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路径

作者: 史宏

[摘           要]  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不良信息影响内容的传播效果、客观环境增强内容选择的复杂性、多元化导致内容的针对性不足等。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建议突出新时代的主导性内容、夯实价值观的基础性内容、丰富人文性的基础性内容、拓展素质性的保障性内容,以便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新媒体;职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017-04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不仅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还深刻改变了职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尤其是职业大学的学生,他们不仅面临着学业和职业选择的双重压力,还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职业大学在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大学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职业大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保持内容的先进性

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保持内容的先进性。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而新媒体的出现,为职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内容能更加及时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思想潮流。其次,新媒体平台具有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职业大学能快速获取并整合最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这种即时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1]。再次,新媒体环境下,职业大学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传递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前沿性。最后,新媒体平台,不同职业大学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传播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避免教育内容的固化,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自主获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最新信息,从而进一步推动内容的更新迭代。

(二)增进内容的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变得愈发重要,时代性不仅要求教育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要求能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而新媒体的兴起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平台,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性。首先,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能迅速响应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保持其时代性,所以无论是重大国际事件还是国内的社会热点,都会在短时间内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其次,职业大学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当前社会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内容,这种基于时代背景的内容创新,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使其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职业大学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多样化的内容传播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还有助于将时代背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因此,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之一就是能增进内容的时代性,不仅能保证教育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还能够通过内容创新,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三)促进内容的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能传达给学生,更能真正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职业大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而通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先,职业大学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思想倾向,精准地向不同的学生群体推送相应的教育内容,这种个性化的内容推送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2]。其次,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内容的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教育效果的打折,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评论、讨论、点赞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教育内容的传递变得更加双向,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让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后,职业大学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和数据反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内容的调整,这种实时的效果评估机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良信息影响内容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不良信息影响内容的传播效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网络上,不良信息往往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夸张的表述、片面的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审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会因为与不良信息混杂在一起而被学生忽视或误解,这种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可信度下降,从而难以有效达到教育目的。第二,网络平台的不良信息通常通过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吸引了大量的流量,但在这种信息传播格局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获得足够的传播渠道和曝光度,影响了内容的传播效果,导致学生在获取信息时更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吸引,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存在[3]。第三,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往往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诱导性,容易引发学生的情绪波动和认知偏差,学生在接触这些不良信息后,容易形成偏激的观点或误解,所以即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也会因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由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些信息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所以不良信息的高频率传播打乱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节奏,导致原本要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变得断断续续,从而影响整体的教育效果。第五,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而监管的滞后性使大量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这种信息泛滥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环境中显得格外脆弱,传播效果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客观环境增强内容选择的复杂性

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过程有着极大的复杂性,导致教育内容在筛选、定位、传播过程中存在困难。第一,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各种信息以碎片化形式不断涌现,教育者难以及时并准确判断哪些内容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过程中难以保持稳定性,这就要求教育者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内容选择策略,但这种频繁的调整和不确定性导致内容选择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难以保证选定的内容具有持续的教育效果。第二,新媒体环境中,职业大学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平台、渠道、领域,这些信息的来源各异,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教育者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的内容,但这一过程既耗时又费力,导致教育者疲于奔命。第三,职业大学的学生群体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他们的思想背景、文化认同、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教育者在选择内容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性导致内容选择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很多教育者不具备较高的敏感性,从而无法应对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需求[4]。第四,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还需要兼顾社会舆论、政策导向、学校管理层的要求,但这种多方利益和价值取向的交织,导致内容选择的过程充满了权衡,从而增强内容选择的复杂性。第五,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所以教育者在选择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平台的限制,以便保证选定的内容能顺利传播,但这些技术和规则上的限制,进一步增强内容选择的复杂性,导致教育者在选择内容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三)多元化导致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在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多元化导致内容的针对性不足,导致教育内容难以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一,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念,这些内容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娱乐,不同的信息来源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保持统一性,导致教育者在设计内容时面临巨大的困惑和分歧,从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职业大学的学生群体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教育经历和生活经验,这种多样性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时,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打折扣。第三,新媒体平台的舆论表达不仅快速、广泛,而且多变、不稳定,教育者在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很难在纷繁复杂的舆论中找到稳定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失去方向。第四,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面向的受众群体、信息传播方式、内容展示形式各不相同,教育者在使用这些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平台的特性和受众的接受习惯,但这种多样化的平台特性导致教育内容难以统一标准,从而使内容针对性不足。第五,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接触到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碎片化的特点,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到共鸣点,导致教育者在设计内容时面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往往难以统一标准,从而使内容的针对性不足,进而无法有效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

四、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网络政治认同教育:突出新时代的主导性内容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一变革,必须重新构建学生的政治认同体系,将新时代的主导性内容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便保证学生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形成稳定而坚定的政治认同。第一,职业大学可以通过建立校级、二级学院层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发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要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性、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等内容。第二,职业大学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线上专题讲座、讨论会、互动问答等活动,与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还可以结合线下的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新时代政治理念的理解[5]。第三,职业大学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开发虚拟参观、沉浸式学习等新型教育项目,加深大学生对新时代政治主导性内容的理解。第四,职业大学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主导性内容的认同情况,以便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