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演化趋势与区域差异研究

作者: 柳超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演化趋势与区域差异研究 0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是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析教育统计数据发现:2005—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全国教育经费中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在经费结构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占绝大部分,社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均呈现上升态势,但生均经费支出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加深;在各区域内部,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差异性最小,东部地区最大;在各区域之间,东部地区生均经费支出最高,而中部地区最少。未来应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的经费投入体系;优化中职学校经费投入结构,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和办学;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督机制建设,有效监测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切实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投入;演化趋势;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1-0133-03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提升和投入分配合理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适切性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文通过对2005—2019年全国各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与建议。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演化趋势

(一)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总投入情况分析

自2005年以来,我国逐年加大对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经费投入逐年上升。2005年至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由8419亿元上升至50178亿元,年均增幅为13.6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由5161亿元上升至31396亿元,年均增幅为13.77%;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总投入由569亿元上升至1907亿元,年均增幅仅为9.02%。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开始较快上升,但在2010年及以后(除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同比增幅又再次小于全国教育经费的同比增幅,甚至在2014年出现负增长。

中等职业学校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在15年间由7%下降至5%。相比之下,普通高中经费占比却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维持在10%~11%之间基本稳定不变的趋势。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总投入由329亿元上升至5111亿元,年平均增幅为21.64%,远远大于中职学校经费投入年平均增幅。

(二)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型经费的结构情况分析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包括五个部分,即财政性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经费、社会捐资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经费。五类经费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47%,-7.14%,-2.93%,12.86%和5.28%,在总投入中的占比分别增加了34.14%,-4.77%,-0.29%,-26.57%和-2.51%。总体来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以国家财政性投入为主,而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和社会捐资经费占比较低,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教育仍然非常有限;事业收入占比逐年减小,这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属性愈发凸显。

(三)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分析

自2005年至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由5959.8元上升至21188.3元,普通高中生均经费由4654.8上升至22139.4元,两种教育类型的生均经费支出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自2008年开始,上升趋势开始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支出年均增幅为9.48%,同比增幅最大的年份是2011年(19.4%);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支出年均增幅为11.78%,同比增幅最大的年份也是2011年(23.16%)。高中阶段两种教育类型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比值呈现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28下降至2019年的0.96,2017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超过中等职业学校。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区域差异

根据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与经济状况,本文将我国各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对不同区域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现存问题,为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一)省际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差异分析

2005至2019年间,除极个别年份和省份外,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总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增幅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西藏、青海、海南、江西和贵州,它们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2005—2019年我国各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极差值从11547.5元增长至71693.3元,上升520.86%,年均增幅为13.93%;极差率从6.44增长至7.58,上升17.88%,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06年的极差率达到15年间的最大值,为7.85。

如图1所示,2005年至2019年,各年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支出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由2597.96元增长至14880.43元,整体上升472.80%,年均增幅为13.28%,其中2017年标准差达到最大值,为14911.03元;变异系数由0.44增长至0.70,上升幅度为61.12%。上述数据与材料充分表明,在2005—2019年这15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在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加深。

(二)各区域内部省际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支出的差异分析

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呈现出显著差异性。2005—2019年,东部地区中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标准差由3286元增长至20954元,年均增长率为14.15%;中部地区中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标准差由755元增长至5283元,年均增长率为14.91%;西部地区中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标准差由1196元增长至4828元,年均增长率为10.48%。综合上述材料和数据,总体来说,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的差异在三个地区中最小,而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的差异最大。

(三)各区域间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差异分析

如图2所示,2005—2019年,中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名进入前25%的省级行政区中,东部地区包括8个,累计出现频次69,占比65.71%;中部地区包括2个,累计出现频次14,占比13.33%;西部地区包括3个,累计出现频次21,占比20%,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连续15年出现,而中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名进入后25%的省级行政区中,东部地区包括2个,累计出现频次9,占比8.57%;中部地区包括8个,累计出现频次57,占比54.29%;西部地区包括6个,累计出现频次39,占比37.14%,其中河南连续15年出现。在排名前25%的省份中,累计出现频率进入55%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而在排名后25%的省份中,累计出现频率进入55%的省份包括河南、贵州、江西、陕西和湖北。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2005—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上升,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总投入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14年出现小幅下降)。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平均增幅为13.60%,中职学校经费总投入年平均增幅仅为9.02%,与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幅有一定差距,且中职学校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之下,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总投入由329亿元上升至5111亿元,年平均增幅为21.64%,超过总经费的年均增幅。

2.在中职学校经费结构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占中等职业学校经费的绝大部分,而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占比逐渐上升,而事业收入经费占比逐渐下降,这反映出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者所承担的教育成本减少,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逐渐增强。除此之外,民办学校中举办者经费和社会捐资经费长期占比极低,这说明除政府外的社会力量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程度与深度仍然严重不足。在生均经费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支出年平均增幅为9.48%,而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支出年平均增幅为11.78%,仍有一定差距,且职普经费比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1.28下降至2019年的0.96。根据国际经验,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应为普通高中教育的2至3倍[1],因此我国在生均经费投入方面与这一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3.2005—2019年间,除极个别年份和省份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中职学校经费总投入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增幅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分别计算各年省际生均经费支出的极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在15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在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加深。

4.在东中西部各区域内部,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结合各区域极差、极差率和标准差等数据可知,总体来说,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的差异在三个地区中最小,而东部地区最大。在东中西部各区域之间,通过绘制帕累托图发现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排名前25%的省级行政区主要由东部地区组成,而中部地区最少,后25%的省级行政区主要由中部地区组成,而东部地区最少。因此,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支出最高,而中部地区最少。

(二)讨论与建议

1.中职学校经费投入虽然长期持续上涨,但仍然难以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当在其中承担主要投资责任。一方面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中职教育的经费投入,至少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支出与普通高中持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符合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的经费投入体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中职教育的发展基础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东部地区可以实行以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而在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财政体制,也便于中央政府统筹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和调动东部地区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帮扶,以此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2]。

2.中等职业教育各类经费中,社会资金投入长期占比较低。虽然政府资金投入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是受限于政府财政性投入的有限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力量不应忽视。除此之外,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是其最重要的受益者。因此,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经费资源,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投资中职教育,建立中职教育办学经费分担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填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吸引社会资金作为中职教育经费的有力补充。

3.教育经费的落实和合理使用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省级以下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认识仍然不足,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尚没有制定,即使一些地区制定了相关政策也难以有效实施[3],因此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监督机制建设。一方面监督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是否得到严格落实;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建立配套的经费管理监督机制,及时收集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的数据,确保经费使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便教育经费在监督、评估和反馈中得到有效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起到预警和调节的作用[4]。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中等职业学校均包括四类,即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上海和西藏两地技工学校相关数据缺失,但因学校数量较少,不会对分析和结论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冉云芳.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1(4):32-39.

[2]陈富,张轲轲.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基于1997—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7):31-38.

[3]张向阳,王石磊.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政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55-57.

[4]朱德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京津沪渝的实证调查[J].教育研究,2013,34(8):70-8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