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实践探究

作者: 芮宝娟

产教融合背景下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实践探究0

[摘           要]  从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依托顶层设计,构建“学训赛”教学一体化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种途径、四项赛事(1234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实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促课的通能强、专能精、素质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6-0126-04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以构建一个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协同发挥作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摆在高职院校每个专业面前的研究课题。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从2017年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匠心铸魂、通关天下”的专业文化理念,以培育劳模劳动工匠精神为重点,嵌入专业课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形成了“学训赛”教学一体化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实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

一、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完成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我们提出了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的学训赛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见文末图1):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种途径、四项赛事”,简称“1234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一)一个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立德树人,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服务长三角区域、服务关务与国际货代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一线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两条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我们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中要坚持将专业课程之间的共性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形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两条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三)三种途径

通过学校的产教融合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三种途径实现学校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行业的职业素养,在反复训练和实训过程中,体会和感悟职业素养和角色演练。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企业的一线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顶岗实习,深刻感知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并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四)四项赛事

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关务竞赛、货运代理竞赛四个赛项,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业务操作能力、业务实战能力、业务管理能力。以专业可以参与的四项技能大赛为平台,根据竞赛的规程将竞赛内容、竞赛方式、竞赛评分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以此设计教学内容、实训环节和评价标准,使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技能竞赛形成统一整体,从而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素养培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

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学训赛”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路径

根据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种途径、四项赛事”设计思路(1234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具体的实施路径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思政工作室,在师资团队建设上重组专兼融合,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依托岗课赛证培养人才模式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学训赛”教学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职业教育工作指示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本专业的职业标准,从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提出总的人才培养目标。

素质目标分为政治认同、国家安全、家国情怀、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审美情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八个方面,即理想信念坚定,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

知识目标分为政治、外语、体育、信息技术、物流、外贸、电商、货代、关务。

能力目标分为语言表达、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关检申报、国际货代、商品归类。

(二)构建“思政课+专业课”的协同发展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是完成立德树人主阵地,专业课程为思政课程的教育提供了载体。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新模式,成立专业思政工作室,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成立教学研究协作组,开展集体备课,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发力,协调育人,实现专业的“匠心铸魂,通关天下”育人文化理念。

思政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实现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等目标与专业课程报关操作实务中的海关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如实申报,遵纪守法,进出口商品的归类要根据协调制度进行诚信申报。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挖掘、提炼、整合、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特色,并与思政课程的思政目标有机融合,构建了有关务与外贸特色的“1234”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三)构建产教融合下的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的实训教学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蕴含思政特色元素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室和众多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以岗定课,针对跨境电商运营岗、关贸服务岗、货代业务岗、外贸业务岗,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以赛导课,将四项赛事与课程相结合,实施了基于企业项目任务驱动的系统化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导入了创新创业项目,把实践项目模块化贯穿于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构建了基于智慧系统的“三四五”普惠式竞技育人机制,即从实践课程三维度(项目任务维、规格层次维、方式方法维)、能力四层次(职业素养能力、业务操作能力、业务实战能力、业务管理能力)、竞赛五进阶(院赛级、校赛级、省赛级、行赛级、国赛/世赛级),将“匠心铸就梦想、技能成就人生”的价值导向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对接岗位实践、融入竞技理念和竞赛标准的岗课赛证高度融通。

在顶岗实习环节,学校负责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商定实习工资、待遇、住宿等涉及学生利益事项,在教学安排上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共同完成顶岗实习期间的校企双元综合实践课程的授课任务,即专业教师负责授课行业认知、企业岗位认知、岗位任务要求和岗位任务执行等四个实践模块的指导,企业导师负责识岗、跟岗、顶岗环节的实践教学指导。专业教师定期巡视与企业导师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心理健康方面协助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在跟岗实习环节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并树立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由学生自评、企业导师评价和专业指导教师评价三方协作完成的思政考核体系(见文末表1)。

三、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学训赛”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成效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自 2021 年开始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始,构建“学训赛”课程思政体系,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根据这两年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学生角度和教师队伍角度来阐述。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1.学习动力得到提升,课堂参与度提高

按照“学训赛”课程思政体系,每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了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下来,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2020级关贸班38人,雨课堂的课堂弹幕和投稿数据一学期下来总次数是612次,人均16次,2022级关贸班38人,课堂弹幕和投稿数据是1257次,人均33次,对课程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考核的得分率从2020级的60%提升到了80%。

2.学生竞赛成绩喜人

在“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的学训赛教学模式引导下,本专业的学生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2021年到2023年在校赛、行业赛、省赛、国赛多次获奖,其中省赛连续获一等奖6个,国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 新华社、教育部职成司“少年工匠”专题微纪录片专访对象、2022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关务技能赛项一等奖获得者李嘉俊认为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提升了团队合作协同发展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生满意度提高

根据2022届、2023届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教学安排的满意度调研,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安排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实训课程这三方面。毕业生一致认为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习和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对他们步入就业岗位最有帮助。

(二)从师资队伍来看

通过成立关务与外贸服务思政工作室,采用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备课的方式,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教师构建了一支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整体设计、动态迭代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集群,打造出了“教学做创”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教师在思政教研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专业室教师团队主持的《匠心铸魂·数智赋能·四维融通:基于智慧生态圈的大关贸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专业室教师在2021年立项校级示范思政课程两项,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

四、结束语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产教融合背景下,依托专业的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出发,以专业建设作为创新实践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为重点,嵌入专业课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匠心铸魂。

参考文献:

[1]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N].人民日报,2021-04-14(01).

[2]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19(2):72-76.

[3]孙晶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商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经贸人才,2021(12):60-63.

[4]孙玉苹,高飞.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思政教育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1(7):59-62.

①基金项目:2021年度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产学融合背景下‘学训赛’教学一体化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研究——以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为例”(编号:74);2023年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立项课题“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的跨境物流专业‘竞技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课题号:JZW2023223)。

作者简介:芮宝娟(1980—),女,汉族,浙江浦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物流、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