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培养和实践分析

作者: 费洪新 林欣 韦恒 蒋鑫 张茂祥

[摘           要]  研究生创新创业是高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教学内容,研究生学习创新创业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独自创新发展能力等,以此尽快适应社会发展。主要介绍了高校新医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基本关系,更新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模式,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融入医学专业教育,强调专业实践的综合体验效果,重视师生高度融合内化知识体系,建立高校平台接轨社会平台模块,关注思政引领的制度创新机制,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等,最终培养出适应新医科快速发展的高校创新创业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医学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培养;高校平台接轨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3-0069-04

新医科快速发展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需求[1-2],要求新时代研究生逐渐适应新医疗、新疾病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进行系统化的医学改革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创业的新时代弄潮儿。高校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是新医科的首要能力要求,符合医学院校新医科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方式。某高校是一所祖国边陲重视医学教育的本科院校,每年培养数百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尤为重视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积极构建,以此培养符合新医科基本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高校新医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基本关系

新医科指出,强调思想上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论学习、实践育人,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高端医学人才[3-4]。新医科是高校进行系统化改革的新背景,核心理念是提高国家医学人才质量,而创新是提高医学人才的核心动力,创业是形成新医疗的基础支柱,所以创新创业有助于新医科快速发展,高校新医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创业密不可分。重视新医科建设,需要应对未来复杂的医疗环境,需要医学类研究生不断适应新时代医疗环境的新变化,不断更新医疗知识体系,不断积极夯实新疾病的基础内容,利用创新创业及时解决新问题。研究生创新创业模块需要无缝对接新医科育人体系,并且积极服务国家医疗战略发展,这是新医科有效快速发展的核心要求。

二、更新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模式

新医科建设需要建立适合新医科发展的核心方案和基本规则,不断更新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模式[5-7],加强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融入医学专业教育,强调高校专业实践的综合体验效果,重视师生高度融合内化知识体系,建立高校平台接轨社会平台模块,关注思政引领的制度创新机制,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等,这会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还可以积极增加研究生的就业数量,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最终还可以将我们获得的创新创业经验惠及全国。

三、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融入医学专业教育

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融入医学专业教育需要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重视创新创业课程规划等。

(一)建设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医学专业教育重视培养研究生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内涵体系。医学专业教育需要创新创业教育辅助引领,积极构建符合新医科基本要求的创新创业医学高端人才,这就需要积极培养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当好研究生创新创业领路人[8-10]。为了积极实现创新为导向思维的教学理念,建设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迫在眉睫。可以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创青春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将医学专业知识通过这类赛事体现出来,例如医学智能化设备、医学操作套装、医疗诊断系统等,同时这类赛事会将指导教师列为省部级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将医学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有机结合,才可以积极引领医学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并且获得相应的各级奖项。参赛研究生不仅可以获得不同层次荣誉,还可以积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为学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重视创新创业课程规划

高校需要积极引导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11-12],实现医学专业+创新创业的无缝衔接,推行创新创业融入医学理论、创新创业融入医学实践、创新创业融入项目内涵、创新创业内控融入创新创业外控,强调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按照创新创业赛事商业计划书的规范要求,开展案例教学、自主教学、创新教学、项目教学,注重全过程教学、全方位教学模块,启迪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利于研究生有效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体系和创新创业知识体系。

四、建立高校平台接轨社会平台

医学教育重在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也重在实践。没有实践,任何教育模式都是喊口号,缺乏竞争力,因此,需要建设学校内部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外部创新创业平台、面向校内外用于创新创业的开放实验室,搭建产学研的创新创业平台等。

(一)学校内部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依托创新创业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结合的实际情况,建设不同类别赛事的创新创业平台[13-14],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建设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创新创业项目培训、创新创业课堂训练等不同模块的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其中。同时,高校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注册相应子母公司,模拟创业过程,开拓研究生视野,增加研究生就业渠道,最终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利于研究生有效融入社会。

(二)学校外部创新创业平台

实践育人需要学校外部创新创业平台,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不断培养研究生医学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能力,分阶段、分体系进行积极培养,促使研究生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学校外部创新创业平台,利于培养研究生自主性申请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引导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满足研究生获得医学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新医科背景下研究生必须尽快适应的有效平台。

(三)面向校内外用于创新创业的开放实验室

紧密围绕医学专业内容,积极建设用于创新创业的开放实验室,并对所有研究生开放使用,例如某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体内药物化学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医学研究中心,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创新创业竞赛所需要的药物化学数据,并且依托该中心的实验室平台,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创新性实训、创业性实训等,系统化、规范化引领研究生进行大量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生实训水平,打造完美、具有竞争力的竞赛项目,力争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奖项。

(四)搭建产学研的创新创业平台

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项目,注重研究生协同育人理念,关注研究生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综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利用搭建产学研的创新创业平台,协同发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综合实验室的多维度产业资源,根据医学实际情况、医疗器械研发水平,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训环境,完成高校技术型人才、企业实干型人才、研究机构高端实验人才的有效衔接,形成辐射我国广大地区产学研联动发展的宏观局面。另外,搭建产学研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端平台,将医学课程内容无缝对接企业核心标准,将医学教学过程无缝对接医学实践过程,将创新创业理念有效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过程,依托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实际资源,让研究生、教师、工人彼此共创、共做、共赢,实现快速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目标。

五、新医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措施

(一)强调专业实践的综合体验的制度保障

高校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综合水平,还需要建立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管理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创新创业进程,这为高校创新创业建立合理的保障模块[15-16]。通常高校会建立针对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宏观创新创业领导团队,并且明确宏观创新创业领导团队的工作职责、运行机制、主要分工、核心理念、德育目标等,还要负责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远景规划、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研究生创新创业讲座及其相关的系统化培训工作。为了有效激励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工作,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竞赛奖项后,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是在各类项目竞赛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适当经费支持,根据比赛等级、比赛参与人数发放奖励。针对教师指导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需要明确适当工作量,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中给予倾斜,将这些工作量折算成授课学时发放授课薪酬。针对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方面,积极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制,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且给予奖励。创新创业领导团队每年都可以评选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团队、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管理教师等。

(二)重视师生高度融合内化知识体系

针对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需要在教师、研究生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不断宣讲与各级各类比赛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高校引导研究生创新创业,需要坚持学校内部培养与学校外部培养相结合,需要坚持教师授课与研究生学习相适应,需要坚持引进创新创业专家与本校专家共同引领,重视任课教师的医学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开展深层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师进行系统化创新创业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训练,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水平,适应新医科发展需要。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顾问、资深企业家、创新创业专家等,不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宣讲会、交流会、讲座报告等,不断开拓教师、研究生的视野,提高教师、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组织教师、研究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行业前沿需求,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创新创业授课模式,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医学人才。

(三)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有效保证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重要支撑点,通过开发、建设、革新、重构等多维途径,积极构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针对研究生层次的创新创业模块化教育,有利于积极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在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中,本着一步一个台阶的培养理念,优化创新创业内容体系,积极设定创新创业课前导读,开发校内外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演练程序,开展创新创业虚拟课程、医疗器械实训模块等,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维。根据研究生层次特点、课程和课程方案,积极引导研究生在国外数据库NCBI和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查询创新创业内容,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方法,实施创新创业计划,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研究生医学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依托各级省部级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实验和实训,满足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需求。

(四)增设创新创业类讲座

高校需要根据研究生授课情况,聘请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域专家、学者、顾问、企业家等,促使研究生及早接触创新驱动人才、创业成功人士,积极启发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有利于研究生快速学到医学专业实践知识、创新创业实训内涵,便于今后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育人

医学专业非常重视医学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多维度平台积极配合,尤其是医学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积极培养。有效对接医学实践岗位需求,积极融入正能量导向思政元素,快速推进思政培训、实训演练、个性培训等不同模块的积极建立,开通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培训通道、医学技能实训通道,积极实现医学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融合,有利于解决创新创业实际问题,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