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的30年

作者: 韩晓雨

“拼命三郎”的30年0
童廷君,穆棱市民主小学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2016年感动龙江人物、龙江最美人物(教师),黑龙江省第24届十大乡村教师,牡丹江市魅力教师、市优秀教师、最美牡丹江人、市优秀班主任,穆棱市十大乡村教师、市防疫先进个人、市十大优秀青年。

在穆棱市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教育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角落,孕育着无数的希望之苗。在这教育的百花园中,民主小学的童廷君老师以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诠释着师者的担当与使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教育方法,引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舍家为校,甘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他严谨治学,精心雕琢每一堂课,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梦想,用爱与责任培育出了满园桃李。

童廷君,一位深受学生敬爱、家长信赖的优秀教师,自1994$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校,便投身于教育事业,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这30年,是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教育传奇的30年,也是他用无私奉献和严谨治学铸就师魂的30年。

回首往事,童廷君感慨万千。他的教育生涯大致分为农村学校和市直学校两个阶段。起初,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满腔热忱,在偏远山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坚守了整整22$年,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扎根碾子沟学校:无畏艰辛育桃李

2000$年2$月,离县城百里之遥的碾子沟学校(后来更名为建兴希望学校)亟需教师,河西的丁校长与童廷君沟通交流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往。当他来到这个山村学校时,艰苦的条件超出了他的想象。通往村里的客车一天只有一个来回,单趟车程就需2个多小时。他报到那天,刚下过雨,道路泥泞,泥巴和牲畜的粪便混在一起,臭气熏天,最后他的皮鞋也变成了水鞋。学校位于村的西北山脚下,没有教师宿舍,他只能住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铁炉子是唯一的取暖设备。冬天临睡觉时,先把炉子烧得旺旺的,等屋里温度上来了,才敢睡下。到了凌晨1、2点时,起来烧一烧再睡,有时睡过站了,就被冻醒了。条件之简陋,生活之清苦,是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童廷君退缩。他一到学校,就接任了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面对学生基础差的状况,他没有丝毫抱怨,而是一边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一边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利用住校的便利,他夜以继日地为学生辅导。白天,他几乎时刻与学生待在一起;晚上,他认真备课、归纳复习知识和方法,常常工作到半夜。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甚至常常不吃早饭,早早来到班级辅导学生。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一部不知劳累的机器,每天承受着高负荷的工作量,大家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期,童廷君的婚期也悄然来临。一边是自己的人生大事,一边是毕业班中那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最终,他在学生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中找到了答案。他没有请一次假,没有耽误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他最坚强的后盾,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该届毕业班的学生考出了全乡第三的好成绩。

2003$年,学校领导又将初三班主任的重任交给了童廷君。他深知这份信任的分量,为了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不辜负领导和家长的期望,他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晚自习结束后,他都会逐一将学生安全送回家。长期的劳累和恶劣的环境让他患上了咽炎、鼻炎、颈椎病、窦性心律过缓等疾病,但他从未因此而减少对学生的付出。最终,他所带的班级以优异的成绩毕业,6$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部被高中录取,其中5$名考入穆棱二中,小玉同学更是以超过穆棱市重点一中分数线26.8$分的好成绩被一中录取,在大山里引起了轰动。

坚守五兴学校:倾心付出暖童心

2009$年9$月,偏远的五兴学校亟需教师,童廷君再次临危受命,家也随之搬到五兴村。路长而崎岖,几经辗转,当他到达时,已是晚上9$点多,还未来得及安顿生活用品,他便得知这里家长对学校工作存在误解,生源不稳定。于是,第二天清晨,他便在学生的带领下,深入各家各户走访,与家长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耐心地解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他用真诚和热情逐渐消除了家长的疑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最终,家长陆续把学生转了回来,学校由最初的10多名学生发展到50多名,没有一个孩子辍学。童廷君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去教好学生,让五兴村这偏远山区的娃娃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知识,走出大山。五兴小学东侧有条小河,原来有由几根松木搭成的木桥,摇摆不稳。为了学生的安全,每到上学时间,童廷君穿上长靴,早早来到河边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来,放学时,又把学生一个个地再背过去,就像一个摆渡的水手,用他的脊背搭起山里娃奔向快乐学习生活的希望之舟。

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为了让孩子乐观向上、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童廷君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抚慰,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他把自己孩子或亲属家孩子的衣裤鞋帽送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还自己出钱给他们买学习用品,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大山里的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然而,童廷君的付出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为教育事业全力拼搏的过程中,家庭的重担也一直压在他的肩头。他的妻子患有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他多次在妻子病重时选择回到学校。面对家庭和工作的两难抉择,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始终坚守在教育岗位上。

2012+年刚放暑假,妻子突然病情发作,需要在牡丹江医院治疗。童廷君陪了妻子整整一个暑假,然而开学的日子临近,学校缺老师,他放心不下学生,最终忍着悲痛把妻子托付给姐姐照顾,按时回到了三尺讲台。那段时间,他白天全身心投入教学,夜晚却暗自落泪,内心的煎熬无人能知。

2014$年临近寒假期末考试,妻子再次发病住院,一住就是3个多月。学期初学校事务繁多,童廷君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未在学生面前表露过一丝疲惫和忧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耐心对待教学工作。小年的前一天,邻房跑水,学校一侧的几个班级遭到水的侵袭。听到这一消息,童廷君撇下在医院里病重的妻子和家里繁忙的年活赶回学校,由于雪大路滑交通不便,到学校时已接近晚上10点了。这时正是寒冬腊月,学校屋内冷得像冰窖一样,各班的地上冻的冰有半寸多厚。他冒着严寒,整整清理了3天,吃着面条度过了小年夜。把学校一切都安排好后,因为惦记着病重的妻子,当天晚上,他又搭乘一辆收粮的车返程。本来路就坑洼不平,再加上雪大路滑,刚出村,车就扎进雪坑里。在推车时,童廷君不慎被四轮车压了左小腿,疼痛难忍,他不停地揉搓着,后来,到医院检查治疗,腿逐渐有所好转,直至今日每逢下雨阴天仍有不适。

奉献民主小学:热情不减谱新篇

2016$年春,童廷君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照顾下,调到了穆棱市民主小学工作。在这里,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教育热情和专业素养。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他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020$年,童廷君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妻子病情加重,送进了医院。他把妻子安顿好后,及时赶回家,因为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那年的除夕夜,别人家欢声笑语,他却含着心酸的眼泪,望着满桌饭菜难以下咽。

“拼命三郎”童廷君老师的故事,是一首永不停歇的教育赞歌,旋律悠扬,动人心弦。他用岁月书写着教育的辉煌,用奉献诠释着师者的担当,用爱心培育着希望的花朵。他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为学生遮风挡雨;又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行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童廷君将继续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耕耘不辍,收获更多的桃李芬芳。他的精神将如火炬般传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育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共同谱写教育事业更加绚丽多彩的华章!

编辑/赵卓然