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资助育人的路径研究①
作者: 张青 孙洁[摘 要]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全社会教育公平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具有一定的意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推行以来,为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育人思路与实施路径。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分析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从党建引领、育人设施、队伍融合三个方面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与高职资助育人融合的难点,在此基础上,从创新资助育人体系、细化落实精准资助、营造资助育人氛围、队伍下沉社区、搭建育人新平台、形成资助育人合力等方面创新育人路径,推进高职资助育人实践新探索,形成高职资助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 键 词] “一站式”;资助育人;高职院校;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学生社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109-04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这就要求院校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物质支撑、学业指导、职业发展、素质培养等全面的指导和教育,引导获奖受助学生自强自立、信守承诺、担当作为、感恩回馈、励志成才。
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一站式”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围绕学生实际,整合管理力量,进驻育人队伍,下沉教育资源,从思想引领、品质塑造、心灵呵护、学业管理、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学生教育管理,推进“三全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一站式”管理模式能够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和载体,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格局,拓展资助工作思路,提升资助队伍素质,加大学生感受力度,增强资助育人成效。
一、“一站式”管理模式对高职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资助育人载体
“一站式”管理模式试点以来,教育部确定试点的高职院校很少,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值得深入挖掘的育人模式很多,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下资助育人的创新路径,对资助育人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首先,以学生社区为平台,建立“全员参与、社区联动、教育入寝室”的资助育人模式,凝聚全校合力,切实实现全员育人。其次,根据教育管理下沉社区的要求,开设“学生资助站”,实行资助工作人员进驻“学生资助站”制度,一方面公开资助全过程,接受社区学生监督,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另一方面号召获奖受助学生志愿参与到资助工作中,实现资助全过程育人。最后,坚持德技双修的理念,以学生寝室、社区为育人场所,将资助育人活动开展到学生中,提高学生参与度,将教育内涵从个人向集体、寝室向社区纵深延伸,强化育人成效。
(二)加大资助育人力度
首先,遵循“下沉”原则,集中育人资源,将资助政策、资助全过程、资助队伍、资助育人搬进学生社区,融入学生生活中,加大教育力度。其次,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退役学生、励志向上的学生、自立自强的学生、甘于奉献的学生组成资助宣讲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社区,开展政策宣传、调查研究、励志宣讲等,解读资助政策,宣传资助成效。最后,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不仅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还面临心理问题、交际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提供了新空间,充分发挥“一站式”管理模式中的党员工作室、心理辅导室、学生资助站、学业提升室、职业发展室、艺术文化室的作用,给予学生关注和帮扶。
(三)建强资助育人队伍
辅导员作为资助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力推进的重要指标。
首先,在学生社区开设辅导员工作交流室,定期开展资助业务培训、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巩固政策、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不断提升资助队伍的工作能力。其次,依据“一站式”管理模式要求,辅导员进驻公寓办公、住宿,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以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宗旨,与学生畅谈,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困惑、需求,精准进行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提升资助队伍服务水平。最后,“一站式”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资助育人模式,为高职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资助人员开展资助育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全体资助育人人员可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政策、新模式,尝试在新领域研究资助育人的新路径,不断提升资助队伍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四)推动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
首先,“一站式”管理模式以“支部引领”强阵地、树导向,强调党建引领,要求实施党建进社区制度,按照“党建+”的育人模式开展工作,这中间也包含“党建+资助育人”模式,在学生社区组建党组织,通过专题学习、党员发展、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获奖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学生思想之基。其次,打破传统“学校—学院—班级”的资助育人模式,引用“党支部—党小组—寝室”的网格化模式,开展爱党爱国、知恩感恩、励志成才、诚实守信等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最后,以“社团助力”强载体、建氛围,在学生社区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青年大学习,培养爱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举办社团活动,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风貌,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意识,教育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特长。
二、“一站式”管理模式与高职资助育人融合的难点
(一)党建引领资助育人基础有待夯实
“一站式”管理模式试点工作以来,要求学校坚持以“党委领导”强责任、聚合力,以“支部引领”强阵地、树导向,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进程中,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每阶段的发展规律,用高质量党建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但是,将党建工作下沉“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一定的困境。首先,传统基层党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大多以学生所在学院为基础,与专业教研室相结合,而“一站式”管理模式要求以学生公寓为单位建立学生党组织,但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大多是多专业混合住宿,在学生公寓重新建立学生党组织具有一定难度。其次,受学制短、党员发展名额少的现状影响,大多数发展为党员的学生为三年级毕业班学生,而毕业班学生大多在校外顶岗实习,因此,在社区资助育人工作中,多数优秀学生党员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传递榜样力量。综上所述,“一站式”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党建引领资助育人的工作基础还有待夯实。
(二)资助育人工作设施搭建有待完善
“一站式”管理模式以学生公寓为基础单位,学生公寓设施建设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但受场地、空间及发展现状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工作、实训实习、实践锻炼及生活场所均处于分离状态,学生学习、实践锻炼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导致资助育人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资助育人工作与学生教学、实践的融合不完全。其次,大多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公寓住宿比较紧张,且在建设时未提前预留办公场所,导致工作办公室、会议室、心理辅导室、学生资助站、学业提升室、职业发展室等办公设施的进驻困难较大,对获奖受助学生发展的全面指导受到一定影响。最后,高职院校中学生公寓软件设施配套大多不到位,公寓管理的网络平台建设较弱,一方面资助相关通知及宣传资料大多是通过校园内展板、公告、学校网站、公众号等方式发布,无法直接对接学生个人,一方面获奖受助学生的诉求大多是通过电话、聊天工具、到办公室等渠道向辅导员一对一反映,无法通过网络平台将诉求进行分类,不仅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还大大降低了资助育人工作效率。
(三)资助育人队伍融合有待加强
“一站式”管理模式要求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等内容有机融合,重点是将学校各项力量下沉到学生公寓,实现“一站式”学生教育管理,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全员参与、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发力”的育人体系,共同完成资助育人工作。但要实现力量下沉学生公寓,需要统筹设计,逐步完善,短时间内很难完成。首先,将现有党建、学工、后勤等多支队伍进驻“一站式”学生社区,需要打破各部门原有的人员分工,重新划分职责,导致工作延续性被打破。其次,大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学工系统开展,由辅导员担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具体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行“一站式”管理模式后,需要学校所有部门承担起学生教育管理的任务,完成资助育人工作,因此,直接对接学生的除辅导员外,还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容易产生管理混乱,增添学生负担。最后,大多数教师、行政人员之前很少参与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对工作的熟悉度不高,对政策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育人合力很难融合,工作难以推进。
三、“一站式”管理模式下高职资助育人的有效模式
(一)守正创新,创新资助育人体系
建立健全实效的工作机制、谨慎规范的管理制度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按照传统资助工作要求,规范设立学生资助机构,融合“一站式”管理模式的教育理念,建立“个人—寝室—社区—学校”四级育人体系,从学生到学校,层层递进,切实压实育人责任。
1.建立资助育人格局
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结合传统资助育人体系,建立“个人—寝室—社区—学校”四级资助育人新格局,确定各寝室室长,增设社区资助育人小组,遵循“个人—寝室—社区—资助中心”四级责任制,实行学生自我负责、寝室室长负责、社区资助育人小组负责、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制度,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层层压实资助育人任务。
2.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打破年级、专业、二级学院界限,建立学校考核、社区互评、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资助育人工作考核机制,形成社区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提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广泛宣传行之有效的资助育人优秀案例,探索别出心裁的资助育人方案,以考核促发展、以竞争推进程,带动资助育人工作健康积极发展。
3.引入监督管理制度
将传统资助监督管理制度引入“一站式”管理模式中,促进学生资助政策精准落实,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育人作用。依托“学生资助站”,安排资助工作人员或勤工助学学生值班,并设置留言板或24小时信箱,受理学生咨询、投诉,及时有效地解决解答咨询、解决诉求、化解矛盾,尝试将常规资助监督检查工作融入“一站式”管理模式,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建议、意见,加强整改,不断提升资助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聚焦实际,细化落实精准资助
落实精准资助政策,缓解学生经济短缺困境,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传统“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责任制的基础上,依据“一站式”平台进一步细化精准资助项目,完善精准资助政策,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公寓是学生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能够真切反映学生的真实状态,“一站式”学生社区中,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能够真实掌握学生情况,利用这个优势,建立“个人填报、辅导员印证、结果比对”的信息采集模式,在学生个人填报的基础上,征求社区辅导员印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明确资助对象。
坚持“精准识别、精细资助、有效帮扶”的原则,充分运用国家、省级、学校的资助政策,细化分类学生困难类型,选择有效的资助项目进行帮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贴近学生的优势,切实在物质上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安心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