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新兴体育运动进校园的实践探究
作者: 赵潘滨 施冬红摘要: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新兴体育运动的特点和教育价值,并结合具体实践,探讨新兴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新兴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协调性、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旨在探讨新兴体育运动的特点、教育价值以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校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项目式教学;新兴运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生体育需求的多样化,新兴体育运动在校园体育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从2001年开始,我国已经颁布各项政策,实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并举,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符合学校实际发展、适合学生参与以及学生喜爱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并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进中小学的体育课堂,而且部分项目已经在各大比赛中举行[1]。
一、新兴体育运动的内涵、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所谓新兴体育运动,就是国内开展不久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同时适合在小场地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如地掷球、冬季运动、陆地冰壶、定向运动与轮滑等[2]。这类项目一般都有特殊的锻炼方式,清新的锻炼体验和很高的参与度,其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创新性、趣味性、时尚性以及社交性等。这些特征既使新兴体育运动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又给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与挑战。
新兴体育运动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因运动形式特殊,趣味性强,学生可以从体育活动中得到较大的快乐与满足,有利于学生长时间坚持体育活动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新兴的体育活动展现了显著的创新和时尚元素,它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感受,让他们在享受运动的乐趣时,也能感受到运动的流行趋势和时尚元素。
二、新兴体育运动进校园的实施路径
新兴运动开展中影响因素较多,应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领导的支持、家庭的支持、社会环境等方面,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才能将运动项目的开展落到实处[3]。
首先,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学校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体能状况以及校园现有的体育设施和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师生对新兴体育运动的需求和建议,基于调研结果,学校可以筛选出若干具有代表性、受欢迎程度高且适合学生特点的新兴运动项目,如花样跳绳、攀岩、滑板、独轮车等。
其次,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根据选定的新兴运动项目,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场地布置、器材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执行时间,以便顺利推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专业教练或运动员来校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积极组织赛事和活动也是推进新兴体育运动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新兴运动项目的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建立长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对新兴体育运动进校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师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推广新兴体育运动进校园的教学策略
(一)课余时间建立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发展新兴运动项目,我校利用周二社团活动和每天的早训时间在原有的体育社团项目中又开设了独轮车社团和花样跳绳社团,以此来增加社团的多样性以及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1.独轮车社团
独轮车只有一个车轮,需要骑行者通过骑行时身体细微的调节才能保持均衡,这一过程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平衡感与身体协调能力。将独轮车运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体育课趣味性,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尤其在提升学生反应速度、灵活性和肌肉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另外,独轮车运动也可以教给学生迎接挑战与困难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从心理层面培养他们自信与毅力。
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独轮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独轮车构造,骑行原理及安全须知等,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理论准备,然后再动手。教学中体育教师结合学生身体条件、学习进度等因素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以最基础的平衡训练为起点,循序渐进向实际骑行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难易程度,以保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安全是独轮车运动教学落实的首要任务,在运动时保证学生必须佩戴头盔,护膝和护腕等护具,同时也要对教学区域进行安全防护,防止学生学习时出现意外。
2.花样跳绳社团
花样跳绳是一项融趣味性、竞技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运动,近年来已逐步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热点。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升运动速度和身体灵活性以及培养学生耐力,还可以丰富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队精神。花样跳绳需要参与者边跳绳边完成多种复杂动作,对学生协调性,节奏感和反应速度都有很高要求。教师从基础动作开始,通过精心设计各种难度级别的花样跳绳动作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并逐渐上升为更为复杂的组合动作。这既保证了跳绳训练过程中的系统性、科学性,又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把花样跳绳和多种游戏元素融合在一起,比如接力赛、团队比赛等,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间团队合作,增强竞争意识。此外,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例如视频展示和在线竞赛等,通过对这些具体运用与创新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花样跳绳的各种技巧和创新思维,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忱。
(二)增强师资力量,提供专业培训
普及新兴体育运动走进校园首先要从加强师资力量着手,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体系,保持体育特色项目专业师资的长效化培养;建立学校与社会资源联动机制,保证体育特色项目各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健全合理、规范、完整的竞赛机制,确保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源动力[4]。体育教师了解并掌握新兴体育项目,以保证教学专业高效。专业培训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又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校还可经常邀请体育运动领域专家、优秀教练到校演讲、技术指导等,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参加体育教学研究及新兴体育运动学习与交流等活动,更新自身教学内容与手段。通过打造专业化、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能够有效促进新兴体育运动的校园推广与开展。为此,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他们在职业发展上取得进步,包括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培训,获取最新的体育运动信息和教学法。
(三)丰富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我校在开展独轮车和花样跳绳项目后,学校投入相应经费购买独轮车、花样跳绳及其他各专业体育器材和相关安全保护装备以保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性。除基本设备外,可考虑引入智能体育设备、评测系统等高科技体育设备来提高体育课趣味性、互动性。同时学校要更新、维护体育设施,例如修建或者改建体育场馆等,为学生开展各类新兴体育运动训练、竞赛提供充足的场地。在营造有利的体育环境时,学校还要考虑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确保学生在不良天气下仍能从事体育活动。另外,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组织经常性的体育活动、竞赛等,以激励学生参加、展示自己的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相互学习的舞台。
(四)组织校内外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学校通过在校内外举办赛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热情。竞赛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示技能的舞台,同时也以竞赛的方式增加体育活动开展的趣味性与挑战性,让学生在参与竞赛中学会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水平。校内比赛的举办,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团队项目,适合不同学生的爱好与需要。通过校外比赛为与他校沟通提供机会,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比赛氛围、开阔眼界。另外,邀请家长及社区成员观赛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感及成就感,也可以提升家庭及社区对于学校体育活动之支持与肯定。为保证赛事的公平性与专业性,各校应制定周密的比赛规则、聘请有经验的裁判、提供足够的训练时间与资源来保证赛事的顺利举行。
(五)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体育运动
家校合作,是普及新兴体育运动进学校的另一个重点战略。学校要主动与家长交流,共同关心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情况及健康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会议、家访以及其他活动都能成为很好的交流平台,学校也能通过这类活动让家长了解新兴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并鼓励他们支持自己的子女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体育课程设计与体育活动组织,使他们切身感受新兴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其参与感与认同感。另外,学校也可举办家庭体育活动日活动,促使学生与父母共同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既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又可提高学生与父母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以及对体育活动中学生成绩与进步情况的及时交流,使学校与家长能够共同督促并激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从而营造更健康,更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新兴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正在逐步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兴亮点。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些新兴体育运动,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如加强师资力量、丰富体育器材、组织比赛活动、加强家校合作等。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富有活力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实现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卓.上海市杨浦区小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
[2] 张鹏.冬奥会背景下发展小学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23(S1).
[3] 秦配配.信阳市中小学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3.
[4] 彭静文.成都市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策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3.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