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更名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 杨曼华

[摘           要]  2021年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了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酒店专业名称的改变倒逼职业教育专业升级,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对如何培养酒店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创新研究。

[关    键   词]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培养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6-0086-04

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改名背景

(一)政策文件研究

“中国酒店业发展40年,客房数量猛增,品类基本齐全,但酒店专业教育相对滞后,人才水平跟不上市场步伐。”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袁学娅一语道破行业现状。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颁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 年) 》是指导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重要文件[1],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计划中提出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专业升级,及时发现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生专业。

在此背景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应运而生,其符合酒店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涌现出来的新需求,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陆续将传统酒店管理专业升级为酒店管理和数字化运营专业。

(二)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随着全球酒店行业智能化的发展,国内外酒店行业也愈发看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的人才。职业院校故步自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才已然不能满足酒店行业未来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需要[2]。98%的酒店已经在进行数字化投资,特别明显的就是参与到网络数字营销中,很多酒店已经参与到抖音直播、美团、大众点评、小红书等网络营销平台,但是他们数字营销的方式是邀请直播达人代为带货,或者是将酒店其他部门比如前厅或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临时抽调出来,酒店本身没有相关专业人才储备。这些都反映出很多酒店的数字化人才是非常紧缺的[3]。酒店中的自助入住机、数字化房卡等数字化工具已经在重组传统的酒店服务方式,这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有较强的敏感性,并能够与时俱进,跟得上酒店行业新场景对服务技能的要求[4]。

二、酒店管理专业更名后的现状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教育部提出更名后对学生的培养没有什么变化,依然使用旧的培养模式和思路,对酒店行业发展以及教育部更改专业名称的要求和目的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对酒店智能化发展的前景预测不够客观和全局,在此基础上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酒店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需求。然而,随着产业发展的调整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需要职业院校进一步梳理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深入调整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规划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

(一)校企合作现状

现在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基本都在与企业合作,但是目前合作方式存在问题,首先是有的职业院校对与酒店合作的理解程度不深刻,缺乏合作培养人才的全局规划,只是单纯地将学生送入酒店实习,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把控,对于实习效果没能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及时更进实习方式[5]。

有的合作酒店看待实习学生的态度存在错位,他们认为实习生就是简单的劳动力,并不关注学生职场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知和目标的错位,使得校企双方无法共同设计出更加适合酒店专业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同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实习培训和学校的学习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二)学生能力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仍然把技能服务型人才作为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这样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适应传统酒店业发展的。但是,在大数据的冲击下,酒店业面临着改革和提升,以往职业院校学生最多从事的三大部门——餐饮、客房、前厅,很多岗位都很容易被替换,即使酒店保留原有岗位,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能力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如,送餐服务员需要为客人提供Room Service服务,现在为有效保护客人隐私和更加方便和卫生采用机器人服务员送餐。岗位内容的变化,必然引起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技能服务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必须更新换代,方能跟得上发展的需要[6]。

(三)课程体系现状

在大数据环境下,酒店行业对人才在职业素养、知识储备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要求,从传统的技能型转变为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创新一体化的全能人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实际运用性很强,课程体系应当围绕酒店发展的当前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传统的酒店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主要注重该专业学生的餐饮、前厅和客房三个核心课程服务流程和能力要求的培养,专业课程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这三大部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服务技能,再辅以经典案例分析[7]。

(四)课程内容现状

在传统专业核心课程餐饮、前厅和客房三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中,理论学习的重点在于各个服务领域产品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标准、案例分析及管理知识。现使用的理论教学设计,很少或者没有涉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运用智能设备提升服务这些内容。对于客人个性化的需求也欠缺相关的认知和预见。

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的不断蔓延,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逐渐丧失主流媒体的地位,新的技术和媒体在酒店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媒介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信息。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对此涉及很少或者没有。例如酒店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营销的概念、方式;酒店营销的特殊性;营销人员的基本素养、营销方法等内容,对于现代网络营销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这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现代营销的核心内容,不能适应大数据的时代背景。

三、创新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模式

酒店行业智能化倒逼职业院校重新规划新的酒店管理与数字运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数字化能力能够满足或者超出行业的用人标准[8]。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符合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现代酒店需要的“新员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除了之前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存在的诸如订单班、请酒店管理人员到高校上课、学生在学习期间到酒店实习这些传统的合作方式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层次地与企业进行合作。

1.校企合作研究课题

职业院校的教师具有高学历、高专业水准,而酒店管理人员有一线行业经验,深切了解酒店行业命脉和痛点。两者结合研究课题,解决行业发展或者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大到酒店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设计,小到一门课的讲授、一项服务能力的提升都可以合作。例如本文所依托的课题正是和从事酒店行业数十年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对方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和数据——酒店需要的人才素养、实习学生欠缺的知识和能力等,让本课题所呈现的数据更加科学,提出的解决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酒店管理人员可以提供服务或者产品中存在哪些痛点,高校老师则根据需要和酒店管理人员一起设计相关的实用性或发明专利,最终达到双赢。

通过共同研究课题,解决专业和行业上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酒店专业教师和酒店行业管理人员共同进步,充实教师的教学素材,更新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方法,教师所授课程的实用性大大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加真实接触行业[9]。

2.建立合作学院

校企合作学院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学院,企业提供实训装备、技术、企业讲师和实训基地支持,学校提供基础设施和教学团队,探索“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功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全面提升校企合作育协同育人水平,提高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消除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提供企业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例如,2023年4月23日,新荣记学院正式揭牌。新荣记餐饮集团除了协助完成过渡期的实训场地建设,协同学校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制订,还要与校方一起开展课程建设和各种培训工作。学院将采用“双导师”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技艺并重,既有行业的烹饪大师,也有学者型的专家教授。学院的教师团队由高学历专业教师、新荣记餐饮厨师团队、行业优秀厨师为主的教师团队组成,注重科研与教学合一,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烹饪人才。这样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培养出的学生是完全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毕业后直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和酒店需求的完美对接。

(二)培养学生能力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走进酒店服务行业已经是大势所趋,酒店人才的重要职业能力要求从技能服务到数据分析、创新服务[10]。简单的服务操作被机器人接待员、机器人厨师和机器人服务员所替代,但是数据分析和创新服务则是较难被替代的,而且后者是酒店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竞争力。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现在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会数据分析的创新型人才。结合酒店业对创新“新员工”的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数字营销与运营知识和技能,面向全国泛酒店业(包括高星级酒店、连锁酒店、精品民宿、在线旅行社及酒店业技术服务商等)的一线业务部门管理岗位与数字化营销和运营管理岗位的技能创新型人才。

这些能力除了日常课堂培养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比如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浙江省餐厅服务赛项,以赛促学。特别是最后一个赛事作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的专业赛事,2023年该项目比赛更名为酒店服务,增加了前厅服务内容,对学生的数据处理等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利用实训基地和校内资源,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开展校内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而且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体系优化

第一,注重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加或更改课程体系,设置人工智能、数字化课程、现代计算机素养能力课程,增强学生的数字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专业课程模块,除了固有的酒店专业核心课程外,应该增加数字营销、创新服务模块、实景操作训练[11]。对标目前的教学内容,最为欠缺的是酒店数字化模块,应该在酒店专业教学中融入酒店数字行销智能化模块。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可以增加“Opera PMS”技术平台, 将酒店的真实服务情景再现在课堂当中,进行诸如预定、入住、建立客账、线上营销、退房等实训。

第二,提升专业学生的新媒体技术能力。新媒体现在渗透在现代人的方方面面,很多酒店已经开始通过新媒体增加酒店的销量、粉丝和关注度。这就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媒体能力要求,需要新增的课程紧随新媒体技术,研究网络上各种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根据新媒体的技术特征选择合适的渠道和内容进行信息发布和盈利模式以及微信号日常的建设和管理。另外要重视新媒体运营中短评、咨询语言软文撰写,以及直播、短视频等的使用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