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生源、年级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作者: 张晨霞 张蓉 靳晓乐 张蒙
[摘 要]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高职院校不同生源和年级的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人际沟通调查问卷对某高职院校2021级及2022级共218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职不同生源、不同年级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年级、生源、家庭所在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兼职和网络聊天时间是否长于现实聊天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级、生源、网络聊天时间是否长于现实聊天是影响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家庭所在地和是否兼职也会影响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面对不同生源、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6-0082-0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医院里的护患纠纷日趋增长,有研究表明[1-2],护理实习生已成为引起护患纠纷的高危人群,其中,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患之间沟通不良或沟通不当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面对患者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还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3-4]。作为临床护士的储备力量,在校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5-6]。但是,目前高职护生在沟通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本研究对某高职院校不同生源及不同学习阶段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高职护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职2021级(大二)和2022级(大一)护理专业共218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2021级和2022 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2)自愿参加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办理请假、休学,累计请假时间超过1个月者。(2)有精神或者心理疾病,正在服用精神疾病药物者。
(二)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年级、生源(高中、中职)、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做过兼职、网络聊天时间是否长于现实聊天等。
2.支持性沟通量表 (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Scale,SCS):由Whetten等[7]编制,采用该量表测量人际沟通能力。该量表包括支持性沟通、辅导与咨询及有效负面反馈三个分量表,共20题。所有条目选用 Likert-5 级计分,每个条目按“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20~100分,均为正向计分,总分越高则表明人际沟通能力越强。本研究中Cronbach’s α=0.85。
(三)资料收集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学生可随时退出调查,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向研究者进行提问。在收集问卷时,研究者本人检查问卷填写是否完整,对于有遗漏的地方及时提醒学生补全。在本研究中,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18份,回收有效问卷 218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1.0 版本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频率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学描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高职护生的一般资料及人际沟通能力得分情况
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包括年级、生源、家庭所在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兼职和网络聊天时间是否长于现实聊天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得分见表1。
(二)高职护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1.性别
结果显示,男女差异各维度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年级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差异各维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生源
结果显示,不同生源的差异各维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4.家庭所在地
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中有效的负面反馈和支持性沟通这两个维度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5.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结果显示,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中辅导与咨询和支持性沟通这两个维度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6.是否兼职
结果显示,是否兼职中辅导与咨询和支持性沟通这两个维度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
7.是否独生子女
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中辅导与咨询这一个维度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8。
8.网络聊天时间长于现实聊天
结果显示,网络聊天时间是否长于现实聊天的差异各维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9。
三、结论
(一)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年级、生源、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曾担任过班干部、是否兼职及网络聊天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年级、生源、网络聊天时间长于现实聊天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影响较大。对于家庭所在地而言,城镇的学生教育条件好,社交能力强,有各种文化课外班、兴趣培训机构和各种社交场所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不少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自利,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遇到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积极沟通,会出现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影响因素
1.年级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大一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大一护生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有的学生胆小谨慎,畏手畏脚,有的不顾别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大二护生,已经对校园环境、教师和同学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尤其是团体活动、社会实践也越来越多,与其他班的同学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就比大一的时候多,在锻炼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2.生源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高中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对于中职生而言,已经临床实习过,接触过患者及其家属,经过不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后,自己的专业认知和人际沟通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也能在实践中给予引导,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过渡。这与黄艳[8]等的调查研究一致。而高中生没有经历过这一阶段,每天都在忙学业,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锻炼的机会少有关。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中高职衔接,这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9],面对不同的生源,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沟通能力。
3.网络聊天时间长于现实聊天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聊天时间长于现实聊天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现实聊天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随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方便到几乎不出门即可满足基本生活,和朋友聊天也可以直接网上解决,甚至有很多交友软件更是得到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青睐,表面看似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这样的后果其实是影响了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大学生活相对来说较自由,有很多学生不能自控,这样容易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从而与现实生活脱节[10-11],与人的沟通能力降低,这与张金桐等[12]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见网络聊天时间长于现实聊天不利于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而且网络聊天容易带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聊天,长时间的网络聊天还容易对对方产生依赖性,甚至是焦虑感;而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聊天不仅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及动作、神态,还可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及是否兼职对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担任过学生干部及兼职过的学生沟通能力总体来说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及未兼职过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和兼职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接触过更多的人和事,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这种经历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这与吴英等[13-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基于学生干部的有限性,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头脑风暴法就是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加以评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发言;角色扮演则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行分组,小组成员自行设计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哪些沟通是可以有所改进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遇上此类情况后怎样沟通更有效。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提供社会实践以及共享与交流等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仍还不足以达到临床要求,面对不同生源、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不断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生源、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各自特点要做到补短板,从而提高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宏亚,廖少玲,罗安安,等.医院护理学生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130-132.
[2]翟春晓,谢晖,蒋楠楠.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83-386.
[3]李玉红,魏红英,肖孟鹃.体验式教学在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及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3):319-321.
[4]杜惠玲,袁丽,李萍.后疫情时代实习护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1,44(2):252-254.
[5]赵志敏,李鑫磊,张晨晨,等.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307-309.
[6]王路,屈燕花,邹海欧.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的障碍及其心理体验[J].医学与哲学,2020,41(3):50-53.
[7]WhettenDA,CameronKS.管理技能开发[M].9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52-55.
[8]黄艳,肖继红,杨洁琼,等.不同生源、年级高职护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态度比较[J].护理研究,2022,36(17):3140-3143.
[9]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研究,2019,34(5):92-96.
[10]陈静,杨兰,姜艳.社交网络对医患关系与医生沟通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2):1490-1495.
[11]徐琪,梁红敏,韩睿,等.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现状及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5):73-76.
[12]张金桐,王晓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2):97-99.
[13]吴英,任辉.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4):3180-3182.
[14]张扬,王燕,张莉,等.本科护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3):2679-2680.
[15]吕文娇.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9,6(49):132-133.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山西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22YJKT-1-011;主持人:张晨霞)。
作者简介:张晨霞(1992—),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