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信创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作者: 刘新娥 殷晓春 何淼 李方方
[摘 要] 信创是国家战略的新基建,核心是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信创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共建“南信.信创(鸿蒙)班”,把对接信创产业、深化产教融合作为信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重构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培养教师团队、打造实习就业平台,突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信创;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8-0065-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1]。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1]。
信创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根基,通过科技创新,构建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核心举措[2]。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性和先导作用,人才是一切的主要源泉,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够开展科研活动,推动技术进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高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们不仅是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更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如何推进高校信创人才培养是当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一、信创的内涵
信创,全称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一个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底层架构和标准,解决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进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字基础,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
信创涵盖硬件(包括GPU/CPU、主机、各类终端)及云计算、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IT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信创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因为信创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支撑,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一)信创发展历程
2016年“信创”首次提出,2020年国家颁布五项政策指导信创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信创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短短数年,我国信创产业热度持续攀升,不断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与发展潜力。
“2+8+N”全面信创是中国信创产业重要的发展策略。信创建设从党政(“2”)局部起步,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逐步扩展至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石油、教育、医疗、航空航天8大重点行业并进入了规模化应用阶段,预计其他如工业、物流、烟草等N个行业(除“2”和“8”以外的其他行业)会逐步推进。
放眼未来,中国信创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会在多个层面实现突破和增长,数字中国的技术创新体系、数字安全屏障将更加坚固,进一步巩固国家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
(二)信创市场规模
信创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信创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格局。据“艾瑞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艾瑞预期中国信创市场整体规模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
二、信创人才培养
(一)信创产业人才现状
信创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扩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关键软硬件研发、迁移适配技术领域人才较为紧缺。在当前信创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信创产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如何培养符合信创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信创产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包括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专家。随着信创产业的不断推进,对于能够进行原创性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这类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了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的推进,信创人才一段时期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信创产业人才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二)高职院信创人才培养定位
信创产业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进行科技攻坚,也需要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支撑技术落地。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携手行业共进、助推构建信创产业人才培养是当下研究的热点。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信创产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信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实现产学研成果的落地和转化,实现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等方面持续研究落地。
高等职业院校在信创产业中的定位:培养支撑信创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如何做好信创人才链应用型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输出是当下研究的重点。
高职信创人才培养研究内容如图1所示。
三、构建高职信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
(一)对接产业,推进信创深度产教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接产业,推进信创深度产教融合成为当前和未来三年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政府政策引导和激励产教融合,高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优化校企合作模式,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当前国产化信息技术产品、应用生态建设处于上升阶段,决定了信创人才培养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建设信创产业学院[2],促进教育与信创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信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围绕信创产业链中的“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依据岗位群、岗位内涵,持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设置信创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六大专业,优先发展信创、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产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信创人才。信创专业群与信创产业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二)聚集优势,培养高水平教师团队
从行业龙头企业、双一流大学引进信创产业高端智库人才作为产业导师,以学校和在校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需求为牵引,搭建成立高水平合作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协同教学团队,从职业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实施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企业以真实项目培养教师;教师将学到的最新技术带入课堂,从而提高符合信创要求的最新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高水平信创教师的培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信创人才培养[3]。
(三)联合名企,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产教深度融合,紧跟信创产业发展趋势,遵循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协同发展,企业深度参与课程体系构建,按照“产业链—技术链—课程链”的对应逻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相统一[4]。加强对信创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的跟踪研究和教学融入,校企联合研制优质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
(四)携手行企,共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携手企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构建专业级、课程级、素材级三级资源构成的资源库[5]。
专业级资源库明确信创鸿蒙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课程级资源库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以反映行业最新发展;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完整教学内容。素材级资源库制作各种教学素材,如教学视频、教学动画、项目案例、习题、测试等组成的颗粒化教学资源。
通过构建专业级、课程级和素材级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促进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
(五)产业学院,打造实习与就业平台
在信创产业环境下,组建产业学院,打造实习与就业平台。通过与企业岗位对接,对学生的培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并为学生提供对应企业岗位的实习和就业指导。通过项目进校园,把企业真实的项目经过精简设置在课程中,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企业真实项目。企业项目经理、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带领学生设计、实施、完成真正的项目与课题,在完成项目与课题的过程中贯穿企业项目制度,使学生预适应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吸引力的待遇实现对口就业,进而实现岗位匹配度的目标。
四、“南信.信创(鸿蒙)班”的具体实践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服务国家新基建、“数字长三角”、江苏网络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同时,指出基于学校“产教双平台支撑、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主模式,完善校企一体化招生、一体化培养、一体化育人、一体化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南信.信创(鸿蒙)班”总体介绍
“南信.信创(鸿蒙)班”于2024年1月成立,是我校对接信创产业、联合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对标我国信创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在职业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对产教深度融合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实践,此班对接信创(鸿蒙)产业,重构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打造实习就业平台。具体人才培养设计如图3所示。
(二)“南信.信创(鸿蒙)班”培养模式
作为人才主要供给端的高校,需要紧跟产业需求进行培育机制的“迭代”,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信创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上升期产业,人才培养应该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紧跟信创产业中的新需求,与企业深度对话,了解岗位的技能要求变化;分析岗位需求,提炼出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要点,重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信创产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需求。
(三)“南信.信创(鸿蒙)班”校企共建
组建产业学院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分别邀请校企双方领导和专家参与产业学院制度设计、专业建设与评估等。校企双方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共同承担教学实训课程,专业内每周例行教学会议,学院内每月例行教学研修。
信创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校方指派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包括学生食宿、安全、学校流程、教学授课等;企业选派工程师作为产业导师,重点负责行业化课程实训、赛事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就业等。
(四)“南信.信创(鸿蒙)班”培养方案
2023届学生已完成上学期课程学习,后面延续保持原通识课教学计划(英语、数学、思政、双创等),原专业课或保留(本信创班所需基础课程)或融入或替换(信创类新增课程)。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将本阶段课程选择性替换或融合鸿蒙类课程,重点进行专业核心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鸿蒙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
(五)“南信.信创(鸿蒙)班”特色创新
1.打造信创人才培养示范平台
采用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四方联动合作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为信创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行业提供产业环境、人才需求标准、师资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高校提供生源、场地、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制度等;企业提供技术、项目、实习就业岗位需求等。校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通过四方联动实现共同目标,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信创人才。
2.打造产教融合实习就业平台
在校企紧密合作的环境下,根据岗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通过岗位对接,在校学生实习项目就是真实工作项目;企业导师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岗位需求即时发布,把企业项目制度带到学校学生中,实现学生对口就业、岗位匹配度高等目标。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产业和企业需求导向下,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互协调,真正实现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携手行业共进,深化产教融合,以构建信创产业人才生态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信创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南信.信创(鸿蒙)”班对于响应国家教育战略,促进鸿蒙生态建设,支撑万物互联,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51-53.
[2] 王小铭.高校信创教育及教育信创化的建设探究[J].中国信息化,2023(11):56-58.
[3] 于洋,郭永跃,郭嘉.基于信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训练课改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0):41-44.
[4] 李维勇,李建林,李方方.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3):24-27.
[5] 钱宇虹.职业教育信创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2,29(4):39-40.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