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要素研究和实践

作者: 寸海梅

[摘           要]  在“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计划”背景下,为推动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九个建设要素出发。研究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群为例,结合学校实际,从九个要素提出酒店管理专业群的具体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群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酒店管理专业群;组群逻辑;建设要素;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94-03

随着2019年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和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出台,建设我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作为“双高计划”实施的关键任务,也是“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根据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公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共有197所高职院校、253个高水平专业群上榜,其中立项的专业群涉及旅游大类的有旅游管理专业群和酒店管理专业群,立项的院校分别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工作始于2007年,在专业群建设发展过程中,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专业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内涵概念、管理机制、策略、形成机理、组群逻辑、组群路径等方面的内容。二是专业群建设要素,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师资、学生、实训条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评价反馈等要素,其中课程、师资和教学条件是专业建设重要的实施要素。三是专业群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专业群的管控和建设质量的评测,主要集中于教学质量、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质量理论层面的探讨。其中涉及的酒店管理专业群的建设研究较少,较多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研究。目前,关于酒店管理专业群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群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建设内容、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将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群为例,从专业群的九大建设要素入手,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是云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的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是酒店管理专业群的支撑专业,是云南省高水平骨干专业,是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全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支撑专业,也是2015—2018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为专业引领,陆续开设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和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并增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为专业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群由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四个专业组成。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以产业链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旅游文化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产业之一,“健康生活目的地”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之一。酒店管理专业群集合了酒店、民宿、物业地产、邮轮等旅游与在地化住宿的业态,是实现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有力支撑,适应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态势,产业链优势十分突出。

专业群内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现代物业管理、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均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住宿业。专业群以“城市住宿”酒店专业为支撑,以“非标住宿”民宿专业、“海上住宿”邮轮专业、“居家住宿”物业专业为延伸,涵盖了住宿业的主要业态和形式,构建了合理普遍的现代住宿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推行“四链接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优化形成HOTEL人才培养2.0模式,构建了“四链接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群将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改革,完善“四链接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即以核心能力精塑为引领,进行培养目标、毕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重构,建立“目标—能力—课程三融合”的能力培养体系;以知识体系重构为重点,对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特别是产业前沿)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和重构,建立“基础—核心—拓展三融合”的知识培养体系;以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为目标,将人文素质养成融入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的学习和实践,建立“课堂—校内—社会三融合”的素质培养体系。

(三)确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住宿业的产业集群,着力培养服务于不同住宿业类型的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面向高星级品牌酒店领域,培养国际品牌酒店服务、运营、管理等技术技能人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面向邮轮海乘领域,培养邮轮厅面服务、基层管理运营等技术技能人才;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面向非标住宿领域,培养精品民宿、高端户外住宿、云南特色半山酒店、露营地等新业态技术与技能人才;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对接国内知名物业品牌居家住宿、商业地产领域,培养物业管家、城市商业中心的服务、管理及运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资源建设

(一)构建“平台+模块”的共建共享型资源库

由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并汇集优质住宿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和智慧化技术,建成公共基础平台共通、专业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模块分立、专业拓展模块互选、公共拓展模块通选的“共建共享、互融互通”的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群内各专业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二)推进课程标准的修订

酒店管理专业群根据组群逻辑及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积极与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需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或行业标准相衔接。在既有的各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完善15~20门核心课程的标准修订,并根据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或修订课程标准,以便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专业群结合“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计划”,对标国家级精品课堂的相关要求和建设标准,积极推进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堂的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群内教师组成课程组团队,课程成员按标准和计划完成规划内的精品课程开发任务,制订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考核标准、电子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案例分析、试题库,配套的教材、视频和网上教学资源。

(四)推进“1+X”岗课赛证融通

专业群内积极推行“1+X”证书,截至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群已经完成了家务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前厅运营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餐饮服务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现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酒店收益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1+X”证书的考核,同时还将“1+X”证书培训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内容融入了专业群内的Golden Service、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收益管理、物业管家、邮轮概论等课程,同时引进国际资格认证证书,引入国际化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一)开发新型教材

集合行业领先企业和专家,培养教师掌握数字化运营新技术,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开发新型教材,开发新业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4本,开发活页式或工作式教材3~4本;对标世界技能大赛和行业技能大赛标准,合作编写世赛2~3本国际标准化教材,开发形成一套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酒店管理专业群教材体系和校企合作新型教材库。

(二)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依托学校智慧课堂以及信息化手段,持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专业群专业核心课程大量采用了“1+1教学拍档、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如在Golden Service等特色课程中引入多名企业教师长期进行模块化授课,获得行业赞许,学生一专多能效果显著;在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信息化管理等课程中引入高星级酒店普遍使用的、云南高校最全的Opera系统进行“岗赛教融通”实战教学;利用职教云、超星、智慧课堂等平台长期实施混合式教学;在收益管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的软件及校企双师进行长期教学,专业不断开发引领行业,不断探索专业群核心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一)培育团队教师,建设科学的团队结构

专业群根据团队中不同层次、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经历的人员,开展不同类型的技能培养和强化。横向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导师4个层面,纵向按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6个方面,实施针对性的按需培养、分层分类技能提高计划。本专业群通过教师学历提升、引进5名具有海外背景的专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70%,新增副教授1名、讲师2名,高级职称比例超过50%,“双师素质”专业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形成以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外聘专家为优势的“双师型”校企双导师梯队,建设合理的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团队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教案交流、教学质量评估、科研、教学能力比赛等“传帮带”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协同工作进行教学项目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有效促进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和社会培训等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搭建教师发展创新平台,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培养校企双方认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从而提升教学团队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增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大赛的获奖人次数。经过建设,将形成全省一流的酒店管理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产生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出版活页式教材4本及以上;进行旅游扶贫、中职国家级培训1000人次以上;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6人次,国家级技能竞赛获三等奖以上1人次,获得优秀指教师国家级2人次、省级2人次以上,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2项及以上。

(三)提高科研水平

鼓励团队教师申报、参与课题研究,同时要求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论文或者申请专利,将其科研成果应用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经过建设,本团队教师科研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产生校级课题3项及以上、省级课题3项,发表刊物论文15篇及以上。

五、实践教学基地

(一)优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专业群推进了洲际、万豪、希尔顿等酒店集团多层次产教融合项目,建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个,与省内本土新业态领军企业联合,依托腾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酒店管理专业群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在“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发展战略中聚焦“半山酒店”+旅游新业态的人才定制培养、国际化+在地化课程的研发、“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起到标杆和引领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