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作者: 房群

[摘           要]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势在必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医德,提高职业素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好的课程思政应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临床医学教师应该围绕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医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探讨有效融入的途径与思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进行“三全育人”,基于课程特点分类施策,善于挖掘不同课程特有的思政元素。立足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对课程思政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073-03

思政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极其复杂,专业性极强,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精神的培养。临床医学教师应该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思考如何抓住文化基因和核心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专业教学。

一、临床医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路

将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首要目标设定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首要目标上将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培养较强专业能力以及高尚医德医风的医疗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学生思想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如果在有时间限制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直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容易导致学生内心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临床医学学科也会直接出现厌弃思想[1]。因为思政元素不能直接替代专业教学,只能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临床医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注重几大原则:第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思政,认识到思政教学为临床医学教学的一部分。第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第三,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思想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四,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

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将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职业相关常见问题作为入手,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价值的引导[2]。PBL教学法是一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医学教育中开始应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并结合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分组、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合作等模式进行。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基本目标以及课程特点,设定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教学中,先抛出问题:我们在感觉肚子饿的时候如果还未进食就会发现胃部疼痛,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也会经常引起胃痛,长期的胃痛又会引起溃疡病等一系列的消化性疾病,这是为什么呢?由此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探讨消化性疾病如溃疡病的诱发机制,探究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分类和治疗新进展,同时重点讲解治疗消化性溃疡各类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治疗案例,分析其中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巧妙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从根本上明白临床医学的学科价值和意义[3]。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我国的热点医疗事件,与学生分享医学前沿等案例,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进行培养。例如:向学生介绍国内医药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学生共同分析药品滥用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正确“三观”理念融入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临床医学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为社会培养医疗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寻找契机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高校学生是强国基础,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传统中医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入口[4],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将传统中医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能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三观”。

(二)培养创新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结合。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思想需要不断提升,思想提升则在于运用科学态度对待科学、追求真理。临床医学为自然科学范围,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使其能够用严谨、科学态度不断探索和学习[4]。在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学习临床医学中的抗高血压药章节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如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一线抗高血压药物有哪些,各型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如何选择等。然后详细讲解和介绍一线抗高血压药物(CCB、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临床医学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原则,通过提问测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根据实际处方的临床诊断思考病例中的患者应选用何种治疗方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解决。在答案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明,但已知体内许多系统与血压调节有关,抗高血压药分别作用于上述不同环节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不断寻找资料进行证实。只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寻找到答案真理。

(三)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医学教学中关于抗菌药物的章节是重点章节,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抗菌药物品种繁多,适应症范围广,抗菌药物的用药问题也不断出现,昔日被认为“天使”的抗生素,在目前应用却十分混乱,已成为治疗上的严峻挑战,令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这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沉重课题[5],比如抗生素滥用、细菌耐药性等。抗生素滥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极容易引起细菌性感染,加重患者病情甚至死亡。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收集因抗生素滥用引起的危害图片、电影等素材来加深此问题的印象,以此问题可以跟学生进行探讨,如何有效、合理应用抗生素,这就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合理使用药物,将患者用药安全作为重点内容,将患者健康摆在首位,做一名责任心强、有能力、有担当的医护人员。

(四)培养生命意识

生命即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种现象,除外还包含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比如真菌、细菌等。生命意识培养的主要目的为对生命价值和道德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养,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6]。敬畏生命不仅是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核心,还是医学生对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入口。在临床医学中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在实验中强调尊重动物权利,应该保持敬畏态度进行,根据“3R”原则,将伤害降到最小。不断培养高校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医学事业的高尚和神圣。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从而在今后医疗事业当中能够尊重和关心患者,用一颗仁爱之心进行工作。高校医学生不仅需要重视他人生命、尊重他人生命,还需要珍惜自身生命。艾滋病目前并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所以要提高高校学生的重视度,引导学生洁身自爱。在临床医学中关于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讲解过程中,可以将人流相关案例融入其中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和重视,特别对于女性学生,需要学会保护自身,避免受到伤害。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临床医学课堂思政教学延伸活动,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向全校师生介绍安全用药知识、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用药安全的重视,还能掌握临床相关知识。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医学研究和开发的兴趣和培养生命意识。

(五)培养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身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付出。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奉献为一种态度、行动以及信念。奉献是对社会和人民的感恩,奉献也是一种力量。在新药研发道路中,只有脚踏实地地前进,才能收获成功。对于研发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求实工作精神,还需要做好献身准备。朱东亚教授在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治疗和创新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艰苦奋战一线,深入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对治疗方法进行创新,并取得了较多显著成绩。朱东亚教授已到退休年龄,仍主动申请继续工作,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保障。对于高校医学生来说,培养奉献精神是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人类健康、稳定的有力条件[7]。

(六)拓展渠道开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大对“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修订专业教材,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梳理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以及育人功能,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专业课程教师必须立足实际情况、课程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教学要求等,突出“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式将“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8]。例如:儿科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讲到这种疾病时,要跟学生强调对这些智力障碍者我们要更加关爱、尊重。

三、临床医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体会

将临床医学课程作为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当中,不断分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方式收获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优化教学方法,并将情境巧妙运用到其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PBL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保证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思政精神。除此以外,在团队精神、人际交往中均能够得到有效培养[9]。

(二)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授课方式往往注重教师讲解,忽视学生自主性。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通过PBL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为引导者,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念,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10]。

(三)专业思想和专业课程有效结合

专业思想即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正确认识,主要包括理念、情感以及心理素养等。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优秀医学工作者,让学生真正明白价值观,端正自身的思想和态度,增强对临床医学科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是一门较复杂、专业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学习掌握要求极高,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意识、职业理念等。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有利于建设爱国主义、医德医风教育以及生命教育思想体系,不断推动临床医学思政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小成.医学专业临床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方法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5):147-149.

[2]刘玉博,王亚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

20(2):188-190.

[3]隆娟,温臣婷,王茜.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1):16-19.

[4]蔡小红,钱晓蓉.临床医学诊断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52):7-9.

[5]邓艳,张媛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教师,2021(33):3-4.

[6]冯秋季,张宝林,戎华刚.“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2021,38(10):73-76.

[7]王治,缪朝玉.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9):106-108.

[8]唐颖林,简亚平,许立婷,等.课程思政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4):166-168.

[9]吕立夏,高芙蓉,史秀娟,等.课程思政在临床医学专业代谢相关课程链中的实践:以同济大学医学院为例[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7):760-764.

[10]张海英,陈良,聂继红.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21,39(3):59-61.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齐鲁医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JY1723)。

作者简介:房群(1982—),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