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学排行榜分析的G18联盟高校发展启示
作者: 杨博竣 逯忆 徐文华
[摘 要] 为了探究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G18联盟)的发展情况,基于三类国内主流大学排行榜研究分析,提出目前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的发展情况,并总结出有益于联盟高校发展的启示。
[关 键 词] 大学排行榜;全国部分理工类本科院校联盟(G18联盟);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149-04
一、引言
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G18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11年,以“合作促发展”为工作宗旨,以“共商共享、众包众创”为活动方式,是同类高校间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联盟有常熟理工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昌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宁波工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十八所理工类地方本科高校。经过十余年的工作,联盟高校之间的互动促进了联盟和联盟高校的发展。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并提出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的认定遴选过程中,采用的国内国际评价依据有:(1)国内第三方评价,涵盖人才培养类(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学科水平类、贡献奖励类、政策导向类四类。(2)高校认可度较高、客观性较强的国际第三方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作为一种第三方评价方式,是基于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类高校开展定量的评价与排名。如果对大学排行榜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有利于探究研究对象发展问题。基于以上观点,本文选取武书连、软科、中评榜三大大学排行榜,对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十八所高校综合排名开展分析,发掘其背后凸显出的联盟高校发展状况,进而提出有益于促进联盟高校发展的启示。
二、三大排行榜指标评价体系
国内目前主流的大学排行榜单有武书连排行榜、软科排行榜、中评榜、校友会排行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排行榜、广州日报GDI排行榜和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等。本文选取了武书连排行榜、软科排行榜、中评榜三个榜单进行分析。
(一)武书连排行榜
武书连排行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32年,该排行榜发布的综合实力排名是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该排行榜认为,大学评价、大学排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衡量各大学培养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以及产出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二)软科排行榜
软科排行榜的评价体系源自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评价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6个评价维度,内嵌100项评价指标,涉及345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
(三)中评榜
中评榜本科院校的评价设立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着重考虑并兼顾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平衡关系等,既有绝对数指标,也有相对数指标。采用分类评价原则,以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对不同层次的大学分别进行了评价。
三、基于三大排行榜的联盟高校排名比较分析
通过采集联盟所属18所高校自2017年至2023年7年间的综合排名情况开展横向对比分析。首先查阅三个榜单18所学校的综合排名,然后分析18所学校在联盟高校的具体位次。
从文末表1、表2、表3中分析得知,联盟高校发展情况不同,逐步分化为四个层级,并呈现稳定型、快进型和波动型三种类型。(1)四个层级分别为:第一层级高校:厦门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第二层级高校:常熟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合肥学院。第三层级高校:南阳理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南昌工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昆明学院、湖北工程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第四层级高校:凯里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成都工业学院、长春工程学院。(2)三种类型分别为:稳定型:厦门理工学院、凯里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昆明学院、沈阳工程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昆明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快进型:东莞理工学院、合肥学院。波动型:山东交通学院。
四、基于排行榜研究的联盟及联盟高校发展情况原因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校发展
18所联盟高校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市,有的位于东部沿海或者省会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有的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通过前文的排行榜分析,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高校大部分来自省会城市或东部沿海城市,而第三层级和第四层级高校较大一部分来自东北、中西部地区。由此可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联盟高校的发展。
(二)学校改革与创新深入度影响学校发展
通过排行榜的分析,东莞理工学院和合肥学院属于快进型,厦门理工学院稳步处于第一层级,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这些学校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密不可分。例如,东莞理工学院为了推进国际办学和学校发展,创新建设了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规划布局科教融合示范区、新工科教育引领区、高端人才培育区、城市功能配套区4个功能区。合肥学院按照“地方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办学理念,推动“八个转变”,在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合肥模式”,该学校工作经验得到了教育部专刊报道。由此可见,学校改革与创新深入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
(三)人才资源制约学校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拥有一流的师资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排名位于前列的东莞理工学院近几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700余人。目前拥有特聘、柔性引进的院士8人,国家级人才23人。排名较后的高校据查博士学位教师数不足200人,更没有引进院士、国家级人才的情况。由此可见,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
(四)举措执行度、科学度、超前度及坚持度制约学校发展
排名较前的合肥学院提出的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办学理念,推动“八个转变”,该学校始终坚持该种办学理念发展,落实有关举措,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科研经费与科技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这得益于该学校举措的执行度、科学度、超前度和坚持度。由此可见,举措执行度、科学度、超前度及坚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
(五)学科与专业水平制约学校发展
排名前列的东莞理工学院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环境/生态学学科4个学科,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科学学科、宁波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学科等大多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而排名较后的高校大多没有学科进入,排名较前的高校大多在国家级项目、学科、专业评价上有所斩获,而排名较后的高校则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学科与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内涵式发展。
(六)学校人才培养层级制约学校发展
排名前列的厦门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合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均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部分高校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而排名较后的高校大多不具备硕博生招生资格。由此可见,学校人才培养层级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
五、大学排行榜分析对联盟高校的发展启示
大学排名是一种第三方评价方式,能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联盟高校的发展情况,通过排名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学院发展的困境和劣势所在,为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路径选择。
(一)以学科建设为基石,在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上精准发力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之基,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构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联盟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好与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坚持把特色和重点学科做强,打造学科优势,塑强学校特色,建强重点学科和学科群。在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带动下,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
(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上系统发力
在三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人才培养相关的指标数量总是最多的,新生质量、学生高水平学科竞赛成果、创新创业之星等指标都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直观反映。联盟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综合改革,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质量保障机制改革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产出高水平学习成果。开拓高质量校外“双创”实践基地,联动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免费向学生开放,实现平台资源共享;坚持赛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确立以《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中56个高水平赛事为主体,其他赛事为依托的赛事集群,鼓励师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科创团队建设与项目孵化,推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培育高水平成果
各大排行榜都将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作为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三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科学研究相关指标的数量都是较多的。联盟高校应清晰定位,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科研发展之路,在科研管理上下功夫,在科研特色上做文章,在高水平科研成果上求突破,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见实效,切实增强科研反哺教育教学,支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功能。
(四)以一流师资为支撑,在高层次人才引育上集中发力
各联盟高校要坚持引育并举的思路,做到精准引才、精心育才和精细用才,按照学科为主体、二级学院为主责、学校为主导的原则,围绕学科集聚人才,压实二级学院用人责任,提高学校人才服务质量与保障水平,打造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内涵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支撑。具体来说,各高校要大力引进或聘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充分借助利好政策通过校聘、院聘、项目组聘等多种形式柔性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推动各种科研要素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创造“事业留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科研氛围。
(五)做好政策前瞻性研究,为学校科学制订发展举措提供有益借鉴
联盟高校应经常性查阅国家、部委、省、市等各部门政策,了解最新发布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并定期向学校各部门传达有关政策,保障学校各部门在制订学校发展举措时不偏航、不走弯路,促进学校政策举措科学度、超前度。
(六)做好办学资金管理与使用
办学资金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联盟高校应通过举办校友基金、学校发展基金等方式扩充办学经费来源,千方百计增加经费获得渠道,增加办学经费投入。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重视资金绩效评价实质性落实,确保办学经费充分落实到学校发展中。
(七)充分利用好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