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手机课堂倡导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邹秋梅
[摘 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能为课堂教学提质赋能,而智能手机的不当使用却对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教学督查结果,了解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继而依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考核,构建高职大学英语无手机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线下课堂教学的课堂吸引力,实现无手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 键 词] 无手机课堂;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094-0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便捷,其中移动电子产品——手机尤为突出:我们可随时随地获取或浏览想要的信息。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年轻人。作为主要年轻群体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将手机随身携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同时,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给混合式教学按下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进键”,各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起课堂活动,学生手机用来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看视频、玩游戏或者聊天等,教学更便捷,课堂更精彩,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手机使用现状出发,响应学校无手机课堂的倡导,构建无手机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课堂手机使用现状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于2021年9月份开始开展教风专项督查活动,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管理情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包括学生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等人数3人以上。及时公告每次的检查结果,表扬优秀课堂,披露问题课堂(见表1)。
公示结果显示部分课堂存在学生玩手机现象,包括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通过访谈部分教师和学生,发现:(1)教师需要提出合理使用手机的要求。无手机管理的课堂,玩手机现象相对突出。有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主动认真听讲,并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迫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因此,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无要求,导致自律性低的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用手机,游离于课堂之外。尤其当课堂无吸引力时,课堂玩手机甚至成为普遍现象。(2)统一上交手机有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上交手机的课堂,学生听课状态明显更好。根据督查公示,有少数课堂严格要求学生统一上交手机,放到前面第一排课桌上或布袋里。学生上课状态明显好于其他对手机无管理的课堂。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主要是受身边同学影响,一旦全班统一禁用,他们便断了念头,专心于课堂。(3)教师需要提升课堂吸引力,打造有特色的课堂。每次督查公示都会表扬特色优质课堂。教师上课有激情,课堂活动精彩,学习氛围浓,未发现玩手机现象。该类课堂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有效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高频参与课堂活动,无暇使用手机。(4)课堂上开展线上活动的课堂,不可避免出现玩手机现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下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据访谈了解,大部分课堂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用手机来参与教师发起的线上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手机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然而,有的学生对手机非常依赖,完成课堂活动后,继续查看QQ、微信,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注意力不能及时从手机上转回课堂。
以上课堂分析结果折射出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手机的依赖感、对学业的疲倦感和对课堂的漠视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无奈之举”[1]。因此,高校学生应提高自控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学会合理利用手机;高校教师应提升课堂吸引力,聚焦学生注意力到课堂中;师生联动,共同推进无手机课堂的实施,帮助高校学生放下手机,回归课堂[2]。作为任课教师,主要努力方向是如何在回归传统课堂的同时继续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
混合式教学模式(OMO),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扩展,“教”和“学”从线下物理空间拓展到线上虚拟空间,可同时进行也可错时开展。需强调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线上与线下的固定分工,而在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知识解包和重新打包,促进线上、线下知识学习的有效自然衔接[3]。从功能定位的角度来看,线上与线下教学应各有侧重。Lee等认为线上应更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线下应更侧重开展具有挑战性、高回报的教学活动[3]。由此可知,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最优模式,但无论以哪种方式或比例混合,其关键路径有三个:(1)线上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4]。资源的难度要由浅到深,既有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能满足高级学习需求的延伸。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资源。(2)线下有活动,供课中探讨、应用[4]。教师要掌握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做好学情分析,根据生源差异组织教学,开展个性化的课堂活动,既要有展示汇报,又要有小组讨论交流。(3)过程有考核,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开展评估[4],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空间和评价时间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习得到有效反馈,兴趣得到激发。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通识课程之一,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受众面极广,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育人功能不容小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使英语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本文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设计基于无手机课堂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该教学模式包括课前线上导学、课中线下“五阶五问”、课后线上延学三个教学流程,分别对标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
(一)课前线上导学,基础输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线下知识的讲解部分做成线上资源,让学生课前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时间完全取决于学生本人,不受教师限制。学生课前完成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中重点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App进行课前线上导学:发布学习任务、上传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音频和网站学习资料)、设置课前小测。学生通过平台在线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input环节,并自我测试诊断掌握情况。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聚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大学英语》项目六:职场工作与压力应对(Job and Stress)中的2课时为例:教师提前一周在云班课下发导学任务:让学生观看与压力有关的英语微视频,记录、查找有关压力表达的英语词汇并熟记;学生通过小组协助法进行情景对话,表达各自压力,上传云班课;过程采取多维评价,教师点评,生生互评。通过课前导学任务,学生可以完成基本词汇的准备,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使其更有针对性。
(二)课中“五阶五问”,输出应用
课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见图2),以活动为载体,创建构建主义学习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互动[5],避免长时间的理论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无手机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课前在线上完成了自主学习,带着不能理解的问题走进教室,与同学共同探讨;教师就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设计好相应主题活动,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起到知识的巩固、转化作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反思,为课后的线上延学做好铺垫,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广度和深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产出导向式、问题启发式、合作探究式、情景模拟式和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采用“五阶五问”的阶梯式教学手段,即暴露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和反思问题。在“五阶五问”教学过程中,融入重点词汇、句型分析、角色扮演、对话演练、辩论、分享汇报等活动,学生全程无须使用手机参与活动。以“Job and Stress”项目为例,在课堂中,各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工作与压力的对话,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表达的不足之处,引出教学重难点,梳理归纳压力的各种表达和准确运用,组织学生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应对压力,进行汇报,为课后线上拓展学习搭好“脚手架”。
(三)课后线上延学,巩固拓展
混合式教学的必备要素是在面对面教学之外学习者进行网络自主学习[6]。学生不仅要课前线上自学,完成导学,更需要课后线上巩固拓展,实现更高级的知识探索。以“Job and Stress”项目为例:课后,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英语压力描述的巩固测试练习和网络拓展资源“疫情期间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的视频”,让学生以此为榜样,谈谈:假设自己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在疫情期间会有什么压力,又如何面对压力,作为大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与同学一起在云班课交流心得,进行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反馈学习效果。通过课后线下延学,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问题,提高教学成效,融入课程思政,达成育人目标。
(四)全程多维评价,激发兴趣
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构建全程多维动态评价体系,评价空间多元化“线上+线下”、评价时间多元化“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评价方式多元化“主观+客观”,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混合式教学涉及线上、线下教学时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辅相成,同等重要。过程性学习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及时得到指导和反馈。评价主体如果局限于教师,难免会单一、片面,学生和校外专家也可以参评,即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专家点评。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既可以自我肯定,又要敢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教师点评: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明确指出,让学生明白需要改进的地方。生生互评: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找到自身难以发现的长处或短处,互相借鉴,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5]。专家点评:邀请校企合作单位或社会组织机构专家点评学生作品,更具指导性,学生更能清楚地认识到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凸显职业要求。课前、课后的评价在线上云班课完成;课中评价由班委手动统计完成,再交由教师在线上更新。学生能实时看到自己平时成绩累计情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
(五)效果反思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前、课后按要求自主学习完成线上任务,并获得相应的过程性学习成绩,如果不完成就会比其他同学少相应成绩。根据课程组反馈,为了成绩不被影响,学生还是配合完成。为了避免相互抄袭现象,要求学生上传自学成果前手写自己名字,如果是录音作品则要求在开头介绍自己名字。课堂上选取部分作品展示,要求学生自己讲解、点评,所以学生会对自己的作业认真对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