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单招背景下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突破行动研究①
作者: 杨秋仙[摘要]以丽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22级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以高职单招背景下生源多样化、学生英语基础多层次化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和英语基础摸底测试等手段评估当前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的生源背景、现有英语水平、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以及教学状况,旨在以“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制定一套适合当前“新”学情的课内外双管齐下的英语语言能力突破行动方案,并实施一年的突破行动。之后,通过对比行动前后不同生源层次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水平前后测成绩,并对数据进行了SPSS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三类生源学生前后测成绩均有显著差异,表明此次突破行动对不同生源层次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学情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单招;高职英语;语言能力;行动方案;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5)06-0053-04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更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学生的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职业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拓展。然而,在高职单招背景下,生源层次多样化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单招生是对高等职业院校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而录取的学生的统称。目前,高职院校的单招生多数是高中基础相对较差,成绩相对落后,没有足够信心应对高考,提前放弃高考的学生。至于来自三校生源的高职单招生的基础就更薄弱,他们大多数人在校期间英语课不是主修课[1]。因此,在单招背景下,学生的生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其中,高职单招生,特别是来自三校生源的高职单招生多数成为学困生。
丽江师范学院的前身是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当时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于2022年9月,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和旅游英语两个高职类专业第一年录取高职单招生,生源从过去单一的高考统招生变成了高考统招生、普高生源单招生以及三校生源单招生三类,甚至单招生的比例超过了高考统招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外国语学院2022级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摸底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这批学生的生源占比、现有英语水平、影响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以及英语教学现状等,通过这个全方位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强调标准化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为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学情调研
(一)生源统计
2022年9月,外国语学院两个高职类专业第一年录取高职单招生,在高职单招政策的刺激下,2022级学生录取数为201人,差不多是2020级(53人)的4倍,远远超过2021级(78人)的2倍。生源类型主要有三类:通过高考录取的统招生,占34.3%;通过单招考试的普高生,占51.3%;通过单招考试的职高、技校、中专生等三校生,占14.4%。很显然,高职单招生在高职类英语专业中占了大多数。
(二)现有英语水平(前测)
为了摸清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使用讯飞在线考试平台在他们入校两个月后(2022年11月)进行了英语摸底考试,实考198位学生(3人缺考)。试卷的题型、题量以及难易程度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基本一致,卷面总分150分,难度系数0.51,区分度为0.35,一共四个题型,包括听力(30分)、阅读理解(40分)、语言知识运用(45分),写作(35分),考试时长120分钟。测试结果为:平均分77.02分,最高分120.5分,最低分26.5分,高低差将近100分,达到优秀水平的人数为零;良好(>120分)仅1人,占0.51%;中等(105分~119分)19人,占9.6%;合格(90分~104分)41人,占20.71%;不合格(<90分)137人,占69.19%。按生源分类统计,统招生平均分为91.05分,普高生源单招生平均分为74.21分,三校生源单招生平均分为52.24分。从以上数据看出,三类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明显,且基础差的占大多数。
(三)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有效填写人数为175人,占总人数的87.06%,调查对象充足,结果分析如下:
1.学习意愿和兴趣:49.14%的学生选择英语专业的原因是喜欢英语,11.43%的学生认为英语就是他们的强项,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是被迫或随便选择的,但是高职单招生占65.7%的学生群体中占60.5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很强,这是比较乐观的。
2.学习态度和动力:88.57%的学生愿意学习英语,71.43%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掌握技能、找份好工作,15.43%的学生是出于爱好、这些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可以有效地推动他们学习英语,成为学习英语的动力。
3.学习困难和挫败感: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词汇量不够、语法基础差、阅读和听力能力差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等,这使得他们有一些挫败感。但仍然有72%的学生想继续努力学习英语,仅有4%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信心,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4.学习策略和习惯:61.71%的学生学习英语时主要采取背单词、读课文的策略,而较少的学生会通过做考题、阅读和听说来学习,16%的学生利用英语App自主学习。此外,大多数学生也会在课外时间学习英语,但主要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策略和习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5.英语学习App和社团活动情况:学生对使用手机App自主学习英语持乐观的态度,有97.14%的学生经常使用3个以上的英语学习App,主要是单词记忆类、查询词汇类,其次是提升听说读写技能类,最后是考试刷题类,仅有3.43%的学生不喜欢使用App进行英语学习,只有1.71%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App对英语学习没有帮助,没有用过App的学生占比为2.86%。此外,他们愿意积极参加各种英语学习社团,仅有13.14%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太紧,没有兴趣参加各种英语学习社团。这说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AI人工智能和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如将背单词软件应用到高职单招生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上以及课余时间突破英语词汇学习困境,迅速有效地扩大英语词汇量,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水平。[2]
6.对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占比最高62.29%的学生希望教师能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也希望教师能认真讲解英语语法点和单词。
(四)英语教学现状
从以上生源、现有英语水平以及影响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分析可知,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主观能动性等也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高职类英语专业教学班级依然采取自然班混合生源的教学方式,这无疑给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2022年前我院没有高职单招生,整个高职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都还在沿用针对统招生制定的这一套,许多教师因惯性思维的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变化了的学情,也未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案,导致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呈现出“大一统”的现象。因此,面对“新”学情、“新”问题,我们如何实施一些“新”举措成为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三、2022级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突破行动方案
(一)方案制订的背景与目的
基于以上学情的综合调研,针对新学情、新问题,从生源的多层次性入手,特别是通过挖掘他们感兴趣和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制定一套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方案,从教研室的层面进行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突破行动,以打牢学生的英语语法和词汇两大语言基础作为突破口,围绕英语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培养目标,利用课内、课外两大阵地,创造引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建立有效多元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方案制订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性。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拥有完整的心理,其中包括个人价值、尊严、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认为人天生具有学习愿望和潜能,但只有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才能释放出来。[3]邹心胜(2013)也指出“回归人本身”是教育最为重要的宗旨,要了解受教育者的本质需要后,尽力去满足其需要,并同时满足受教育者被尊重的需要,只有这样,受教育者的个人潜能及个性品质才能够被社会孕育和体现出来。[4]基于这一理论,高职单招生的首要学习任务并非单纯的学习或学习方法,而是应该在学习之前获得他人的充分认可与尊重,从而激发其学习潜能。这正是本次研究中“隐性分层教学”的核心意义所在。
2.掌握学习理论
提出这一理论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习,并对学习的掌握程度可达到评价项目的80%~90%,但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和充足的时间。[5]这一理论正是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提供了依据。
3.混合式学习理论
关于混合式学习,在国外,Singh&Reed提出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6]在国内,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常规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7]
(三)方案制订思路和具体的内容设计
基于以上理论,突破行动方案在课内以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主要阵地开展隐性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起始于美国,它的鼻祖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胡芳(2013)指出,布鲁姆意识到了学习者在认知上的个体差异性,其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符合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一种层次的划分。[8]隐性分层教学是在承认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兼顾学习者这一主体,让单招生先找到尊严,再谈因材施教,保护单招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让他们慢慢忘记自己身上的差生标签,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学习时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同一个班级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也能从课堂中受益,能实现他们对英语学习更高的要求;在课外,根据学生倾向于参与课外活动、偏好直观趣味性学习方式以及喜欢用手机App进行碎片化学习的特点[9],依托主题社团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活动,以强化语法和词汇学习、加强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提升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为目的,利用多样化的英语学习App教学资源,实现数智赋能英语学习,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语言资源中,营造一个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习得的效果。[10]学院二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英力克习得模式,“英力克”是EANLIC的英译,即“EnglishacquiredasanativelanguageinChina”的首字母缩写,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具体应用。此外,把每个主题社团与英语专业课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词达人俱乐部”对应综合英语课程,“英语语法社”对应英语语法课程,“英语视听俱乐部”对应英语听力课程,“英力克英语口语社”对应英力克英语口语课程,“英语读书会”对应英语阅读课程,“英语写作社”对应英语写作课程,把社团学习活动纳入对应核心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二是监督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开展社团学习活动过程中,统招生和单招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统招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组织、指导帮助和监督等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英语基础好的优势,既帮助了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单招生,也通过完成具有更高挑战性的任务,对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研究结果
根据方案在教研室层面对整个2022级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突破行动后,对180位学生(7人转去其他专业,14人已经退学)又进行了一次测试(后测),测试题型、难易程度、信度和效度与前测相当。两次测试均在讯飞平台AI线上考试中进行,根据平台的分数统计对比前后测试数据发现:最高分分差15分,最低分分差8.5分,平均分高出12.77分,及格率从前测的30.81%提高到后测的50.17%;优秀率从原来的0到现在的2.94%,良好率从原来的0.51%到5%,特别是中等生占比增加了14.3%,不及格占比减少了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