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职业教育专业视野下书法教育探微
作者: 杨绍恭[摘 要] 让学前儿童充分体验生活、感受艺术、探索科学,启蒙开智,最大程度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所在。从学前教育专业视野出发,主要探讨中国书法启蒙教育的特点、中国书法启蒙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中国书法启蒙教育对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等三个问题。通过研究探讨,认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考虑,有必要将中国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书法;传统文化;蒙学;认知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03-03
从学前教育专业视野下分析儿童书法教育,把专业课程定位为《三笔字》并不合适,或是说对学前儿童的书法教育就不应该是“写字”的事儿,而是暂时泛化归属于“五大领域”中艺术维度(因为中国书法还具有更重要的“核心文化”的育人功能)的教学活动。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书法教育环节,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在书法学习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学前职业教育探究的重要问题。缘于此,权以学前教育专业视野就书法教育作管中探微。
一、学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之书法与启蒙开智
蒙学,就是启蒙教育,是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区别于小学、中学、大学等的教育。我国古代对学前儿童的“开蒙”是极为重视的,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体系。古人认为,对儿童的“开蒙”一般在4岁左右,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书写、认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蒙学的读物,也相应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经典教材。在启蒙的过程中,和识字相辅相成的活动就是写字,或描红,或临帖,为儿童创建了一个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有先生严厉教导、文房四宝相伴,通过一笔一画练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他们以文化滋养和心智启蒙。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其实,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有“六艺”“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保氏》),“蒙学”中也重视对儿童这些方面的综合培养,所以说,我国古代的“蒙学”,已经是一套适合中国儿童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了。
汉字是一种表音表意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从自然之物启发而成的符号,从象形始,至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诸法,都是以线条机构实现对“物”的抽象,而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则书法就是对汉字的进一步抽象。儿童在敏感期接受书法训练,不仅是一种感知的训练,更是抽象思维的训练和完美人格的培养。
二、学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之书法与认知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五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科学百科的定义: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引导学前儿童开启认知能力,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基本生活技能,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对不同孩子的认知训练也应围绕孩子的实际生活而展开。中国儿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不同于西方儿童,所以,认知训练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书法学习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书法教育可以引导中国学前儿童开启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模仿力等多元认知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一)感知力
感官刺激信息通过转化传递到大脑,这个过程有个体差异,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反应速度的不同。书法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特点就是通过部分简单汉字这种象形符号代替实物,用读写结合来描述实物;同时,书法训练要求一个人脑、心、手、眼等有机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简单的粗细线条、形象的浓淡苦湿的体验,也要求全身心的和谐统一。因此,长期的书写训练,是一种感官刺激的训练、大脑反应速度的训练、全身心协调配合的训练,其实,这种潜移默化的书法训练活动,从认知科学而言是“感知能力”的培养,实则是我们经常说的“文化熏陶”。
(二)注意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认为:“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所谓注意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力,对学前儿童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价值。学前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注意力往往分散,不能专注于一事一物。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很精辟:“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我们最好用一种有目的、寓教于乐、自然而然的方式改变学前儿童的习惯,习惯于观察、倾听和做事的专注。中国传统的书写训练,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提高一个人未来的书写能力和综合文化修养。关键是,说书法是书写训练,其实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书写游戏,适合中国孩子启蒙开智的趣味性的游戏。众所周知,书法学习要求孩子的脑、眼、手共同参与,细致配合,需要专心致志、持久耐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全神贯注,凝神静气。同时,他们还要记住汉字的笔顺、结构,用笔的轻重缓急,甚至章法布局,等等,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试想,如此规矩的“写写画画”,孩子能不专注吗?
(三)记忆力
一般而言,儿童的脑容量不如成人,记忆空间窄,记忆恢复慢,不过,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不断提高的。我们常闻关于“记忆神童”的报道,他们或记圆周率、或记数字、或记地名、或记图案……感觉他们天赋异禀,记忆超常。应该承认,这些学前儿童本身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也是离不开平常的严格训练。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记忆力训练,因为记忆力训练是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就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在记忆力训练的过程中,机械记忆是无效的,有效的记忆应该是建立在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快乐记忆,通过一系列活动让记忆发生“迁移”,调动各种感官功能提高记忆力。前面提到,传统的“蒙学”把读、写、背结合起来,通过读经(经典读物)、写经的长期训练,达到诸如“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境界,实现记忆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读和背,那是枯燥无味、毫无意义的。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书法训练,因为写字临帖是一种科学的趣味活动,它已经内涵了各种学前教育专家提出的各种记忆法,用形象的方式巧妙培养了儿童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了记忆力。
(四)想象力
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才能创新,人类才能进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对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是何等重要。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是没有目的和主题的,常因外界的刺激而不自觉产生。因此,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最合适的方法是用丰富的感性认识去影响和刺激。我们承认,国内外各种教育思想家设计了许多包括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社会等领域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各有千秋,目的都是开智启蒙。如果重新审视书法教育,不难发现,从笔墨纸砚到书写方法技巧,无一不是先民丰富想象力的发明创造。笔墨纸砚,这几样常用书写工具皆取于自然,简洁实用;白纸黑字,单一的颜色可以创造出变化无穷的线条结构、和谐统一的黑白世界,我们中国的儿童,就是在这样的写写画画的文化游戏中启蒙开智,以最合适、最便利的感性认识丰富了想象力。
(五)模仿力
学习书法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管是“临”还是“摹”,用笔、结体、章法,都得通过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才能创作,自成风格,自成一家。“模仿”不只是成人的行为,也是儿童的天性,而且是一种极强的天性。所以,皮亚杰就认为,在生命最初的两年中,模仿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动的,也不是无意图的,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特征。模仿是儿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初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如果引导得好,能够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提倡儿童学习书法,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模仿的良好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们的模仿即便是不怎么到位,但他们的接触和模仿是正能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一段时日的耳濡目染,即使是依葫芦画瓢,他们的模仿也会有模有样。这就是对学前儿童进行书法教育之目的所在。
三、学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之书法与文化传承
中国书法以它独特的书写形式融入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精神世界,从实用走向艺术,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学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书法课的开设,不仅是对职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更重要的是,书法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和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其核心理念,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这种教育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告诉每一位职业学生未来的育人责任,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从儿童抓起,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起有一年随“中华文化大乐园”去休斯敦开展书法教学的情景,虽然,我们面对的培训对象基本上是来自华人家庭的孩子,他们和国内儿童一样,黑眼睛、黄皮肤,但是,他们从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大环境,大多数孩子的书法学习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在学前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是多么重要。其实,我们的学前教育可以学习国外的各种教育理念,但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决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的主流内容。
四、结语
学前儿童正处于人生的起点,这个时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得到发展,他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思维自由的本真世界,需要外界的引导和启发。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人格形成、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处事风格。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前儿童特性和发展规律,还要结合其生活的国家、民族、社会等客观因素,制定特色鲜明的科学的学前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何传承创新,把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全过程,是我们当下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书法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蒙学”体系,其在我国学前儿童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无法替代,学前儿童书法教育非但不能削弱,还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我们对学前儿童开展书法教育,给他们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是新时期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皮亚杰.发展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艳,孔起英.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美术课程的思考与探索[J].早期教育,2021(1):4-5.
[5]李芳霞.蒙特梭利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6]王玉红.幼儿专注力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8).
[6]孙蔷蔷.基于国际比较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学前教育,2021(5):4-8.
[7]洪秀敏,朱文婷,张明珠,等.“十四五”时期我国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J].学前教育,2020(23).
[8]刘涛.极简中国书法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9]江毅馨,李尚俊,韦正应.三笔字[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0]张斌贤,西方主智主义教育原理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3):44-5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