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

作者: 袁晶晶

[摘           要]  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承担着临床医师和临床任教教师的双重角色,随着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增长的教学工作量给临床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引导临床教师正确进行角色认知、加强对临床教师的专业培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完善教学工作待遇及考评机制等方法化解临床教师角色冲突,旨在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医学人才。

[关    键   词]  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角色冲突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130-03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而优秀的医学人才关乎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障,故而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高校附属医院要健全临床教学组织机构,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围绕人才培养整合优化临床科室设置,设立专门的教学门诊和教学病床,着力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承担着医学生两年的医学理论、见习、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规范的技能操作以及医德职业操守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教师面对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往往压力较大且无法平衡,本文调查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现状,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现状

临床教师是指在医学院校中承担专业课程的讲授、见习和实习带教任务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承担着完成临床医疗和医学教学的双重任务,具有临床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角色[1]。角色冲突指的是个体在担任一个或者多个角色过程中因为外部环境对角色期望之间同角色本身的价值体系之间的不一致性导致其产生矛盾,个体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角色期望以及适应角色行为而产生的内心矛盾的主观状态。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增长,然而一些医院由于自身的管理体制以及对临床和科研的重视程度高于临床教学,使得在临床教学方面投入较少,临床教师对临床教学的积极性较低。据调查了解,当临床教师面对临床医生和授课教师双重角色的冲突时,临床教师往往倾向于临床医生的角色,面对繁重的临床工作,临床教学工作被认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且一些医院的临床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尤其是低年资临床教师,对于教学工作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临床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

(一)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淡薄

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繁忙,晋升压力大,除了临床医疗工作以外,还要做科研、发文章,所以一些医生会有“重医疗、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2]。部分临床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理论课授课课件延用几年,教学方法固守陈规,课堂教学质量低,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甚至个别临床教师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现如今医患矛盾加剧,临床医师对医学生的实践带教不太重视,以至于医学生实习过程中很难有实操学习经历。一些医学生实习积极性较低,实习时间大多投入到考研备战中,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很难有职业回报感和自我价值感,所以对教学工作更是缺乏兴趣。

(二)缺乏专业任教技能

当代社会对医生的学历有着严格的要求,医院的临床医生大多是高学历,且有着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然而临床教师在学校接受的都是医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鲜少学习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教学技能培训[3],临床教师中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屈指可数。并且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对于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课前准备不充分,自身教学能力低,容易导致临床教师上课缺乏授课技巧和课堂吸引力,与学生缺乏课堂互动,学生上课缺乏兴趣,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不仅如此,从医学的本质上看其本身就具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在我国传统的临床教师培养模式下,临床教师的授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人文修养都有所欠缺。临床教师因为长期忙于临床工作,缺少对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以及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临床师资队伍中更是缺少骨干教师且专业建设的环境不足,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且缺乏创新性,其在业务素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临床教师专业课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其驾驭教材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能力不足,一些临床教师的授课能力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层面;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老化,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经验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三是教师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空有实践却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

随着院校合作的紧密,医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然而医院的临床教师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以至于一些临床教师高负荷工作,带教质量也大打折扣。医学院校及医院对于临床教师的任教资格有规定,理论课任教至少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见习课带教本科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初级及以上职称,符合标准且能够安排任教的临床教师多以低年资的青年医师为主,并且对于带教教师大多临床科室几乎每年进行调整更换,青年教师缺乏带教经验,同时自身也正经历着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对工作的投入和专注度相对不够,对学生自然流露的关爱、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耐心有一定欠缺。这样的师资结构缺少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医院的临床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凝聚性不强。

(四)教学积极性低,激励机制欠缺

临床教师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本职工作,在临床医师和临床教师的双重角色中,他们往往更认同临床医生的角色。对于教学工作大多是被动任务式接受。由于日常临床工作本身便是高强度、高负荷,使得他们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加上考评机制欠缺,出现上课照本宣科等现象。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教研的有机结合,然而一些医院注重的是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教学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相对较少,对临床教学工作缺乏奖励机制,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奖金直接与医疗效益挂钩,晋级、晋职与论文数量、科研成果、课题等级挂钩,对于教学工作量仅作为参考,临床教师的教学工作回报仅仅是课时费,对于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没有规范的奖惩考评机制,这样的现状侧面打击了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三、化解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对策

(一)引导临床教师正确进行角色认知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职业水平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临床教师的正确角色认知对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教师正确的带教意识首先需要自身立德修身,弱化教育的功利性,把从事医学教育视为生命的传承,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强调医德与师德规范的融合[4]。然后要从学校和医院出发,在医院大环境上提高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引导临床教师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健全教师人格,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对待学生和工作要积极热情,处世乐观,这些心理素质有利于教师在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时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换个方式看待问题,积极思考,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变成自己的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宣传师德师风,让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定期对临床教师组织职业道德的培训,制定标准鼓励临床教师报考高校教师资格和教学职称,激励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对临床教师的专业培训

临床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一些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加强临床教师的专业培训,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临床教师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很有必要。对于临床教师的培训内容可以参考医学院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科目内容并鼓励教师报名参考。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对于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关于理论课程和见习课带教培训,可以适当组织医学院集体备课,临床医学课程设计和教案书写,多媒体应用的学术交流。结合当下的教学背景,引入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教学模式。适当组织青年教师授课基本功比赛、教学查房竞赛、病例书写竞赛等。教研室可以定期安排临床见习带教教师进行经验分享,现场见习带教示范和点评以及网络版标准化见习带教操作等[5]。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并且可以与医学院校合作,聘请临床教学专家进行线上学术讲座,医院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按需设立教学专职岗位,鼓励临床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班,外出交流进修,申报教学课题,不定期组织教学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合理分配教学人力资源

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构成是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医学教育中,应鼓励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称临床医生参与临床教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6]。临床教师梯队中,需要优化年龄结构,鼓励符合条件的不同年龄段教师均能积极参与任教,避免出现教师断层现象。对于任教教师不可频繁调整,建议至少承担本学科两学期以上的任教,才有利于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传承、学生教学质量的保证。医院可引进院外经验丰富的高学历专业教学人才,带动医院临床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教学型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对于教研室重点培养人才可推选外出进修学习,从而使医院临床教学与时俱进,构建合理优质的临床教师队伍。

(四)完善教学工作待遇及考评机制

合理的激励政策和工作待遇是临床教师认真投入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调动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关键。医院应加大临床教学工作的资金投入,给予专职时间和晋升扶持,并给予适当的教学假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绩效改革,实行教学绩效奖励,并提高教学工作量在职称晋升时的考核比重。例如,申报职称晋升时必须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教学工作中获得表彰者、成功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但如果教学评价低、有教学事故发生的则取消当年职称聘任资格。累计完成教学工作达到50学时或者连续三年任教者可以获得带薪教学假期10天。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改进的过程,有效的考评机制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和最有效的方式。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集体备课、试讲,由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临床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对临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并进行反馈,指导改进[7]。每学年可依据考评结果,评选优秀带教教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成果等,并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结果与临床教师的晋升等荣誉挂钩,充分调动临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临床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教师的角色冲突与教师的工作反馈、教学情感、培训等息息相关,为化解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教师正确看待角色冲突,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转换,从而更好地教学。

参考文献:

[1]冯伟泉.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3):1900-1901.

[2]祝丽琼,张建平,林仲秋,等.探讨影响临床教师带教积极性的因素及其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2):193-194.

[3]潘晨,张付芝,刘莹.提升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18-19.

[4]陈茹,钟晓捷.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与师德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7):156-158.

[5]李颜,汪恒,张爱京,等.临床教师准入及培训的启示[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1):8-9,16.

[6]孙蒙蒙,蔡红星,刘莹.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5):17-19.

[7]贺静,周月,蒋文秀,等.浅谈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92-9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