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引领下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康平平[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三教”改革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与创新,由“教师”“教材”“教法”逐步推进为“智慧教师”“智慧教材”“智慧教法”的“新三教”改革。以信息技术为引领,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技能,转变教师角色,助推教师改革;开发、整合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助力高职英语数字教材建设;利用智能化设施平台丰富教学方法,构建特色高职英语线上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力推教法改革。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137-04
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这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强化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2020年的“停课不停学”让大部分师生体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型线上教学实验,到2021年,原本生长于线上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线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2年7月4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接下来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应重塑技术学习观,由“用技术学习”转变为“从技术中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创新能力,促进校方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职业教育信息化新生态。新时代要想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重点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必然推动教学改革,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也必然引领“三教”改革的内容发生深刻变革。目前,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在学习环境融通、教学模式变革、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发展。
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史及研究综述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在美国,1993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教育部长理查德·赖利宣布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了“教育与学校互联网相连”“学校有适应教学的硬件”“有适当的内容整合到课程中”“教师具备将技术整合进课程的必要技能”的四个目标。接下来的五年里,美国教育部启动了PT3项目对职前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颁布《数字化学习——美国国家教育计划》,力求让孩子们随时都能得到数字化学习。2005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国家教育技术的七个主要行动步骤。英国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研究紧随美国的步伐,1995年,英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行动计划,1998全面开启教育信息化进程,启动了全国学习网,也是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2003年,开始转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行动计划,2005年,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年政策——e战略,2008年,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BECTA)发动“下一代学习运动”,颁布了《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战略。
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电化教育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开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2000年的萌芽阶段,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2001—2017年进入了教育信息化1.0阶段,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学还处于模糊阶段,2018—2021年为教育信息化2.0阶段,此期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网络课程、线上教学兴起,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显著提升。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逐步启动、推广和应用,实现教育模式新常态。
国外学者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应用、教师的ICT能力,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信息化发展背景、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个人认知及教学能力、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及影响因子、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等。
二、核心概念阐释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设计、开发应用软件,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总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进展成为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信息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于教学中,可以体现在教学的演示、资源的提供、人机交互、现实虚拟、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引领了“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既是教师教的工具,又是学习者学的手段。
(二)“新三教”改革
“三教”改革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新三教”改革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三教”改革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拓展,“智能化”特征愈加明显,即以信息技术引领的“智能教师”“智能教材”“智能教法”登上新舞台。
三、信息技术引领下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的意义
(一)“新三教”改革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延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其主要教学过程以讲授英语单词、语法、翻译课文为主,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至本就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提不起精神。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必然推动教育要素也随之变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势在必行。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有利于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教师”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而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载体,信息技术引领下数字化教材转型能够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有利于教学方式由“机械化浇灌”向“个性化吸收”转变,学生认知由“记忆为中心”向“思维为中心”转变,进而创建“自主、泛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促进“知识型课堂”向“智慧型课堂”的转变。
四、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的实施举措
(一)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助推教师改革
1.信息技术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
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教师,因此必然推动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指导者与协助者”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演讲者”,而是逐渐过渡为“思维的启发者”和“陪伴的向导”。
教师行为的转变。在高科技及大量网络信息资源的辅助下,教师从“一讲到底”的主导地位转变为以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设计者”;教学手段从“板书”+“多媒体”逐渐转变为人机互动的“智慧型”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转变。
2.信息技术时代推动教师发展的策略
以培训赋能教师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内部专题研讨”“引专家进校”“走出去培训”的“三步走”战略,一方面,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和变革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促进英语教师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能力,进而不断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竞赛是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多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微课大赛等,不仅能够使教师在比赛中汲取他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在备赛过程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创新,真正实现以赛促新。
以研促教,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研”就是“把石头打开”,探索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教科研在教学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是连接教育目的与个人教学能力的桥梁,也是教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为助力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教学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第一,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即如何提升自我。第二,数字化教材转型,即智能教材的开发。第三,信息技术时代的课堂革命,即如何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路径设计、实践应用,从理论与实践契合的层面分析和研究信息化教学,教师不断反思、沉淀教学经验,研究成果不仅为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也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真正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比赛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而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是仅仅布置线上作业,流于形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不仅能够鼓励并督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也有利于发现并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撑平台。
(二)以信息技术为引领,整合、开发线上教学资源,不断推进开发数字化教材
整合素材类教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多且杂,但是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以音频、图片作为导入内容,或将网络视频直接在课堂播放,完全不考虑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资源整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将网络资源按语言知识型、语言技能训练型和育人型分类整理。其次,立足学情,以学生知识基础为本,对所选网络资源进行加工再处理,使之适合学生的需求。最后,对网络资源融入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使网络资源的运用不流于形式,能够真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
建设网络课程。信息技术时代,单一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以学生为本,依托真实情境,建设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英语网络课程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英语教师应围绕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内容微单元化、注重交互性,设计有创新、有特色的精品网络课程。例如,笔者所在院校在开展高职英语“新三教”改革过程中,与课程组成员建设了智慧树平台上的“Follow Me”实境英语,其创新点是插入教师自编自导的情境短剧,创设语言情境,打破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网络课程,语法部分讲解以学习者经常犯的语言错误为切入点,诙谐幽默地呈现在镜头前,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开发高职英语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材是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数字教材并不是将传统的纸质教材直接上传网络平台,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工具和技术平台有机融合成新形态教材,其主要体现在契合度、有效度、拓展性、便捷性上。数字化资源的优点是便携,其缺点是视疲劳,因此开发高职英语数字化教材,并不是将英语精读教材的阅读平移到线上。高职英语数字教材选材及设计应该突出英语的职业交际能力和文化属性,选取能够体现“交互性”的文字材料,设计过程实现“人机互动”,与线下传统教材互补。应该从个人技能、合作能力、问题解决、沟通交往、数字素养五大重要职场技能出发,在内容上紧扣职场热点,契合数字时代对职场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着重培养英语情境下的职场软技能,有效提升职业竞争力;在形式上,应以技能为中心,注重实战和应用性,能够支持学生完成“知识—理解—分析—应用”的完整学习流程,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职场案例,通过模拟真实职场情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体验;在创新方面,可以尝试引入游戏化设置,针对每项软技能创建虚拟世界,使学生可以在其中扮演虚拟角色或通过不断闯关挑战获得知识学习和技能进步,增强学习趣味性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