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作者: 罗丽芬 祝蓉

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0

[摘           要]  校内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实训立足于实训基地。通过梳理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从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设施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76-03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在2022年要基本达标,更为重要的是要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以及提升学院的内涵建设[1]。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为持续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其中重点工作包括优化眼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护视觉健康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主要内容,该专业教学过程偏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眼视光行业对毕业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在学校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校内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提供平台,并支持学生系统性学习。

通过对Z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分析该校建设中存在各类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已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改善实训基地的现状,并为其他高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现阶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仅注重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忽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技术发展;在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方面,企业参与度不高;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应用推广还有待加强[2]。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生,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半自动综合验光仪、自动磨边机、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地形图、接触镜试戴片、角膜塑形镜试戴片等最基本的教学仪器。在2021学年学生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仅有3877学时,共耗损耗材费用为0.504万元,校内使用频率不高。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有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评。

三、Z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调查

(一)调查问卷分析

1.目的

本次关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Z校现有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2.调查对象

对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匿名问卷,可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采取双录入法建立数据库,导出Excel形式并进行分析总结。总共发放77份问卷,收回77份有效合格问卷,问卷合格率100%。在本次问卷结果中,20.78%是男生,79.22%是女性,48.05%为2019级(二年级)学生,51.95%为2020级(一年级)学生。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情况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训操作练习以及模拟实际岗位工作环境,将已有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专业技能。问卷设计了关于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情况的问题,通过分析问卷数据,了解到学生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情况满意度一般。具体情况如表1。

2.实训设备情况

实践教学依赖于各种实训设备,设备的数量、先进程度等都会对实践教学产生影响。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应将校内的实训设备与企业、行业保持一致。但由于眼科光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且更新换代速度快,学校很难配备所有的仪器设备,也无法做到经常更新。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Z校学生对实训设备情况的看法,总的来说设备较为陈旧且数量较少,结果如表2。

3.校内实训基地使用率及教学效果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Z校学生每学期使用校内实训室的频率为每学期使用10~20次的占比59.74%(注:每次2学时),每学期使用21~30次的占比25.97%,其他的占比14.29%,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训效果一般。

4.校内教学开展情况

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与校企合作的医院及企业达成协议,校内教师每年进入企业或医院进行实践锻炼,相应地,Z校50%以上的专业课都由医院或企业的专家及技术骨干担任。

四、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及实际调查研究,分析Z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思路混乱,不具有前瞻性,仅能基本满足教学

Z校在建设眼视光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之初,未进行市场调研,在区域经济的研究调研工作环节出现了缺失,没有将当前市场的现状作为依据,仅为满足教学而进行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学生始终缺少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以及课程改革力度小,导致学校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营造真实工作场景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二)师资队伍薄弱,指导教师太少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该校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内专任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占比少。

(三)校内实训基地缺乏科学性、多元性

科学的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具备自我补偿机制,要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但Z校实训场所太少,仪器设备投入不够,且资金来源单一。实训基地的建设仅有几间教室作为学生实训的场地,严重缺乏多元性,视光设备更新不及时。

(四)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运行中,缺乏科学、完善的制度,因此未能很好地约束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授课效果不佳。

(五)实训基地功能还未完全开发

在“对实训基地的建议”这一问题中,68.8%的学生提出要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巩固、提高操作技能。此外,校内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较少,缺乏社会培训以及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对策

从实训基地的现状出发,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注重规模和数量,还要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基于行业、岗位调研后进行规划建设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和岗位的需求,设置与岗位技能相匹配的实训项目,建设与实际岗位一致的实训环境,与合作的医院、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培养社会行业、医院、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新任实践指导教师,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通过学校内部培训、外出规培等多种途径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推行“双导师制”

Z校很多专任教师,虽然每年都有去医院或企业实践锻炼,但总的来说,实践技能水平与行业领先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个问题,考虑推行“双导师制”,即大部分理论知识由学院教师讲授,大部分实践操作课程聘请医院、企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教授。

2.以技能竞赛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

教师参加技能竞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都能很好地检验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通过竞赛,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本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并找出与行业、岗位所需水平的差距,认识到短板与不足,为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3.加强校内教师的继续教育、进修与社会实践,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针对从高校应届毕业入职的教师、企业工作经验较少的教师,可定期请高端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培训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教学。另外,对于从医院、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应进行教育学方面的培训。

(三)完善实训基地设施建设

加大实训基地基础建设的力度,实训场地要能满足教学需要,区域和功能划分明确;仪器设备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符合岗位能力需求及未来技术发展需要;实训基地的功能要具有全面性,要能开展从基础学科到专业技能以及扩展技能学科的所有实践项目。努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企合作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1.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引进

由于眼科精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再加上实训场所的限制,学校可考虑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各种制约和限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场地和设备的大量资金的投入[3]。

2.校企合作共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邀请医院或企业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能使实训基地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前瞻性,将企业文化和氛围渗入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更好地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行业所需人才[4]。

3.建立实训资源共享平台

搭建各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训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包括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的共享,还包括各高职院校间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平台。

(四)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

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应涉及设备、教师、学生、耗材、教学等方面,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开放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耗材出入库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评价制度等,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实训教学的高效性,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5]。

(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

校内实训基地可承担各级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各类技能竞赛赛前培训、对社会职业人员的培训业务等,拓展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性,提高使用率。

六、结语

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场所,基地的建设要能满足培养视光行业、医院对眼视光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就能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社会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眼视光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元元,王海营,赵永旺,等.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4):144-146.

[2]范真维.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7):224-228.

[3]魏媛.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信息化实训教学环境构建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3):176-177.

[4]黄德桥,杜文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8-92.

[5]吴利燕.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