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建设的调查分析

作者: 区长英 钟秉盛 郑金荣

[摘           要]  对某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发现该专业群在“三教”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材内容形式较过时、教法易走向理实割裂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成因,认为有效推进专业群的建设,学校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整体的布局;教师要更新观念构建现代化教学;校企要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033-04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等政策文件,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进职业教育稳固根基、提质培优、以质图强。但归根结底,这些改革措施要落地生根,就必须聚焦“三教”改革。“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故将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合称为“三教”改革。在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背景下,教师、教材、教法都是事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养成[1]。在一定程度上,“三教”改革的成效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成败得失,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就牵住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牛鼻子”,据此,本文对某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现状进行个案调研,通过对专业群“三教”改革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一是问卷调研。经查阅相关文献参考、整理、合并问卷项目、邀请专家讨论纠正、测评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学生、教师版本的《关于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数据统计分析均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本次问卷只对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所涉及师生发放,共收到1085份学生问卷和31份教师问卷。经过对电子问卷进行逐一的审核,不存在IP地址重复的问卷,学生和教师样本得到有效问卷分别为1085份和31份,总样本量达到调查方案预计的样本量,该批样本所搜集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为研究某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三教”改革现状提供数据分析的支持。二是个别访谈。我们分别对专业群的负责人及专业群内15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其中,从专业群5个专业中分别挑选老、中、青3位教师,就目前专业群的“三教”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访谈,本调研力求访谈对象在身份、专业、教龄分布基本均匀,使访谈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分析

(一)教师教学态度与素养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

教师是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的关键,尤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教学态度与素养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其中有93.82%的学生表示“教师能提前到达教室,将教案、课件、教具准备充分”;有93.73%的学生表示“教师教学严谨、态度端正,课前备课深入,认真开展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93.64%的学生表示“教师严格课堂管理、作业布置合理批改及时,辅导耐心”;有93.73%的学生表示“教师展示了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精神面貌及风采,注重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生活、学习、职业等方面积极健康成长”;有94.56%的学生表示“教师公平合理对待每位学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掌握学习方法”;有94.47%的学生表示“教师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有94.47%的学生表示“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熟练掌握课堂使用的技术设备,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

(二)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自我认同度较高

教材是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的载体,教材资源的内容的重构是破解教材改革的关键所在。从教师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师对教材资源内容进行重构自我认同度普遍较高,其中有96.77%的教师表示“能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课程思政元素呈现出来,使课堂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有96.77%的教师表示“能够将最新的专业发展、行业发展的知识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能够使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实际更加贴近”;有96.77%的教师表示“能够使教材的内容、表现形式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能给学生学习留白,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余地”;有93.54%的教师表示“能够配套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丰富融媒体资源,实现学习环境可交互性”;有96.77%的教师表示“能够体现对学生学习成果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体现多元智能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师生整体上认可教师教法改革创新的成效

教法是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核心,教法改革创新的成效直接影响专业群“三教”改革实施的成效。从教师访谈的结果来看,15位受访的教师均表示尝试进行教法改革的创新,其中A老师表示“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整体上认可教师教法改革创新的成效,其中,94.01%的学生表示“学生到课率高,迟到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有94.47%的学生表示“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有效互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掌握学习方法”;有94.93%的学生表示“实现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态度端正等教学目标”;有94.58%的学生表示“实现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和成长”。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教师对自身教学成效自我评价为较低或极低。

三、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优质的师资人才培育储备不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来说尤其重要。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优质的师资人才培育储备不足。其中,有41.94%的教师教龄低于5年,有29.03%的教师教龄超过20年;有45.16%的教师职称是初级或初级以下;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只占3.23%;“双师型”教师只占61.29%;有41.94%的教师表示“担任教师教学岗位前,没有任何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有16.13%的教师表示“担任教师教学岗位后,没有参与任何企业的实践活动”;有45.16%的教师表示“没有参与任何教学团队的建设,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等建设”。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目前专业群教师队伍结构两极分化,一极是呈现教龄年轻化、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的趋势,另外一极是濒临退休,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企业实践锻炼与继续学习的内生动力,优质的师资人才培育储备不足。

(二)教材内容形式较过时,丰富的教学资源配套有待完善

教材作为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的载体,特别在当前专业群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亟待提升的形势下,选用一本好教材的意义更为重要。从师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教材内容形式较过时,丰富的教学资源配套有待完善,其中,只有51.61%的教师表示“选用本专业群教师所编写教材”;只有12.9%的教师表示“教学过程中会选用活页式教材”;没有教师表示“教学过程配套使用VR、AR等现代化虚拟现实的教学资源”;只有78.06%的学生认为“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实践训练等环节,对思政教育感到有亲和力”;只有77.88%的学生认为“教师安排实践内容循序渐进,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开发理实结合实践教材或指导书”;只有79.44%的学生认为“教师精心对现有的教材资源进行内容重构,能够充分体现理实结合,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只有79.72%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课件或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因材施教,适当运用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数据都表明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形式缺乏新意,难以将目前的VR、AR等现代化虚拟现实的教学资源技术搬到课堂中。

(三)教法易走向理实割裂,难以有效体现校企的产教融合

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教法改革是根本。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专业群教法易走向理实割裂,难以有效体现校企的产教融合。其中,只有78.16%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逻辑性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自然融入企业文化熏陶”;只有78.2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设计服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学流程,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工作及生活相结合”;只有78.15%的学生认为“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组织流程,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灵活”;从教师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教法改革目前还难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教法改革当中。其中B老师表示“教师进行教法改革创新时,遇到难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活动的难题”。

四、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缺乏专业群“三教”改革顶层设计整体的布局

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推行面临着诸多亟须破解的现实难题,这些问题产生始于学校层面缺乏专业群“三教”改革顶层设计整体的布局,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缺乏资金、硬件设备、活动场所等物质和完善的运行与管理保障制度来支持教师成长、教材建设、教法改革。在教师问卷调查中,有80.65%的教师表示“缺乏资金、硬件设备、活动场所等物质支持来持续推动专业群‘三教’改革”;有51.61%的教师表示“缺乏完善的运行与管理保障制度支持来持续推动专业群‘三教’改革”;有77.42%的教师表示“缺乏时间的保障,教师授课任务繁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投身于‘三教’改革建设中”,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也表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是影响“三教”改革有效推进的主要阻力。其中,专业群负责人C老师认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建设的制度保障及建设方案不明,建设任务不具体”;D老师认为“教师目前一起研讨和学习的时间太少,每天忙于上课,课后培训、交流的时间不够”。由此可见,学校在专业群“三教”改革顶层设计整体的布局上缺乏对资金、硬件设备、活动场所等物质、保障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参与等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对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理念、政策认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