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运营管理师”服务大战略
作者: 程睿
[摘 要] “进博会”落户上海,为长三角会展业新一轮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会展业带上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为配合当下快速、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需求,主动对接“进博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提升专业的高质量建设水平。
[关 键 词] 校企协同育人;会展中高贯通;“进博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58-03
一、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
如今现代服务业已经进入了高度强调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全新发展阶段,会展中高贯通专业如何有序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如何根据产业发展的新态势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满足会展中高贯通专业学生的不同专业技能需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费保障、课程体系、实训安排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确定以“全真全程实践式”为核心,通过上海市会展开放实训中心,利用相关仿真软件或系统,模拟企业开展会展项目对各岗位的需求及展会进出口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培训学生的强操作、精业务、一专多能的要求。同时,建立以“会展+”为核心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和公共资源库,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作为基础平台辐射到公共关系管理、金融、商贸、酒店等专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建立,以达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和企业的能力,还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校内外导师的协同研发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校—企—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构建与实践
(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会展中高贯通专业建设期间经过多方调研,由校企双方的对接,搭建出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组织架构(见文末图1)。由两校校长和企业高层组成工作委员会,对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进行研讨,从宏观层面制定相关制度以保障校企双方的育人工作能规范性地持久发展。两校的校企合作办与企业的业务主管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培养方案的修订、双方合作项目的合理性、双方师资配备均衡性、工作对接及时性等问题进行研讨和规范,从中观层对双方协同发展进行规划。两校的联合教研室会选派骨干教师与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按岗位能力具体开展实训课程的规划、实训场地的对接、活页教材的编制等工作,从微观层面构建校企人员互通渠道,实现校企人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
两校结合会展中高贯通专业的特色,对合作的25家企业开展面对面调研,针对企业资质和基本理念,建立了合理、科学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
1.目标体系
在会展中高贯通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以“重过程—多元化—强能力”为指导思想,制订校企双方协同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每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制订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及专业实训课、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从认知、情感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设定分级目标,有效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
2.内容体系
根据行业发展更新课程模块,从知识体系与实习实训这两个方向出发并规划教学内容。内容包含会展中高贯通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训、会展模拟公司、工作室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通过课程模块的系统训练,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分类评价、师资培训、信息化管理等。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以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的意见为主,同时聘请上海市劳模、高级技师担任企业导师,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师资人员调配、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实践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
4.评价考核体系
会展中高贯通专业主要以培养多样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校企协同育人的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实践效果评价和信息收集及反馈。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对实践过程、创新能力和理论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积极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学生间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能真实地反映出实践效果。
(三)“双师共导”重塑阶梯式实习实训课程
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教学团队联合企业导师共同设计“双师共导”的实习实训课程(见文末表1)。在贯通第一学年开设认知实习,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到会展场馆熟悉企业、认识岗位,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第二、三学年在完成实训课程学习的同时,由企业导师作为第一导师,校内教师作为第二导师,学生在校内会展模拟公司的不同岗位轮流模拟工作,近3年来承接了近10个合作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在第四学年,安排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会议、展览、活动等现场进行工学结合生产实习,校内教师辅助管理。建设期间,两校连续组织师生共同服务“进博会”这类国家战略项目,以带动高质量的生产实习,了解会展行业最新动态;在第五学年,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由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技术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报告。“双师共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阶梯式提高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创新创业能力。
三、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
(一)共建共享校企协同育人校内外实训基地
会展中高贯通专业教学团队先后与澳门倬汇设计有限公司、讯狐国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诺会展策划顾问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两校依托上海市会展开放实训中心和劳模工作室,利用相关仿真软件或系统,模拟会展企业各个岗位及展会进出口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培训学生的一专多能、强操作的业务技能。另外,与企业协同设计,确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讯狐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两校设立奖学金奖励机制,以鼓励在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二)增强学生服务创新意识,登上“进博会”大舞台
“进博会”的举办不仅对展会组织、招展、招商提出新要求,更是对城市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进博会”这类大规模、高等级的国际会展活动,需要对商务、公安、口岸、海关、检疫检验等众多方面的管理进行了解,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素质要求格外严格,展会期间的人员往来也对旅游、签证、酒店、交通、商贸、金融、通讯等城市服务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为增强学生服务“进博会”的创新意识,从思想和校内实训这两处入手。
1.通过公益讲座,增强学生的服务创新意识
两校每学期开展“企业名家进校园”的讲座,邀请了一批业内大师为学生传授书本上所没有的“干货”,如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劳模——项天平老师。项天平现任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文化品牌设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中国旅游日宣传口号创作者,设计作品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他向学生传递了如何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策展人到上海市劳模的核心理念——不忘初心,不负热爱。对于设计的热爱、对于工作岗位的热情促使他今日仍坚持学习,坚持创作,自发参与了许多赛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师名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洗礼。
2.依托校内展,多渠道提升实践专业度
都说实训练内功,实战见真功。以“校内展”为核心模式的校内实践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展人活动周”是会展中高贯通专业的原创特色实践活动,利用专业知识所学,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融入少年青春热血,由学生全情创意策划、组织实施的各类会展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主题为“党旗下的青春”会展人活动周展现了会展中高贯通专业学生德能俱佳的青春风貌。
凭着自身的良好社会影响,借助合作企业的帮助,两校于2018年11月携手迈进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大门,并连续四届获批参与展会服务工作。工作内容也从辅助性的外围工作逐步拓展到参展商的运营管理,人数也从一开始的6名学生慢慢扩展到46名学生。学生克服万难在展会现场辅助参展商完成客商引流、客户沟通、展品介绍、签单、发货、盘货、填写回单等运营工作。会展中高贯通专业的学生展现出优良的专业能力、语言能力和青春正盛的精神风貌,并取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在此生产实习过程中共18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
(三)助力展商规范化运营,提升师生社会服务能力
为促进展会现场的规范化运营管理,两校与华诺会展策划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1年第四届进口博览会现场礼仪素质培训”。此次从六大方面开展培训,主要包括服从意识、服务意识、服务心态、微笑服务、主动热情服务、投诉处理等业务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参展商达600人次。
(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打造高质量实践教育模式
会展中高贯通专业建设期间,为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两校引导并组织学生在“校内展”和“校外展”中进行交替实训。“双展”在时间上交替进行,内容上与课程内容合理衔接。通过“校内展”与“校外展”中交替进行岗位专门能力训练,从理论知识→校内展一般技能实训→校外展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会展企业的顶岗实习,从而实现从知识向一般操作技能跨越、从一般操作技能向综合素质跨越,进而从综合素质向全面职业化跨越,层层递进式打造高质量实践教育模式,最终培养出操作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过硬、职业化技能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结语
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完成了一次融教室、实训室、大展馆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这是“教学做”的紧密结合,也是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一体化模式,更是会展中高贯通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罗云利,莫利民.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1):138-140.
[2]林家坚.地方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域[J].教育现代化,2019,6(86):24-27.
[3]胡斌梁,蒋宏宇.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0):61-64.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