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作者: 唐淑云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0

[摘           要]  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各企业对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为顺应市场需求,职业院校需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调整,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源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提质培优背景下,围绕专业群,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产业转型;提质培优;专业群;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5-0093-04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为此,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对教师队伍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指出: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尤其是2020年9月教育部联合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将“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转化为举措和行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明确要求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攻坚战的关键因素。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德、美、澳、英四国的职业教育开展得相对较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体概括起来,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教师培训制度化。

2.重视企业实践培训。

3.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4.培训模式多样化。

5.培训内容有针对性。

国外的职业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国内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在不断进行完善。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在提升内涵建设的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团队凝聚力不足、内外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学创新能力不强、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二、加强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将面临以下挑战。

1.自响应高职扩招政策以来,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发生了变化,高职生由原来的中专生、高中毕业生、技校生进一步拓展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使职业院校生源进一步多元化,这既给职业教育带来重大发展契机,又给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

2.当前,国内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在不断整合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随着新模式、新产业、新方法、新业态等日益更新,对技术技能类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仅要求每位员工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还要具有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才能符合将来的岗位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适应产业形势的变化。

专业群即围绕某一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以学校品牌专业为核心,由若干技术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合。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而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专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以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由于专业群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相辅相成,只有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才能促进专业群的健康发展。因此,以提质培优为背景,对推进当前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建立适合高职院校专业群教师培养模式,对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专业群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由于专业群建设离不开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支撑,且“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也明确要求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由此可见,在提质培优背景下,打造职业院校优秀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教师教学团队分别在以下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具体如下。

(一)专业群教学团队制度建设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遴选规则不合理。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成员仅选自本专业课程的若干教师(包括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各专业教师之间尤其与兼职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各自承担不同专业或课程的教学,孤军作战,团队凝聚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比较缺乏。

2.没有形成明确的团队发展规划。一方面,职业院校主要根据本校教师的需求来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而忽视了兼职教师的特点和诉求;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以利益为主,不愿或较少主动委派技术员工到职业院校服务,导致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机会少,最终很难形成团队的价值理念与共同目标。

(二)专业群教学团队成员素养提升的问题

1.大多数专任教师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甚至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虽然大部分专业教师已获得“双师型”教师证书,但仍与行业、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2.兼职教师由于受学历、职称及企业工作时间等限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兼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有待提高。(2)个别兼职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待提升。

3.教师团队的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根据团队成员的优势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推进专业群教学团队教学创新的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教学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1.专任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较弱,兼职教师正好与之相反,但两者之间往往缺乏深度沟通交流,导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创新。

2.大多数教师没有完全掌握和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虽然有接触到如“双师型结构”、“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等理念,但并没有真正掌握,也很少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兼职教师并没有完全参与到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来,没有完全将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没有重点突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很少提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四)专业群教学团队建立团队考评体系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教师个体的评价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主,同时引入教师的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评价原则,而在社会服务项目参与、实践教学业绩、决策咨询业绩、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转化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积极性不足。

2.没有将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工作业绩公正、合理地归入教师的个人绩效评价中,导致教师参与团队工作的动力不足。

四、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基于以上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和现象,探索建设的路径如下。

(一)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应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最大化实现团队的合作效益。

1.制定团队目标。团队教师协调分工,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专业能力模块,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团队目标是促进学生成才、教师进步和企业发展。

2.组建团队成员。教师团队成员不仅包括校内教师,还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一起加入,校内团队成员要涵盖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比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等方面,且对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有要求,需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团队成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合理,团队成员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在50%以上,教学团队成员尤其是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明确团队定位。为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群教学团队中来,根据不同分工,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不同但又缺一不可,分别扮演领导者、督导者、执行者、协调者等角色。

4.选拔团队负责人。作为教学团队的核心,团队负责人不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历,还要具有教学改革意识、较高的科研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作意识;了解专业申报、课程开发流程;对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比较熟悉。此外,团队负责人还要善于发现团队成员的优缺点,擅长激发团队成员的进取心,能够正确把握团队建设前进的方向。

5.落实团队成员的职责。比如团队负责人主要管理团队的组建和整体发展方针;其他团队成员包括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研究制订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指南,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创新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积极参与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评价等。

6.确定团队发展规划。在团队建设中,不断优化团队成员结构和团队建设方案,改善和推行模块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提炼出优秀的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经验,并将建设经验共享给其他职业院校。

(二)健全保障机制,为专业群教学团队成员素养的提升开辟道路

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学团队成员的素养提升要得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为调动学校、企业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比如通过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推进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建设,使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企业也能从学校获得优秀的人才资源。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不仅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场地,还要为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培训基地,以巩固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提升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企业在为团队教师定期培训和共同开发技术时,不仅能够获得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协助,还能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

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成员素养的提升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渠道来实施。

1.与本科院校或职业院校或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合作,建立长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基地。根据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训方案,有效提升团队成员包括团队负责人的管理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个人素养等。

2.与企业建立深入、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教师在下厂实践时期,企业导师给校内教师传授企业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帮助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最终使兼职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