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作者: 杨艺

[摘           要]  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可使大学生对党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萌发出爱国热情。但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考验。在新媒体视角下,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充分运用新的传播媒介,切实改变目前党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扩展党史学习平台,提升党史学习教学质量新路径。通过扩大新媒体阵地、整合网络资源、培育网络人才、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等,探析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提高高校党史工作成效,实现党史教育目标。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新媒体视角;党史学习;党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37-04

一、新媒体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

(一)新媒体有利于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普及

借助新媒体,可以让高校大学生享受到更具深度、更广阔的学习内容,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普及率。针对某些党史内容和知识专题,学生能突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固定角色,既是党史理论宣讲人,又是党史知识学习者,提高学生参与党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普及。

(二)新媒体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多元化推动作用

新媒体融合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为高校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加立体、沉浸体验的学习方式,以“两微一端”、拟人化视频、短视频、VR技术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字素材、愉悦的视听体验、真实沉浸的环境。高校大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党史文字阅读、党史音频收听以及党史动画等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同时,新媒体以短视频、短文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固定化、篇幅长的局限,也以手机终端化、计算机终端化代替了电视终端化、会议终端化,符合大学生生活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党史教育。

(三)新媒体与党史学习教育的交互效应

新媒体技术创造了虚拟空间,其场域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获取信息、交流学习的平台。高校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党史,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抒发自己对党史的理解和感想,在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跨时空的互动交流。另外,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记录学生对党史的学习状况,利用学习记录、浏览记录等海量信息,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推送党史学习内容,“私人订制”党史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党史专题等,让党史教育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交流。

二、高校党建工作新媒体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帮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党史教育要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有内容”和“有趣味”为核心,让党史“活”起来,用“寓学于乐”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从理论上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将党的伟大理想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二)情感导向与文化渗透的融合

新媒体的文化载体、传承、引领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载精神文化内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境体验中增强情感认同,将党史学习与家国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涵养家国情怀,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它渗透到大学生的心里。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越性

(一)新媒体的活跃性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既是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媒介、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机会。党史知识具有丰富的时代背景和深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兴趣。新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新媒体平台上党史知识更加鲜活、更加丰富,使其真正发挥其价值与魅力。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在线制作党史知识体验平台,用动画和网络语言对党史知识的表述进行创新,使其内容更加生动,拉近和大学生的距离。同时,网络直播等方式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挖掘和提供海量的党史知识信息,使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累学习,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对增强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大的交流空间和更丰富的交流方式。高校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新的信息,又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发表观点,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点赞、转发、评论。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有效沟通、互动、引导,高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需求、效果、思想动态,对学习教育方法进行适时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党史教育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的,而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不能对党史进行深刻的理解,进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党史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在面对庞大的互联网信息时,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以往高校的党建工作大多是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的,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可以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B站、小红书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搭建党史教育文化交流社区,加强党史文化教育的宣传。

(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未能有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高校以新媒体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应用情况比较少见,这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的党史学习教育还不够成熟,其本质是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不足,能力不够,机制不成熟。

(二)高校缺少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业队伍

目前,党史学、教育学专业师资力量偏弱,新媒体业务中拥有党史知识的人员较为缺乏,新媒体业务中的党员干部数量较少。大部分高校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主要以党委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学生社团为主,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教师、学生大部分是兼职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网络运营的技术和思维,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严重制约了新媒体视角下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媒体模式陈旧,宣传教育效果不佳

在新媒体无处不在的今天,缺乏创意的新媒体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环境的要求。目前,高校对党史知识的宣传仍处于单向水平,缺乏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缺少一些新型的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同时,利用QQ、微博、微信、抖音、论坛等平台,把党史知识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还是很少见。可见高校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还没有成功营造出学生积极参与党史学习的氛围。

五、新媒体视角下开展高校党史的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与新媒体融洽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工作有活力,必须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魅力。”高校的党史教育工作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有系统、逐步推进党史学习,建立新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积极创造舆论环境,利用新媒体进行党史学习,增强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

(二)打造新媒体党史学习教育专业队伍

要注重培养一支熟悉新媒体技术、具备新闻编辑技能的专业化由师生组成的党史教育工作团队,以增强新媒体队伍的专业技能,提高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新媒体业务素质,强化党史学习,同时在推进新媒体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传播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引”“育”“训”为重点,将其打造成一支素质较高、有较强新媒体运营思维和能力的党史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另外,还可以适当引进具有新闻敏锐度高、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真正提高高校新媒体的运营能力。

(三)建设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话语系统,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力

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亟待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领域的跨区域转变。强化新媒体舆论导向能力,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大学生群体话语系统的主流。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时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牢牢抓住网络信息资源,牢牢抓住网络时代的主动权。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学生加深对党史的了解,加强党史宣传,丰富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宣传范围从校内延伸至校外,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效果。

(四)集纳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资源

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党史资源的教育作用,依托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党史档案材料的质量管理,增强新媒体党史服务的时效性。网站、公众号等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营造“党史”的立体学习氛围。首先,党史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站上设立专题的党史板块、社区等方式,使大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和掌握党史。其次,要结合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党史多样的学习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局限,实现党史教育的常态化、整合化和系统化。通过新媒体平台,改进传统的党史教育评估和评估机制,建立网上党史课程,实现对学生进行网上测评,指导学生完成学业,推动党史教育的改革。

(五)健全新媒体与党史学习教育的互动机制

高校明确新媒体平台教师的职责和要求,把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有目标的互动交流。通过新媒体平台,师生可以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宣传历史文献,做好信息搜集和分析,实现由“灌输式”向“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党史学习、探讨,营造积极参与的互动、交流氛围。高校要把握好网络传媒的发展趋势,把握好大学生喜爱的网站,与时俱进。网络教育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发展新的教育方式时,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绿色的学习渠道。比如,高校不仅要在官网、公众号上宣传,还要充分利用微博、抖音等多个媒体平台,占领舆论宣传的高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把党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制作党史教育视频、红色电影剪辑、爱国主义宣传片、党史宣传海报、党史线上知识问答比赛等传播党史知识,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传播党史内容,拓展移动互联网平台,提升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杜绝不良信息渗透到党史教育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正面影响。

(六)构建新媒体视角下的党史学习教育监测系统

在新媒体视角下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新媒体方面的“把关人”功能,构建一种有效的舆论预警和处理机制。加强高校新媒体党史教育舆论导向监督体制建设,定期组织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质量评价,及时收集、分析、研判高校新闻舆论,强化高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舆论风险分析和处理,做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发现、处理。积极与互联网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多元舆论监督机制,加强校企协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七)构建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平台

建设受众广泛、结构新颖、内容扎实的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党史知识相结合,搭建党史教育专题平台,注重平台资源模块的设计和更新,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平台品牌建设的新颖性,筛选优化党史宣传教育内容,突出党史宣传材料的代表性、传播性。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手机终端,打造“指尖党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