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突破: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如何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

作者: 张竞

①基金项目:本文受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闽委教组〔2020〕41号)资助;福建省职业教育中心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中高本课程体系衔接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JY202107)资助;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闽交院教〔2020〕9号)资助。

作者简介:张竞(1981—),女,汉族,福建大田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等。

[摘           要]  数字化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X”证书制度赋能的“三教”改革能够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数字化时代下的“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二者互为手段,且“1+X”证书制度必然推动、呼唤且赋能“三教”改革。但是数字化时代下的“1+X”证书制度赋能高职院校存在教师数字化素养不足、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打造“1+X”证书制度下的教师共同体、教研平台、教材建设平台、教材共享机制、教法交流机制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高职院校;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6-0013-04

“三教”改革指的是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重点任务和改革难点。而作为“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即革新职业教育办学形态、重构学历职业教育的内容、完善技能证书体系、构建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1]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下“三教”改革的新希望。毕竟在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不仅明确提出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也即“1+X”证书制度,还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而紧随其后在2019年4月颁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更是对“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的定位予以明确,即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中间环节,推进“1+X”的有机衔接。也就是说,要通过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有效推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和落地。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职业院校承担‘1+X’证书制度有效运行的使命,‘三教’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对于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2]

同时,随着以5G、“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宣告着数字化时代的悄然到来。2020年以来的大规模线上授课也让人们对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有所理解。而数字化也必然对“1+X”证书制度以及“三教”改革产生冲击,从而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这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数字化如何赋能“1+X”证书或者数字化时代如何影响“三教”改革。但关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1+X”证书制度如何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研究尚未深入。而且,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关键时期,其所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以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更应该加强研究。

一、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赋能“三教”改革的内在逻辑

如欲对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如何赋能“三教”改革,也即对“1+X”证书赋能“三教”改革的内在逻辑有所认识,必须先对“1+X”证书和“三教”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详细的厘清。因为,经由知网等工具的检索,笔者发现关于“1+X”证书如何助推“三教”改革和“三教”改革如何影响“1+X”证书的研究均有研究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是否说明,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同时,虽然都有研究,但对“1+X”证书如何助推“三教”改革的研究远远多于“三教”改革如何影响“1+X”证书制度建设的研究,这又是为何?

(一)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必然推动“三教”改革

第一,在理论层面,如上文所述,在试点方案中将二者的关系描述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中间环节,推进“1+X”的有机衔接。这似乎表明二者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即“1+X”证书为目的,“三教”改革是手段。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辩证法中,目的和手段是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范畴关系,“目的是表示在人们的有意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活动的结果”,而“手段是对人们的有意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4]因此,我们可以知道:“1+X”证书和“三教”改革二者互为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目的则是共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二者又有所区别。毕竟,作为制度设计的“1+X”证书位属顶层。“1+X”证书制度需要“双师型”教师,这就带来了“三教”改革的教师改革;“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为“1”以及“X”证书所需要的证书考试标准的“课证融合”模式,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传统教材不再适用,也即“三教”改革的教材改革。与此同时,课证融合模式也必然带来教法的改变,学生不再单一有学校这一教学场景,更有企业等教学场景赋能教法改革。因此,虽然在理论上,“1+X”证书和“三教”改革二者互为手段,但在具体实践中,“1+X”证书制度作为顶层设计,确实可以由上到下赋能“三教”改革。而“三教”改革所要求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非一定指向“1+X”证书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就明确提出可以通过“银发计划”增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退休工程师、医师、教师等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发挥其企业工作经历优势和技能优势,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供新的动能,为职业院校学生增加一技之师、一事之师。”这类教师改革不一定能够赋能“1+X”证书制度建设。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也同理。因此,“1+X”证书制度能够有效促进“三教”改革,而“三教”改革并不一定能够促进“1+X”证书制度建设。

(二)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必然呼唤“三教”改革

“1+X”证书制度创设的目的是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数字化时代所急需的人才类型。毕竟,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脚步。而“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的共同联合。在此目标下,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三教”改革,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针对“X”证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摸索数字化时代下的教材安排;而为“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则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等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对教法进行改革。因此,作为“职业教育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所作出的制度安排”[5]的数字化时代下的“1+X”证书制度必然呼唤与之相对应的“三教”改革。

(三)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必然赋能“三教”改革

“赋能,最早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他人注入能量。”[6]而后此概念被诸多领域所借用,成为全新的概念,并被赋予诸多内涵。正如卡门(Carmen)就将“赋能”分为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三个重要维度。[7]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赋能“三教”改革,则是指为“三教”改革注入能量。那么,是如何实现的呢?

第一,从结构赋能角度看,“1+X”证书制度改善了“三教”改革的外部环境,即在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使教育者不再仅仅是学校教师、企业专兼职教师,也可能是在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站上的博主(UP主),同时“教师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已经扩展到公共空间、社会生活和共同利益的共同建设过程”。[8]因此,学习的环境也不再局限在班级、校园、企业中,还延伸到了网络、社会,由此也带来了终身教育的可能。学习的教材也变得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第二,从心理赋能的角度看,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会极大地增强人的获得感与平等感。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是更加扁平化的社会结构,处于学习主导位置的教师(或者说教育者)更多处于上层位置,学生(或者说学习者)则在心理上处于下位,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带来的变革,使学生与教师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掌握者,有时甚至需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新知识。因此,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能赋能“平等关系”的获得。

第三,在资源赋能方面,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会积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数字平台的建设,这些均对“三教”改革有所助益。

二、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赋能“三教”改革存在的困境

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仍旧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三教”改革。

(一)教师数字化素养不足

自“1+X”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目前已经四五年时间,但是招聘的教师仍旧是传统教学模式过所培养出来人才,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师,新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有了提升,但整体看,高职院校的教师数字化素养仍旧不高,尤其是兼职教师。多数兼职教师是从企业招聘,除个别专业的兼职教师懂得数字化技术外,多数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是比较低的。这会影响“三教”改革,从而也会反作用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尤其是在某些数字化及智能化面临迫切升级的专业。

同时,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所要求的与之相应的师资培训制度尚未构建,师资培训制度的构建是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短短的几年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X”证书所要求的师资培训仍旧不足。

(二)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有待加强

通过对当前“1+X”证书制度试点情形的考察,教材方面的数字化建设仍旧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纸质教材使用较多,数字化教材应用不够;未能建立专业的数字化教材平台、数字教材库。而在有些专业和“X证书”培训中,不仅数字化建设不足,更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教师仅靠经验等进行知识的传递,严重影响了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的发展及其相应的教学要求。此外,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还存在课程和证件分离,教材内容重复、老旧、单一等问题,还有些地方的教材存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足,先进教育理念有待加强学习

当前的“1+X”证书制度下教法仍旧比较单一,虽然有些专业已经开始借助于新兴媒体等授课,但整体来看,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未能深度融合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领域,要积极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关注行业的变化,及时应用最新的教育技术予以更新,并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同时,教法的改变也必须跟当前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相呼应,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专业领域,更得将目光转向教育学、教学论、学习论以及教育心理学等理念,尤其是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教学方法的发展,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数字化带来的信息交流的便捷,使这一切都较为方便。

三、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赋能“三教”改革可行的路径

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如要赋能“三教”改革,则需要依托“三教”改革的核心,将“1+X”证书制度完全融入其中。笔者以为,各高职院校需根据自身办学情况以及学科、产业发展条件妥善安排自身的改革策略,但以下可行路径则是众多高职院校均可借鉴的。

(一)依托数字技术,打造“1+X”证书制度下的教师共同体

数字化时代下“1+X”证书制度要有良好的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共同体建设。“要建立教育共同体,各参与者应基于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目标和兴趣,形成相互聚合、深度关联的教育群体。”[9]高职院校要和企业一道合作建立校企教师共同体组织,即打造“双师型”师资共同体。依托数字技术,教师共同体内的个体能够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经由教师共同体,教师共同学习教师知识、专业知识,专兼职教师均能够互通有无,弥补不足。同时,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建设能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共同体的数字素养也会得到长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