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①

作者: 董苏

[摘要]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一方面将数据联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参与度,掌握了学生学习动态;另一方面强调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并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高校数字化教学配套设备不足,数字化教学宣传力度低;教师数字化教学认知不到位,数字化技术掌握不全面;数字化教学过程缺乏科学设计,数字化教学效果不凸显。因此,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化教学宣传力度;创新数字化教学设计,保障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构建数字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效果可视化。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5)06-0093-04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各类院校中普遍开设,包含微观经济学课程和宏观经济学课程两部分,重点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多的教学内容和相对不足的课时使教师只能通过“填鸭”的方式给学生灌输大量知识[1],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此外,由于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理论教学,对于社会经济现象讨论较少,再加上西方经济学讨论的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与我国国情联系不密切,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经济理论在我国的现实意义[2]。

在数字化教学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以比较生动的方式讲解经济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热情,是当前经济学教师所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数字化教学研究,目前已有学者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3],分析了数字经济融入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新变化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数字+”跨学科教师团队、开展数字经济学术沙龙和赛事活动、构建数字时代经济人才培养协作平台等措施,以促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发展[4-5]。但现有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定义、发展路径等缺乏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在论述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内涵、特征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实施现状,重点探讨数字化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这对推动高校经济学课程教育教学发展、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内涵

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教学[6],是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实现智慧教学的必要手段。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特征

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1.数据联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数据是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反映,数字化教学意味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数据都是可视化的,教师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软件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并利用教学App后台记录的相关数据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学习动态。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教学视频、课件、小测验等,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预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测验、提问情况等调整授课内容。

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雨课堂App记录学生的上课状态,利用线上签到功能考查学生出勤情况,提高考勤效率;利用限时答题和随机点名功能进行问题抢答、随堂小测试等,学生基于App教学平台做题,答题情况会实时反映在屏幕中,帮助教师了解并解答学生问题,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不足。此外,学生可以利用“不懂”或“收藏”按钮标记线上PPT,以便课后复习;或者发送弹幕匿名提问,教师能够在屏幕上实时看见弹幕,及时解答学生困惑。教师也可挑选一些共性问题鼓励全班一起讨论[7],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查看学生标记“不懂”的PPT,发布相关重难点视频,供学生回放复习;发布线上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提交作业后可自主查看答案解析,也可给教师留言提问。教师则可通过后台数据进行学情诊断,调整教学过程。

2.强调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并重

(1)教学环境数字化

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实体教室,教师可以将虚拟教学和实体教学相融合,线下授课时还可以打开QQ课堂、腾讯会议等软件,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线上学习。

(2)教学管理数字化

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线上教学资源和作业,也可以在线下教学中利用雨课堂、学习通进行随堂点名、课堂检测等,并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及时提炼需要重点讲解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

(3)教学平台数字化

教师既可以在教室授课、答疑,也可以利用雨课堂、学习通发布教学资源、课程作业,或者利用QQ群、微信群发布教学通知,多样化的沟通渠道节约了时间成本,有助于师生及时解决问题。

(4)教学资源数字化

除了纸质课本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电子版教材、参考用书,推荐在线课程或者发布教学视频等,引导学生利用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学习经济学。

(5)教学手段数字化

教师在掌握西方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数字化教学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取得较高的平时成绩,而且有助于教师收集更多教学数据,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在课前应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做好预习工作,课中基于雨课堂同步接收授课课件,并及时标记不理解的章节;同时,积极参与点名、随堂检测、小组讨论,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可通过弹幕发言直接提问;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对不懂的问题或者教学建议,可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教师及时沟通,以实现高效学习。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现实价值

(一)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庞杂,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大量知识点多以数理模型、计算及图形的形式呈现[8]。教师往往将大量的精力用于讲授基础知识,对理论的现实应用涉及较少。

通过数字化教学,教师可以将部分简单的知识以课前预习的形式让学生提前熟悉,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重难点讲解,同时丰富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现实案例引出所学知识点,使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讲效用论时,可以通过“吃包子”让学生切身体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讲价格歧视时,可以通过电商购物优惠力度差异、大数据“杀熟”等让学生了解网络消费中的价格歧视现象。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讲通货膨胀时,可以通过津巴布韦恶性通货膨胀等事件让学生感受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和不利影响;在讲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依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以此兼顾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自主掌控者。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讲,还可以利用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的视频、课件、习题等自主预习、复习,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针对不懂的问题,以往学生大多利用课间向教师请教,但部分学生往往因为害羞或各种原因而不敢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现在可以利用QQ、微信或者雨课堂的匿名提问功能等提出问题,直接与教师线上交流,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知识点。

(三)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度,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数字化教学增强了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参与度,使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数据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例如,教师发布线上预习任务后,可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的点名、做题、弹幕等功能,掌握学生的出勤、听课情况,便于当堂答疑解惑,强调重难点;课后,教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生成的数据报告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等,进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实施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数字化技术,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层面

多数高校虽然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但还存在硬件设施差、数字化教学设备供给不足、智慧教室打造不全面的问题,使部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还是延续PPT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传统模式,很难使用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实现数字化授课,或者虽然在课堂上使用了雨课堂发布线上试题,但由于教室网络环境不稳定,导致学生在点击选项时容易出现延时、卡顿现象,耽误了教学进度。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对数字化教学的积极宣传和制度规定,很少为教师举办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软件培训讲座,导致部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仍坚持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不愿意接受并推行数字化教学。

(二)教师层面

1.数字化教学认知不到位,数字化技术掌握不全面

不少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对数字化教学仍缺乏准确认知,担心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反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也有部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未能充分掌握数字化技术手段,在课堂进行数字化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回归线下教学后,大量经济学教师在考勤、点名、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仍沿袭之前的教学习惯。例如,占用课堂教学或者课间休息时间考勤、提问个别学生检验听课效果、布置较少的课后作业等。这些教学习惯不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高效学习,而且无法在课后通过一定量的习题保证复习质量;同时,教师也很难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给学生算平时成绩时也缺乏书面依据。

2.数字化教学过程缺乏科学设计,数字化教学效果不凸显

尽管部分经济学教师已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数字化手段,但并没有做到教学过程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设计,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服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作用。

在课前预习环节,部分教师只是简单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但教学资料并没有突出知识体系框架,也缺乏学前导读、重难点解读等标识,导致学生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知从何学起,长此以往,只会削弱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教师虽然使用了雨课堂,但更多是用作考勤或随机点名,忽视了限时答题、发送弹幕、分组讨论等功能,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难以量化教学效果。此外,还有教师过度依赖数字化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了大量的课前、课后任务,没有合理规划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长,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产生抵触情绪。

四、西方经济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化教学宣传力度

高校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教室、网络教学教室,提供先进的数字化软硬件设备,确保教室的教学电脑安装钉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软件,以备教师上课需要;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保障在线教学平台的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