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策略
作者: 孙晨明 徐亚亚 朱永 王昱燚[摘 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在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双创能力培养。考核评价是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强化专创融合师资建设和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评价形式、主体和功能单一问题,提出构建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样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吸纳多元主体参与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丰富拓展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功能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完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打造专创融合“金课程”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评价;机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8-0101-0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在课程,专创融合课程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中考核评价是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双创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研究现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不足,提出符合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需求的优化策略,完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打造专创融合“金课程”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优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专创融合课程改革
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具有诊断、导向、调节和促进功能。专创融合课程的显著特点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优化教学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专创融合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例如,专创融合课程设置转向产业需求导向,学科专业条块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1],从偏重知识和技能转向思维、能力、素质训练,从传统讲授教学方法转向项目式、混合式、OBE(成果导向)、岗课赛训证融通式教学方法,即专创融合课程考核评价的结果可以充分反映课程标准是否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教学设计是否匹配企业生产真实项目,教学活动是否满足学生双创素养提升等。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紧贴产业需求制定专创融合课程标准,基于企业岗位丰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双创素养设计专创融合课程实践项目,并不断建强专创融合课程实验实训平台以满足教学需要,提升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建设水平。
(二)有助于专创融合师资建设
专创融合师资团队的建设是实施专创融合教育重要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师资团队不仅包含专业课教师、校内双创导师,还应聘请优秀创业校友或者校外企业导师加入教学团队,同时要注重不同学科教师跨界组团,例如让财经类、法律类教师加入其他专业课或者创业基础实训课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是专创融合课程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核心,在专创融合课程中对专业教师进行评价范围包含但不局限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内容,对其考核评价的反馈有助于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重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促进专业教师主动赴一线企业实践锻炼,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培训,掌握符合专创融合课程授课所需的双创知识和技能;督促专业教师更新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参与新型教材和专创融合实践平台建设,利用教科研创新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等,提高教学效果,打造专创融合课程“金师资”。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专创融合育人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重要体现。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优化的出发点有很多,例如可为学生应用专业技术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平台支撑。专创融合课程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让不同双创需求的学生参与到各级创新创业比赛中。例如全国最大的双创思政课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就是以红色创业典型为思想引领,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多地投身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服务一线中,厚植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具有很强的劳动教育属性,依托创业实践等活动,引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畜舍塘口,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尊重劳动成果,使之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评价回归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的基础上,融合双创思维、能力、素质训练,将双创教育中的市场调研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业模式选择、产品营销策略、客户群体画像、成本分析控制等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双创能力过程中,让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有更多发展方向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现行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单一
专创融合课程不是简单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加,而是以专业课程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并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渗透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素养,并对学生开展双创实践训练,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设置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2]。然而,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上,一方面,还没有建构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经过系统研究国家政策、访谈调研、专家论证和方法验证而形成的评价标准[3];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在开展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过程中评价形式单一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考核评价多注重学生双创获奖成果等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学生专创融合课程学习中双创素质的提升过程。同时,高职院校中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的专创融合课程比重有限。
(二)缺少多元联动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单一
专创融合课程评价者的组成应涵盖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企业(用人单位)、校内外教育评价专家(督学督导队伍)、校外企业兼职教师或双创指导教师、校内任课教师、学生(在校生和往届毕业生)、家长以及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等。在实际考核评价过程中,首先,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沿用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考核评价机制,受限于很多校内任课教师企业实践和创业经验不足,造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高职院校让学生参与课程评教多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等时间节点,学生实时参与专创融合课程评教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还不够,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改进课程教学的作用有限。最后,有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尚未组建以校内专业教师、校内外创业导师、校外企业兼职教师为考核评价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本应作为评价主体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因交通、地理位置的不便对其参与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带来一定障碍。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院校构建专创融合课程多元联动考核评价机制。
(三)忽略评价结果反馈运用,评价功能单一
专创融合课程评价获取的结果可以生成改进式教学建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有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重评价而轻反馈,并未根据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无法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导致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同时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获得全面的教学效果反馈,不利于第一时间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有助于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据此做出优化。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甄别、导向、调节和促进功能[1],例如课程评价结果作为专创融合示范课立项关键指标权重不高,课程评价结果没有运用到师生评奖评优、双创项目申报等过程中,总之,没有充分发挥专创融合课程的考核评价功能。
三、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优化策略应聚焦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与评价结果反馈运用四个方面,构建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提出如下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路径。
(一)构建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需要根据采用的课程教学模式设置评价指标内容或者标准,例如有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目标设置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技能、创新精神、跨学科交流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融合多学科知识等[4];有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评价的焦点是看课程教学内容是否融入行业发展、双创案例、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专创融合元素[5];有的高职院校将OBE理念融入专创融合课程,构建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多元化专创融合课程评价指标体系[6]。综合来看,专创融合课程线下实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包括课程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等。
笔者所在学校的专创融合课程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此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联通教务、学工、团委、教师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依据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7],通过文献查阅、校内外双创教师访谈等方式,在前期出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确定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分,以完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专创融合课程线下实体课堂评价一级指标包含教学态度(10%),教学目标与内容(20%),教学方法与手段(20%),教学组织与管理(30%),教学效果(20%),其中教学目标体现双创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例如增加“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大学生双创项目、双创典型案例等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式、问题驱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采用能反映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综合评价形式(10%);教学效果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素质养成(10%)。专创融合课程在线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设置指标有在线课程搭建与内容设计(20%);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30%);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20分);线上教学效果(10%);教学评价与诊改(20%),同步提高师生在课程评价中的参与度,通过教学评价与诊改不断提升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质量。
(二)建立多样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要摒弃单一化、形式化的评价方式,多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点要根据不同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等合理选择考核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及不同评价方式所占的比例。笔者所在学校首先在政策安排上规定专创融合课程必须采用不少于3种评价方式,各二级学院的专创融合课程大部分通过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开展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线下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明确有关的量化评价要求。
例如,宠物店铺经营管理专创融合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发布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教学任务有测验、测试、练习、实践、小组任务等),开展课前(包含讨论、答疑、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课中(增加抢答、举手、选人等)、课后教学互动,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在教学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任务的完成质量给予鼓励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期末时,任课教师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的宠物店铺创业计划书、宠物用品营销业绩、双创项目参与情况等进行结果评价。任课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后需要在一体化平台对课程教学进行自我评价,结合教学效果、学生评教情况等进行教学诊断并提出改进措施。每次课后,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对授课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评价率需达100%,每次课需开展学生评教,参评学生率不低于90%。整体来看,宠物店铺经营管理专创融合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70%)、终结性评价(20%)和诊断性评价(10%)多样性评价方式后,教学成效显著,学生的课程评价学期平均得分超过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