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施途径研究

作者: 舒兰辉

[摘           要]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环境育人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造层面,还应以此为载体展现其隐性的精神内涵,创建宜生活、宜学习,具有优良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形成良好互动,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督促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建设,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以学院“一院一品”精品文化品牌项目《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施途径——基于我是校园文化解说员研究》为例,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为主题,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探讨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校园文化解说员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6-0009-04

大学校园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象牙塔,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是广大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校园的建筑与环境共同构成了校园的文化景观,体现出学校不同的人文风貌和历史积淀,彰显其独特的非凡气质和精神内涵。

自古至今,书院学府的选址和建造都非常讲究。例如,古代闻名遐迩的岳麓书院,还有现代的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等,更是被誉为国内最美大学。众所周知,读书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理想抱负,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办学理念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初心。因此,校园环境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需求,更要发挥其思政引领的价值功能,承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作为地方一所重要的农业院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也深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创新性地组建了“校园文化解说员”学生宣讲社团,以“弘扬校园文化,传承农业精神”为主题,意旨通过学生的视角,解说“九园十八景”校园景观的设计,深入挖掘和展示校园文化环境的内涵和价值,将校园内的各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一、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概念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是指学校通过规划和管理校园内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以及活动环境,营造出充满正能量、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氛围,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从而达到德育育人的目的。

首先,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基础。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教学设施、绿化景观等硬件设施。一个整洁、美观、功能齐全的物质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也在无形中传递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审美标准。例如,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等专用教室的规划与布置,都应当体现出学校对学术、艺术、科技等方面的重视和期望,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

其次,精神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灵魂。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等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可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等符号性文化元素,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最后,活动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可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此外,活动环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实施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价值及原则分析

(一)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价值

1.形成教育教学导向

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导向。在这样的环境烘托下,教师能够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也能更积极地吸收知识,形成良性互动。此外,校园文化环境还能够引导师生共同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

2.彰显职业教育特质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校园文化环境则可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例如,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创业创新等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依托实践类文化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些元素可以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例如,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可以将其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够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还能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同时,校园文化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首要原则,无疑是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和期望,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学校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包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为他们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中得以茁壮成长。此外,以人为本原则还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他们的潜力和特长,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学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园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2.系统性原则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师生关系等方面。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必须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和美化,营造出富有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同时,还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系统的知识教育。其次,实践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倡导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互动的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首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也要注重创新。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新颖、有趣的文化活动,如主题演讲、创意大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还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4.持续性原则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持之以恒地推进。为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其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和发展。学校要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不断更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始终保持活力和吸引力。最后,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共同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社团在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中的定位和职责

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引导的重要组织者,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因此,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解说员的作用非常显著,通过他们生动的解说和互动体验,能够促使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从而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社团中,一名合格的校园文化解说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传递正能量

校园文化解说员需要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色,通过研读学校的历史资料、文献档案,了解学校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挖掘其中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向师生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校训精神等,引导师生共同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同时,解说员还要关注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及时捕捉校园文化的新动态,向师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二)创新解说方式,提高互动体验

传统的解说方式往往以讲述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性。为了增强校园文化解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解说员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活动。例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直观展示校园文化的魅力;或是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馆、博物馆等场所,让师生在亲身感受中了解校园文化。此外,解说员还可以邀请校友、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校园中的经历和感悟,让师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校园文化。

(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文化共享

校园文化解说员可以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校园文化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吸引更多的师生关注和参与;或是组织文化沙龙、主题讲座等活动,邀请师生共同探讨校园文化话题,激发师生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师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共同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具体实施途径

(一)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环境育人的关键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学校历史、传统和特色。一个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能够无声地传达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启迪。因此,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对于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实现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学校应深入挖掘自身历史底蕴,将学校的辉煌历程、杰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等融入景观设计中,使每一处景观都成为学校历史的见证和传承。而校园文化解说员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应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以此为基础精心规划和设计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解说词。例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润园志”以民族英雄左宗棠的故事为主线而建,校园文化解说词则从左氏家训格言、收复新疆伟业、征途新疆风光等着手,对这一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左宗棠的一生,如何满腔热血收复失地,如何不辞辛劳种树绿化新疆,真正为新疆这片土地鞠躬尽瘁;学习他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维护民族尊严和利益、忠勇爱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