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及教学改革
作者: 颜红 夏新华 彭买姣 雷志钧 周莉莉[摘 要]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线上资源,基于湖南省一流线上课程,结合智慧树等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设置、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四个方面设置一系列问题,并分析调查的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吸收,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药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25-03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中药药剂的基础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中药药剂中的常用剂型以及制剂的制备工艺、单元操作、制剂的质量评价和中药新制剂研究开发基本技能,是一门集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科学。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围绕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改革[1]、线上课程建设、模拟药厂建设、校企合作实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已建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积极开拓、教学理念较先进的教学团队。2009年中药药剂学学科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获批为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先后获批为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湖南中医药大学一流课程和湖南省一流线上课程。近几年来针对中药药剂学线下教学的局限性、传统考核模式的弊端等,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结合已建设的智慧树平台中药药剂学线上课程,开展立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2],目前已在我校2017级、2018级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中实施。以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线上资源[3],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内化,提升教学效果。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针对2017级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不记名调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个题目,认真且根据自身在本学期课程中的真实体会与感悟去回答每一个问题。本次问卷共发放109份,回收109份,有效率为100%,符合统计学要求。
(三)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共10道题,其中根据题量共5道单项选择题,4道多项选择题,1道自由发挥题;根据调查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学习态度、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课程建议四大类,其中学习态度共3题、课程设置共2题、教学效果共3题以及课程建议共2题。
二、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的109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内容的分类,从学习态度、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课程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学习态度
问题“关于本课程的教学,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模式”,为了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有60.9%的学生回答更喜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28.18%学生回答更喜欢线下面对面课堂式教学模式,有6.36%的学生回答更喜欢单纯的线上网络教学模式,有4.55%的学生回答无所谓。问题“你对本学期中药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为了对比传统的线下教学,调查学生对本学期中药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有44.95%的学生回答很满意,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效果明显提高;26.61%的学生回答满意,学习效果得到提升;18.35%的学生回答感觉一般,与传统线下教学无异;10.09%的学生回答不满意,没有达到常规线下教学的效果。问题“当你在线上学习时遇到了困难,你更愿意采用哪种方式来解决”,此题目的是想考察相比于面对面的线下交流,当学生在线上学习遇到困难时,常采用什么方式来解决,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29.67%的学生会选择请教同学;25%的学生等待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回答;23.67%的学生在学习平台的问答区反馈;21%的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资料;0.67%的学生选择不去管它。
数据表明,除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都有主动寻求答案的想法,这表明学生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较好,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以及会自主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很高,这为后续中药药剂学课程继续沿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方向改革提供了信心与支持。
(二)课程设置
问题“如果本课程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安排课外网上自学(课前预习或课后拓展),你觉得每周课外网上自学的时长较为合适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前、课后线上学习的可接受学习时长,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这个问题,有29.09%的学生选择了30分钟以内;有54.55%的学生选择了60分钟以内;有9.09%的学生选择了90分钟以内;有7.27%的学生选择了120分钟以内。问题“本课程的在线学习过程中,答疑、互动、视频播放、文件下载等功能实现的效果”。此题想调查已建立的中药药剂学线上资源基本功能的实现情况,为线上资源后续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30.28%的学生认为都能实现;有63.30%的学生认为基本实现;有5.50%学生认为少部分实现;有0.92%学生认为几乎不能实现。
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学习方式实现程度的认可度非常高,大部分学生愿意每周花一个小时进行网上自学,甚至有部分学生愿意每周花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网上自学。在学生有此自学需求的前提下,保障课程线上学习资源的充足也成为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教学效果
问题“你认为本课程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作业,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了文献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本学期的实施,想了解学生对这两个环节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有20.18%的学生选择了是的,明显得到了提升;62.39%的学生选择了是的,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有15.60%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没法判断是否有提升;1.83%的学生选择了感觉自己没有提升。问题“对于线上学习,你觉得影响你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此题调查以学生的角度,寻找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因素。一方面让学生内观自己,思考自身哪些因素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另一方面让授课教师了解到线上的师生交流是否对教学效果有影响。缺乏与教师的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不能及时解决被选中的概率为26.10%;自律性不强被选中的概率是25.57%;上网条件受限被选中的概率是19.12%;自学能力欠缺被选中的概率14.34%;时间不充裕被选中的概率是12.87%。问题“本课程线上的学习资源,你觉得对自己学习帮助较大的是什么”。此题想考察,线上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学生而言,让他们更为受益的是什么,有助于更好地建设和完善中药药剂学线上课程资源。文本资料(课程PPT、章节思维导图等)被选中的概率是27.70%;习题库被选中的概率是24.10%;本校教师团队的微课、视频影像被选择的概率是19.67%;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校外视频、音频资料被选中的概率是15.24%;拓展资料(参考文献、电子书籍等)被选中的概率是13.30%。
数据表明,除极个别学生认为课程预习和课后拓展对加强知识理解、锻炼文献阅读、提高分析能力没有提升之外,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各种线上资源的利用,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以及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学生的自律性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课程建议
问题“你认为‘混合式’课堂如何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效果”,此题想考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教师这两个角色在“混合式”课堂中如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师应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用好新技术,让科技助力教学被选中的概率为19.04%;教师应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观点碰撞、思想启发被选中的概率为17.26%;教师积极构建新课堂,利用“线上”和“线下”的特点,实现有机结合被选中的概率为22.59%;教师应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的学习任务,不可一味加大课程任务被选中的概率为19.04%;学生应调整学习的方式和心态,严于律己,适应新时代的学习要求被选中的概率是22.08%。问题“对于本校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你有哪些建议”,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想法和建议。学生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想法:减少预习任务;线上视频、PPT有卡顿、乱码现象,线上视频建议增加字幕;增加更多的拓展资料,及时答疑与题目讲解;建议增加章节的思维导图。
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安排、教师在科技时代下本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理念的核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学生对课程中所用到的线上资源本身的质量以及使用的方便程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我校药剂学教学团队将从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中药药剂学课程的设置、提升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措施的改革。
(一)改进学习态度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而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最能体现学习态度的方面,因而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成为改进学生学习态度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做出改革:(1)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当学生的兴趣与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相结合时,他们才会产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的动机,从而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2)为学生分析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了解学好本学科可以带来的实际好处,从而让学生去思考本门学科在自己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充当的角色以及认识到本学科知识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3)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相互之间观点的碰撞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
好的课程质量源于好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承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教学效果的桥梁。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足够体现绝大部分情况,好的设置将会事半功倍,而差的课堂设置将会事倍功半。由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程设置:(1)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只有牢牢把握课程的目标,才能在后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课程目标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2)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把握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使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3)课程团队将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持续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服务,将持续更新相关的作业、测试、视频资源等内容,每年保持20%的更新;结合在线课程的特点,设置导学、课后拓展等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在课前从线上的课程资源中去提前了解和学习后续课程中的学习内容,从而在课程中能够更加轻松、高效以及重点分明地听教师讲课[4]。督促学生在课后完成复习以及通过线上的资源结合自己的笔记复习课上的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及把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