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本科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龚佳佳 海鹰[摘 要] 协同育人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探讨两所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衔接、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点,旨在培养职业本科学生内化于心的理论水准、职业化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177-04
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广东省在2013年启动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试点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实施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包括两类:一是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项目,试点本科院校以“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名义,通过普通高考与本校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在本科院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实施教学,强化技能培养;二是“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前三年在高职院校,通过转段考核后,接下来两年在本科院校继续接受教育。
一、学前教育专业职教本科的背景和意义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仅幼儿教师数量增大,而且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更加关注的问题。职业本科学前教育的发展,突出了职业性和职教精神,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符合当下对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我校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本科层次教育,是落实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2022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试点项目,在“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学生可以通过高考与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学生入校后,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三年,修完三年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获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毕业证书。大三下学期,学生参加特定的转段选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进入华南师范大学,继续进行两年的专业学习,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校在2022年“三二分段”学生培养过程中,入学者独立建班,即在招生时招收一个“三二分段”本科班,但不是这个班的所有学生都能直升本科,学生必须通过专科学段的学科考试,并顺利通过“三二分段”的转段考试,才有资格进入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攻读本科。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教育主体,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如何实现两所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做好专业课程方案的承上启下是核心。前期,两所高校建立了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行业三位一体的课程合作开发机制,就“三二分段”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围绕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不同类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华南师范大学的两年学段中提升专业技能以及理论基础和问题研究能力。该项目自实施以来,满足了大量学生渴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受到广大家长和报考学生的关注,得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
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本科教育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熟练地运用到相关行业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处理工作岗位中较复杂的问题,具备较强的保教能力,初步达到本专业高层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此外,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更强调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我校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基本任务前提下,以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为基点,以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三二分段”协同育人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一)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以协同育人为教育理念。在协同育人的理念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华南师范大学协同合作、深度融合,在高校、政府行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多种形式的合作。本着“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的“实践型技能型人才”和华南师范大学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优势整合,在两所高校的育人理念下,共同设计学前教育的课程方案、实践教学比例、教学模式等,初步形成学前教育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除了高校之间的技能、理论、学术性等方面培养的融合,协同育人理念还强化了与合作实践基地的特色互补,从岗位能力、职业要求的实践层面进行“校园”联合培养。在“三二分段”培养的每个阶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都与知名省市级幼儿园、托育机构等通过课程实训、幼儿观察实践、幼儿保育实践、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校园联合培养”的育人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师德高尚、师能卓越、师艺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型学前教育人才。
在多方协同育人理念下,“三二分段”的评价方式有所创新,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评价方面,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从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实践导师、实践单位三方联合评价,从师德、师能、师艺三个维度上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设计
“三二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
1.职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三二分段”的课程设计,按照就业为导向和理论基础厚实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从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出发,剖析岗位任务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经过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论证,专业教师再调整各课程标准的修订。在学前教育“三二分段”培养体系中,充分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两所高校共同选择教学内容,重构适应专业发展需要、以能力与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2.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托育机构教师等,保育员、幼儿园主副班教师、托育师、儿童课程开发师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未来就业岗位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在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任务化。构建基本素质平台课程、职业素养平台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实训与实习课程等方面的内容设置。利用通识课+专业课的课程平台,达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
3.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课程教学,与当地知名幼儿园、托育机构等建立30家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区—校—园”协同育人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设置幼儿保育实训、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实训、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训、毕业实习四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过程,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2+2+4+6”的实践教学模式,发挥高职阶段的实践技能培养优势。
一方面,在校内实践方面加大学前教育实训室的场地和经费的投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中所发布的《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教学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其中,实训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我校学前教育实训室平台建设,秉持“1+N+3“的理念,构建集教学实训、教研科研、创业就业、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实训平台。目前,专业拥有幼儿分析观察实训室、幼儿园模拟实训室、科学探究实训室、学前智慧实训室、美工技能实训室、婴幼儿保育实训室、托育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实训和岗位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活动组织等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利用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合作幼儿园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深圳市南山机关幼儿园、深圳市托育机构、深圳市彩田幼儿园等作为我校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学生在每学期的幼儿保育实训、幼儿发展观察实训、幼儿一日生活实训中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完成真实性任务的岗位技能培训等,由校外导师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评价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构建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
(三)教学改革
1.协同育人机制
“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和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优势整合。在培养方案上,“三二分段”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两个主体高校共同基于人才培养制订方案,两个培养主体对学生的已有课程能很好地了解和把握,避免了后续的课程重复等衔接问题,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够基于已有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此外,协同育人互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和本科高校学术性的应用型人才优势,结合学前教育行业的相关机构,增加校外实习实践的比重,在评价过程中构建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的双导师制评价体系。
2.搭建结对子的师资团队
教育部在2022年2月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师幼互动是过程质量的核心命脉。同样,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是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和两所高校课程衔接的关键。“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模式中,双方教师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资源、教学模式上互通共享,联合校外导师,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此外,两所高校教授相同科目的教师组建教学研究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线上线下课程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搭建阶梯式教学内容模式,开展可持续的教学改革,构建高本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模式中专业人才的贯通培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职教本科协同育人模式的初步成效
(一)创新实践,为地方学前教育输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培养方案、课程衔接、教师团队、教学模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在课程建设中,高职和本科教师联合申报相关国家级、省级一流精品课程,在教材科研方面,联合撰写职业本科活页式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等,系列实践成果对其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育人模式起着示范引领作用。专业旨在培养地方需要的专业教师团队,在课程体系方面,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探索工作任务,组建课程体系,同时,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单位即是用人单位,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增强了课程中的实用性。“三二分段”协同育人,提升了未来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打破了就业单位要求的学历门槛,更好地为地方学前教育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