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廖天滨 田文娇 余玢洁

[摘           要]  安全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确保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前提,也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对策,高职院校应当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团学组织作用;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打造安全教育师资团队;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安全教育;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5-008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1]。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对于国家安全的建设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安全责任观,增强学生的社会安全意识。从目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实际情况看,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安全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期,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家园的希望。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各方面因素,尚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事实审慎的判断和识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法律意识较弱,安全意识欠缺,在高职院校中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

高职院校在整个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法律和责任意识,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更快地做出合理应对,更好地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促进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建构,维护国家利益。

(二)校园安全稳定的前提保障

学生的大部分安全隐患都存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内,高职院校应该把保障学生健康与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建构。加大学生安全教育保障力度,为高职学生开展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安全技能,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对高职学生的侵害,对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3]。

(三)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推进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目标,重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加强道德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不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当前,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安全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应该紧扣教育部相关要求,实现与社会的衔接[4]。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职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多数高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少,因为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较弱,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安全问题的威胁。在新时代,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只靠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高职院校的有些学生具有学习兴趣低、生活态度消极、文化基础差等情况。这导致部分学生的纪律观念淡薄,自制力较弱,容易有不良习惯[6]。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为“00后”,在家备受家长呵护,社会经验较少,欠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一旦遇到安全事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二)安全问题面对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种利用网络进行的新型诈骗日益增多,骗术和骗局也不断升级。据统计,高职院校学生在受到电信诈骗后,不报案、不求助的特点明显,导致有些学生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认识不足,受诈骗的重复性强[3]。

(三)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所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更多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实践操作性较差[7],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安全教育的形式更多为课堂理论教学,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停留在“说教”上,对社会上的新型犯罪所引起的安全事件没有深入剖析,课程的编排脱离实际,缺乏有针对性的安全实践体验,没有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和学习的角度出发,主动思考安全问题,难以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8]。过多关注频繁发生、危害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低频发生、危害相对较轻的安全问题容易忽略,例如日常运动中的损伤、宿舍纠纷、恋爱纠纷等,这容易造成学生安全素养培养的不全面[9]。

在对依法治国和法治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法治安全课程也属于安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大多集中于传统安全教育,难以满足新时期安全教育的需求。

(四)缺乏安全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大部分由辅导员进行理论教学,教育方式相对简单,师资水平参差不齐[8]。辅导员缺乏安全教育实践经验,在进行教学时容易照本宣科,使得教学效果不佳,使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专业课教师对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度较低。而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长,教学的场所和范围更广,专业课教师注重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五)安全教育模式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多使用传统方式进行学生安全教育,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难以从内心真正产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不安全因素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应对能力,甚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安全教育主要是以理论课、讲座培训等形式为主,按照书本知识讲解,即便有案例分析,大多也是很久之前的案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过于遥远,这不仅导致学生在记忆和认识上不够深刻,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育效果甚微。

三、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团学组织、班级有序地开展相应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团学组织是在党建引领下的青年学生组织,成员思想进步,充分发挥团学干部的沟通优势,可以为学生安全教育添砖加瓦。

以班级德治、法治为基础,充分发挥班级自治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重视政治素养的提高,不断提升沟通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确立宿舍、班级、二级学院、部门、学校的“五级安全响应机制”,推进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的班级管理体制,夯实校园安全工作成效[10]。

(二)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部在对安全教育的要求中指出,“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安全教育应当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丰富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融入生命安全、法治教育内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运用多媒体、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形式,增加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让安全教育的作用入脑入心。

(三)打造安全教育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安全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安排一定的专职人员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专职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其他专业教师,要强化综合教学能力,让安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对于辅导员,要注重提升安全问题识别和教育能力;对于安保人员,要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要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提供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创新安全教育教学模式,要充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实践化教学,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

1.注重安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新时期的高职安全教育工作,需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安全教育需要与德育深度融合,讲好安全故事,以品德规范促进安全教育,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优化校内外环境,全面推动安全教育的进步。

2.利用新媒体资源通过网络开展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高职院校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时代特点,培养大学生网络风险识别与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应对网络关联事件的能力;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力量,构建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教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工作及普法工作。可以以多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作为载体,发布相关安全知识,也可以在平台中开展各种趣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达到向学生科普安全教育知识的目的。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从而让安全教育活动能够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线上开展讨论,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答疑,提升安全教育效果;可以指导学生拍摄安全教育短视频或拍摄具有特色的安全教育微电影,创作安全教育相关文章进行推送。同时,要积极开发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安全教育网络教学课程,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能够随时通过网络开展学习。

3.完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设置相应的学分,内容涵盖全面,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内容创新,除安全基础知识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心理健康和急救医疗等方面的内容。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通过升旗仪式、观看爱国电影、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联合相关单位,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开展反恐、自救、消防等安全讲座,定期进行校内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平安校园体系建设。

4.重视通过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社团是第二课堂开展的重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结合不同社团的特点,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社团活动中,并做好社团活动的展示和交流,进一步丰富、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通过发放安全教育宣传手册、微视频制作、安全知识竞赛、主题晚会、征文比赛、主题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氛围,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