人文关怀及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二、高职院校老年护理学教学现状的深度审视与剖析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滞后性与传统性

在高职院校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部分教材仍停留在对传统护理知识的介绍上,而对于老年护理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入则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滞后性不仅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也限制了其未来职业生涯的拓展空间。教学方法的传统性也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主动探索者,与其未来作为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限性与不足

实践能力是老年护理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关键。在当前高职院校的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实习资源的稀缺与分布不均成为制约学生实践机会获取的重要因素。许多学生难以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导致其对老年护理的实际操作流程与技能要求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力不从心。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设计上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实习内容往往流于表面,难以触及老年护理的核心领域与复杂情境,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也限制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2]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僵化性

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僵化性,是当前高职院校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又一突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讲授与示范,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与尊重。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偏好,也限制了其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僵化还体现在对新兴教学技术的忽视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条件,但部分教师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导致教学方法的更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制约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缺失与低迷

在老年护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是推动其持续进步与深入探索的重要动力。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与厌倦感。他们感到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与无助,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与蔓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绩表现,导致课堂氛围的沉闷与压抑,也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效果,也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法的深度剖析与理论融合

(一)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意蕴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以体验为媒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与自我建构。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境性是其显著特征,通过模拟或再现真实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直观性与生动性[3];参与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反思性要求学生在体验后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情感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在愉悦、积极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体验式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在深层次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从而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二)引导式教学的内涵与步骤

引导式教学,作为一种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在于“引”与“导”的巧妙结合,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施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明确目标是引导式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清晰界定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4];创设情境是引导式教学的关键,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合作探究是引导式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是引导式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总结反馈是引导式教学的收尾环节,通过总结学习成果、反馈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我。引导式教学法通过这一系列步骤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三)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法的互补性

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展现出惊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的相互支撑,更在于实践层面的深度融合。[5]在教学理念上,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情感投入,而引导式教学法则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与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体验式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而引导式教学法则通过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索,两者结合使用,能够使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教学效果上,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与情感体验,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而引导式教学法则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6]因此,将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法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够在深层次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四、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协同价值

(一)激发兴趣,增强动机:以情境模拟促进主动学习

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对老年人群体的理解深度、对护理工作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投入与未来职业发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的老年护理情境,如模拟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如行动不便、听力下降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与护理需求。例如,在一次“老年跌倒预防与应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建模拟环境,让学生扮演老年人和护理人员,亲身体验跌倒的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跌倒后的紧急处理流程。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7]同时,引导式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具体问题(如“如何有效评估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二)理论与实践融合:案例研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不仅需要理论的传授,更需实践的锤炼。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入真实或虚构的护理案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以“老年痴呆症患者照护”为例,教师首先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日常表现与照护难点,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照护过程中的沟通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引导式教学发挥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如患者情绪波动大、拒绝配合等),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8]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人文关怀培养:情境体验增强同理心

老年护理学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情感共鸣的活动,如邀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分享与老年人相处的感人故事,或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与老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老年人的孤独、恐惧与渴望被关怀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实际的护理行动,如如何通过言语、肢体语言等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心。[3]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学会了以更加细腻、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老年人。

(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并进:项目式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的结合,为老年护理学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平台。通过实施项目式学习,如“制订一份针对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的计划”,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目标。随后,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实施计划制订等,整个过程中教师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反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信息检索、资料整合等,还促进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分工协作、沟通协调。[4]

五、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论构建

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探究体验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结合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融合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与深度。研究设计遵循实验原则,选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名护理学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随机分配确保两组在性别、年龄、先前学习成绩等关键变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中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严格遵循伦理审查流程,保障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

(二)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策略

研究对象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二年级学生,共计12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样本选取时考虑了多样性,确保样本能够代表该年龄段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特征,包括性别比例、学习背景、兴趣偏好等,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三)教学实施过程与详细阐述

1.实验组教学实施框架

体验式教学环节:设计了一系列以“老年护理实践”为主题的情境模拟活动,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包括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自我管理、高血压监测等)。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与护理需求,增强对老年护理工作的直观感知与情感共鸣。

引导式教学环节:在体验式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有效沟通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如何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并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思维导图构建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关键节点提供适时指导,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